对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

点赞:18026 浏览:819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不高是目前体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大问题.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身素质日益下降的现象,提出增强学生体育课参与度,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任务成为必然.充分认识到制约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并配合全面的体育课程改革,促进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与参与度,从而使身体得到充分锻炼与提高,将成为加快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与重要途径.

关 键 词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研究

大学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出现反比现象,即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体身体素质却反而在逐年下降.针对这一独特现象,本文着重以大学生获取体育锻炼机会的重要载体——体育课为突破点,以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为目标,对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进行分析研究.

一、明确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重要性

大学生体育课是必修课,作为大学期间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的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发展速度,对提高体身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高,掌握体育专项技能的速度快,参与体育课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高,进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相反,如果学生上课参与度不够,会直接影响其学习动作技能的进度,不易使学生产生和获取“知道—学到—用到”的成就感,进而不会积极参与课上的练习或比赛活动,最终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在体育课上得不到应有的延续提高.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面临的主要矛盾

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于指导高校体育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定不足和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趣要求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也不断增多,逐步从原来对众多体育项目不熟知,到现在对体育项目的名称、特点及锻炼方法都有了较深的了解,这一观念上的转变不但使体育课内容日益丰富,同时,也促使学生兴趣要求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学生兴趣日益广泛,要求不断提高,而与之相对的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及场地资源)却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必然导致某些项目无法开设,进而限制并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课锻炼的范围及积极性,从而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提高.

(二)喜欢体育与不喜欢体育课之间的矛盾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时的兴趣很高,但上体育课的热情却不高或者很低,甚至于有些学生对体育课具有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提高.综合考虑,有三方面原因:(1)学生对体育课所教授内容不感兴趣;(2)学生不喜欢上课时学习氛围,喜欢自由学习;(3)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没有创新性、互动性及娱乐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得不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三)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之间的矛盾

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学生主动参与主要取决于两点:(1)对项目感兴趣而参与锻炼;(2)具有体育锻炼意识而参与锻炼.被动接受主要取决于两点:(1)“从众心理”促使其被动接受;(2)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如,早操检查制度、课外锻炼刷卡制度等等)迫使其被动接受.如果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由被动接受者发展为主动参与者,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从而为有效提高体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快速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建议

(一)逐步加大师资投入,创建良性循环,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度.通过教师、器材、场地、教材等资源的补充,扩展体育课锻炼范围,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积极性,创建一个“感兴趣——想活动——能活动——活动好——氛围好——都参与”的体育课锻炼良性循环.


(二)对各个学年的体育课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度.一年级学生须进行传统项目的学习,为二年级学生个性化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年级可根据广大学生的要求,开设多种多样的个性化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从而解决个性化需求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之间的矛盾.以学生兴趣为主来确定体育课的内容;必修的基础项目,以举办比赛或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加强教师自我创新能力,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能力,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实现学生对体育课由感兴趣向喜欢的态度转变,从而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度.

(三)革新体育观念,制度为辅助(如,早操检查制度、课外锻炼刷卡制度等等),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参与行为潜移默化地改变体育运动观念,实现学生由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使其从思想上真正接受“终身体育”的体育课教育观念,从而真正加强学生体育课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