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代桥·代梯

点赞:22396 浏览:1052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0年动乱之后的10余年来,在国内,关于“代”的议论,翻腾着阵阵热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新鲜的高见,也不乏唬人的伪识.思想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应博采众议,科学辨析,以获得对代和代际关系的正确认识.

从对代际关系最有影响的描述谈起

对于代与代之间的明显差别,人们有种种看法.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专门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描述了代与代际关系.她认为:“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中,年轻人和老年人——青少年和所有比他们年长的人——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法国人把‘代沟’的沟字译为FOSSE,即一条沟壑.人们可以问:‘代沟在变窄吗?代沟在弥合吗?’但是一条深深的、人工的沟壑是人类亲手所挖,它发明了一种技术把40年代中期成长起来的人与此后成长起来的人分开了;这样的问题是不会弥合,不会变窄的.”

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一代人为之艰苦奋斗的事情,在另一代人往往看得平淡无奇.”

我国一些青年学者认为:“大约10年前,中国人刚从恶梦中醒来,首先看到的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就是两代人之间的裂痕.一时间,‘代沟’便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热门话题.”


“代沟”的发明者是从代的思想观念差异角度,用“沟”这个字眼来描述代际关系的.这个提法是否合乎实际,有生命力,并不在于当时有多少人赞同,而要看它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事物本质.“代沟”对代际关系的概括是否具有这个特点呢?为了弄清楚,笔者曾与同事到9个省市通过多种调查手段,调查了近万人,统计分析了青年与中老年人对诸多社会问题的观点及态度.我认为有必要用科学的概括重新描述代际关系.

代沟·代桥·代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现象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代与代的异同究竟在哪里?

世人都不可否认,代与代之间有着明显的异同,异同在哪里,似是而非者居多.也许这正是“代沟”论被广泛接受的原因.笔者经过调查、分析、研究之后发现,代际之间的确有异同但并不表现在一切领域,即使在有异同的领域,其程度也不一样.总体上要从三个方面看:

(一)表现在对新事物的接纳、承受、排斥和抵制上.这里我们选择了两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第一是对改革的看法.在被调查的几千名各界青年中,96.08%的青年表示愿意积极投身改革,比中老年高出20%,对改革的前景也远比中老年乐观.但从另一个方面看,青年人比中老年人对改革更急切,更急于求成.在同青年接触、交谈之中,我们还发现青年们对改革的艰难估计不足,对改革的期望值远比中老年高.对改革中要触及到自己的部分眼前利益思想准备不足.甚至对危害自己眼前某种利益的改革措施,采取抵制和反对的态度.这样使他们在改革中遇到自己意外的事情很容易冲动.热得快,冷得也快.中老年则不同,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虽然落后于青年,但一旦接受了,就难以动摇,比青年人更坚决,更富有承受能力.

第二是对西方文化现象和西方生活的态度.一般说来青年人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持欢迎态度.他们中认为西方文化不合我国国情,应全部否定者仅占2.27%,而主张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吸取西方文化积极部分的占68.12%.对于近几年来在西方思潮影响下,青年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社会现象,青年与中老年的评价差别甚大.青年中对于早恋持赞成态度的占8.11%,是中老年的12倍;赞成性开放的有7.19%,是中老年的11倍;赞成学生经商的13.37%,是中老年的6倍.对上述现象持反对意见的青年人明显低于中老年.可见对这些现象青年比中老年有更强的容忍度,甚至作为好东西接受.

同时,青年人的自我评价与中老年对他们的评价相去甚远.比如,青年中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是“少贡献,多索取”的占0.94%,而中老年却有29.51%的人认为这代青年的价值取向是“少贡献多索取”,是青年自我评价的29倍.

从上述几个方面看,青年与中老年之间在对待新事物的接纳、承受、排斥和抵制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

(二)表现在对社会根本问题和切身利益问题的看法上.比如在对待社会主义的态度方面,青年人与中老年的看法几乎完全相同.又比如在如何看待住房改革问题方面,青年人与中老年人的态度也几乎是相同的.

(三)表现在对青年与中老年隔阂的分析上.青年与中老年对于代际矛盾和差异及其原因有着相当一致的见解.多数人一致认为造成代际思想隔阂的原因是青年与中老年之间缺乏思想交流和不能相互理解.而认为青年人不虚心,不尊重中老年人和中老年思想保守的比例却比较低,相互指责比较少,认为青年与中老年之间不能沟通的人并不多.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在他们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的同时也具有许多共同或相近之处.如果用“沟”表示代际间思想上的某些差异,用桥表示代际间的相通相联,也许就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代际关系.

相同、相异原因何在?

首先我们应分析为什么代际思想具有相同性.第一,代是相连的,代际间有密切的承启关系.上一代不仅创造了下一代的肉体,还塑造了他们精神的雏型.这个雏型是人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青年在未独立之前,基本上是跟随于前辈,亦步亦趋前进的.第二,共同的生活环境条件是产生共同思想观念的根源.第三,共同的教育也是产生共同思想观念的重要条件.这种教育不仅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每个国家的政府都要根据国家制度、本阶级利益和本政党的宗旨、目标,控制舆论对国民特别是青年进行宣传、教育.

其次代际思想的差异性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从生理学角度看,人从小到老是一个成长、成熟、衰老、消亡的过程,形成一条人生抛物线.这条线标志人生在前半期身体、知识、工作才干等都处于上升状态,高峰过后,身体开始向衰老的方向发展,这种由生理原因造成的代际思想差异从总体上看是不可避免的.从社会环境看,平稳的政治经济形势使代际间的思想差距较小,而在变革时期,动荡年代,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革,代际间的思想冲突也就变得激烈起来.从文化环境看,代际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阅历和地位不同也是引起思想差异的重要原因.青年人经历少,缺乏经验,头脑中有很多理想化的东西.中老年人则不同,他们有丰富的阅历,他们坚持的许多东西都是经过反复验证的,他们扮演着社会生活舞台的主角.他们对后辈标新立异的思想常感不安,以怀疑审查的目光迎接青年们所推崇的新玩意儿.

用“代梯”来描绘代际关系更确切

很明显,代际间是有联系、有差别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短处.尽管每一代人都特别看重自己的一代,但谁也不能否认,“代”不是孤立的,是人类发展链中的一环,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代际关系,就好比通天长梯,从横向看一级一级,不相连,各在一个层次;从纵向看,梯的两侧却是相连的,上下是一贯的,不间断的.我以为用“代梯”来描绘代际关系更为确切.

用这样的关系来描绘使代际间密不可分了.前代得以教育后代,后代得以继承发扬前代.那种夸大代际差异,甚至说“代沟”不可弥合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应该呼吁,社会要信任青年,宽容青年,人胆教育青年.近几年来社会有明显忽视青年、忽视青年教育的倾向.比较突出的是“捧杀”青年的社会现象,对青年的缺点、毛病不肯批评教育,而对青年的特点进行无度的吹捧,使一些青年盲目自满,自我膨胀.与此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青年人犯点错误,出点毛病总要大惊小怪,揪住不放.这些都是不好的.

我相信,代与代是紧密相连的,只要做适当的工作,代际关系就能健康地发展.(图:盛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