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授级”工人

点赞:4880 浏览:18046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人民日报》消息:“浙江有了‘教授级’工人.经省劳动厅批准,目前向第一批24名高级技师颁发了证书,并宣布其享受相应待遇.高级技师是目前代表技术工人最高水准的称号.据悉,此项评聘工作今后两三年举行一次.”

深圳市近日确定:车、钳、铣、磨、电焊、维修工等名列对外招调的“紧缺工种”榜首,而报关员、电脑录入、文秘、企管、会计、统计等被列为“禁止工种”.美容师、英语、金融等被列为“控制工种”和专业.在深圳这么个年轻的新兴城市(据说扔一块砖头也能砸着两个博士),被称为“夕阳西下”的机械技工居然炙手可热.

这是市场根据供求关系发出的一个信号:一个优秀的蓝领工人报酬可能超过一般白领管理者;被大多数人轻视的技工职业,终将因“稀缺”而身价倍增.

技工曾有昨日辉煌

五六十年代,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中地位是崇高的.当时,各行各业涌现出大批能工巧匠、技术状元.如李瑞环、倪志福、郝建秀、张百发、王崇伦等.他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许多“绝招”“窍门”“工作法”,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很高的荣誉和地位.当时,这些“技术大王”成为社会推崇的英雄,青工学习的楷模.一时间,学技术蔚然成风.


可惜的是,“”中,受“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影响,似乎技术越多也越不是光彩的事.再加上“阶级斗争为纲”,技术工人的使命往往被扭曲,本该为发展生产而努力,却常常被拉去作“阶级斗争的主力军”.

尽管在十年浩劫中也身受其害,但在70年代初,分配到国营大中型企业、当个全民所有制工人,仍是一件自豪的事.当工人,还要当技术工人,所谓进对了大门,“二门”还不能走错.有些青年进厂后没被分到心目中的技术岗位,还怏怏不乐,甚为遗憾.

盛极而衰,风光不再

时过境迁,如今,当工人再也不是什么理想,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不信你看看周围的年轻父母们,谁个不是望子成龙?“成龙”就是上大学、出国、做官.扭开电视,广告里小毛孩子学他爸爸样,坐在“大班椅”上,洋洋得意地说:“长大我也要当老板!”这当老板的感觉恐怕就跟当年当钳工、电工什么的一样良好.

技术工人地位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盛极必衰,随着“”的结束,“老大哥”们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搞生产也实属正常.

恢复高考以后,青年们意识到“读书无用论”赔害不浅,现在读书有用了!学习和钻研的天性又有了新的选择和动力.“上大学”在他们心目中展现了一片令人神往的广阔天地.

改革开放以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的“臭老九”地位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形之下,工人不如昔日荣耀了.

实行“承包制”后,企业经营者的地位空前突出,“一个能人救活一个企业”等夸大的宣传和误导,使工人,也使技术工人似乎成了无足轻重的角色.某些经营者在承包期内“开足马力”的短期行为,就如同农民种责任田,猛劲使化肥一样.技术工人,现在够用就行.培训学习,又要投入,又要花时间,显然是与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所格格不入的.

对国家规定的2%一2.5%的职工培训经费,提留不足,用不到位.一些企业甚至年人均培训经费支出仅几元钱.就这几元钱,主要还被用在领导干部的学历教育上,真正花在一线职工技能培训的经费,寥寥无几.

“老黄牛”“螺丝钉”等敬业精神似乎与平庸无能划上了等号.在这种社会漠视、企业短视、职工自己也蔑视的情况下,技术工人的地位在求职者和年轻人心目中一落千丈.

也难怪,这些年很多企业效益不好,不少工人下岗.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调整下一些“剩余劳动力”.但人们把这些都当成一个错误的信号,以为学技术再也不吃香了,“技术无用”跟从前的“读书无用”整个反了过来.

于是,在职的下海、跳槽,改弦更张.年轻人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的影响,重钞票轻技术,不愿当工人.有识之士不禁忧心忡忡:“21世纪谁来当工人?”

就业观念大转变

与“技工”受冷落相对应的是,劳动力市场却热点不断,掀起一阵阵的“一窝蜂”.早些年,宾馆饭店的招工处人满为患,这年头谁还愿意弄个满手老茧和油污?而大宾馆的富丽堂皇、冬暖夏凉、收入不菲、舒适高雅,整日与名流阔佬摩肩接踵,充满着发财或远栖高枝的机遇,这正是不少连篇累牍的影视剧给人描绘出的“海市蜃楼”式的“理想职业”.

欲圆“老板梦”的也发现机会多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管理专业.有一阵子全民经商,工商局的执照都发空了.一时间,会计紧缺,再小的公司也得有会计算账呀!顿时,家长们纷纷让孩子去学会计:将来工作不成问题.再往后,街上的食府、酒楼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人们又联想到,人人都要吃,厨师肯定吃香.那一阵子也确实是高价争聘厨师成风.厨师培训班也就应运而生,生意恐怕比林立的菜馆还要好些.现在,美容院又成为都市一道靓丽的风景,学出个“美容师”也不难,交几百块钱,几个月就可“速成”,还具有“国际”什么协会的执照呢!一出道月收入干儿八百的没问题.

谁还愿像从前的老师傅那样,拜师学徒3年,等熬到七八级工,头发都白了.熬倒不怕,过去一个厂子里,八级钳工凤毛麟角,就像明星似的,小青工们都圣人般地崇敬着他们,工资亦跟厂长不相上下.现在倒好,应了一句老话:七级工,八级工,不如某些人扭动扭动.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有谁还乐意此等低效率的投入呢?

我们为此付出代价

随着一些技术过硬的老职工陆续退休或年龄偏大,企业的技工出现“断层”.南京市146万职工中,初级工占55%,高级工仅占5%,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技工的0.6%;技师中50岁以上的有47%,39岁以下的仅占7%,高中、中专以上的占25%,初中文化的67%.据调查,我国有47.9%的职工就业后没有接受过技术业务培训.

技工短缺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了.

生产一线技工“断档”,致使不少企业产品质量下降,“跑冒滴漏”浪费严重,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使用效率低下,结果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滑坡.湖北省一家纺织厂,当初老职工一人能看管30台纺机,产品合格率达98%.如今进厂三四年的青工看24台机器也颇感吃力,劣质产品迭出.南方某地前年举行青工技术大赛,20名选手理论合格的只有8名,操作合格的12人,两项均合格的只有4人.

目标:“教授级”工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级技师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