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演进与未来走向

点赞:26376 浏览:1196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中国的体育教师教育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第1阶段(1949~1990年)强调“培训”,关注体育教师数量的增加;第2阶段(1991~2008年)强调“学习”,关注体育教师质量的提高;第3阶段(2009年至今)强调“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发展观的体育教师教育凸显了体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立足于被理论浸润的日常化教育实践是体育教师教育的未来走向.

关 键 词:学校体育;教师教育;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4-0060-06

20世纪末至今,在世界范围内教师教育处在激变期.各种新观念、新理论次第登场,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断发展.体育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推进也对体育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在20世纪90年怎么发表生了从培训观到学习观的转变.近两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逐渐表现出了关注教师主体,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向.

通过对建国以来体育教师教育演进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未来走向,力求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1新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核心理念的演进

1.1培训观(1949~1990年):关注量的增加与学历结构改善

建国后到20世纪90年代,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和学历结构不合理一直是教师发展的主要矛盾,教师教育以数量增加和学历补偿为重点.

1949年,新中国百废待兴,体育师资非常缺乏,全国体育学校和系科在校学生总数只有282人[1],远远不能适应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国家开始筹划建立体育教师的培养体系,先后成立了上海、北京、武汉等6所体育学院,并调整了其它高等学校的体育系科.其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前,为了推进我国体育教学的正规化,以教学大纲与教材教法为核心内容的体育培训班逐渐开展起来(见表1).

2)高等体育院、系组织函授与教师进修

3)体育教学研究机构

4)教学研讨与评估通过系统学习与进修,使体育教师获取任职资格,完成学历达标;举办培训班,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将观摩学习、检查评估、交流研讨结合起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977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除积极办好各级师范学校以外,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尽快建立健全省、地、县、社(人民公社)和学校的师资培训网,大量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了学习培训.

在1986年公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师分别要达到中师、体育专业专科、体育专业本科的毕业程度,并提出了培养体育师资的要求和加速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系列措施.该“意见”还指出,到20世纪末,全国约需培养、补充小学专职体育教师10万名、体育教师10万名;初中体育教师30万名;高中体育教师7万名.

1986年10月,国家教委体卫司印发的《高师体育专业教学计划试点改革方案》中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师资职前教育逐步步入正轨,为今后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函授教育蓬勃发展,体育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学历提升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新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演进与未来走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教师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1987年召开的“教育学院系统体育师资培训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明确了教育学院体育系、科(室)担负的培训任务,即短期内帮助体育教师实现“胜任教学”和“学历达标”,长远看是通过在职教育,实现体育教师的知识更新与提高.

总之,关注体育教师量的增加与教师学历结构改善的培训工作,以应对体育师资量少质低的困难局面,是这一阶段体育教师教育的显著特征.

1.2学习观(1991~2008年):关注观念更新与质量提高

随着社会的改革发展,教师教育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96年召开的第5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教师教育从“以规模数量发展为特征”进入“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核心”发展时期,再次突出了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紧迫性.

对体育教师教育而言,一方面对职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1997年在上海师大举办了首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以比赛的形式检查体育师资职前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由基础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为重点逐步转变为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继续教育.

1998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1999年,教育部实施“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开始进行国家级的体育教师脱产培训.之后,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二级培训.园丁工程计划的实施对转变体育教师观念、促进中小学体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园丁工程之后,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项目逐渐增多[3].


2002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首次对“教师教育”做了完整解释:“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统称.”随后,以“学习观”统领、以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能力提高为目标的完整体育教师教育体系逐渐建立.并通过修订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举办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以及实施西部地区农村中学骨干体育教师培训计划等形式强化体育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见表2).

.3发展观(2009年至今):关注综合素质提高与专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进入转型和变革的时期,一些新兴的话语和论述不断涌现出来,如反思、实践、对话、经验、建构、合作等,这种话语的出现反映的是国际教师教育范式的变化,即对教师主体的尊重和专业发展的重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