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的男子汉

点赞:4117 浏览:142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中国科学院这个最高科研机构里,没有文凭的科研人员几乎已经绝迹.按人们的说法:就连“工农兵学员”也呆不住,要么“回炉”考研究生,摘掉“帽子”,要么自动调离,以免“受挤”.而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里,有一个高中生从1974年一直奋斗到现在,脚跟站得很稳.他不是没有机会,“文凭”曾几次敲响了他的大门,却又在唾手可得之际溜过他的身旁.这对有些人来说足以遗憾一辈子,但他却很快摆脱了困扰,只牢牢记住:人要有真才实学.

他叫温远影,“”中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干了6年,1974年“困退”回京进了植物研究所.

一个没有文凭的男子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温远影也报了名.说起来动机很简单,他想借此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他只填了两个志愿:北大化学系、北师大生物系.要上就上个好的.当时他工作很忙,只复习了十来天就进了考场.考了4门,门门提前交卷,成绩出来了,是西城区前10名:数学110分,理化100分,语文93分,政治差一点,71分.不过这不代表他的思想水平,初中,他是班里第一个团员,要不是“文化大革命”,他高中毕业前就要被发展入党了.

但这两所全国著名的大学都没有录取他.问题出在眼睛上.上小学时,他用弹弓打人家已点燃的“二踢脚”,结果崩坏了一只眼睛,校正视力还不到0.01.闻名遐尔的清华大学却“慕名而来”,通知他去谈谈.可当他得知毕业后不能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时,便婉言谢绝了校方的盛情.在他看来,干自己喜欢的工作比名牌大学的文凭更重要.

人逢盛世,机会又一次敲响了他的门.高校扩大招生范围,试行“走读”.这次是师大化学系寄给他正式录取通知.但他决定不上大学了,他迷上了植物所的工作,哪儿都不想去了.这个行动可是有点个性,需要相当的勇气,而勇气来自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从未对自己的这个决定后悔过.他不喜欢“悲悲戚戚”,也没有胡思乱想的习惯.归根到底,他还是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过,那时他确实还不知道“文凭”的厉害.他只是想,来日方长等

1978年春,他所在的植物所招收研究生,名额只有一个.此时,温远影已自学了大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还初步掌握了英语(他上中学是学俄语,成绩在全年级数一数二).每天早上按照他的老习惯,6点半钟第一个到所里,打一套形意拳,然后一头扎入知识的海洋,注意力绝对集中.他相信,他有能力直接考取研究生.

他以总分第一名列榜首.但是命运乖舛,幸运之神绕过了他,将桂冠套在了第二名的脖颈上.可他总分要高于第二名12分呀!答案终于有了,四门考分中的三门都高于第二名,偏偏生物化学比第二名少了2分.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第二名是个本科毕业生,是个毕业后就执教于中山大学的助教.人家是科班出身,受过基本训练,功底扎实.而你呢?你的真才实学人家总是看不大清楚,因为上面蒙有一层世俗的面纱.

温远影没有怨天尤人,他只是明白了,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并非一件易事.这里人才荟萃,几乎个个都有文凭.同时他也明白了,自己是个过河的卒子,已无退路可走.他更加发愤苦读.随着孩子出生后的拖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有头疼的感觉了.但他丝毫没有退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练习英语听力长达8小时,录音机的耳机总是戴在他的头上.他还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能用英语看所有的业务书.业务书全是英文的,含糊不得.

1982年底,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联合举办的英语培训中心第二期开始招生.完成了这里的学业,科学院系统的工作人员出国可免试外语.

入学考试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看卷面上的中文读出英语来;再掉过来,看卷面上的英文,用汉语读出.第二部分是听录音,一个题同时有几个答案,让你选择哪个答案正确.

温远影一炮中的,以全所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殊荣,在这个外语培训中心学习了7个月,学习期间成绩也名列前茅.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不是弱者,虽然他没有“金字招牌”—文凭.

1984年10月,所里派他赴日本学习一年.对此议论颇多:哎哟,没有文凭的还能出国呀!我们有文凭的还没轮上呢!出国前又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他们虽然通过了外语培训中心的学习,但还是要再通过“EPT”,理由是外语培训中心的结业早了点.考试160分是满分,110分便能通过.温远影考了119分,他走定了,他没靠“后门”,凭的是真本事,他问心无愧.


在明治药科大学的药品化学研究室里,负责带他的梶原正宏教授冷淡地扔给他两本英文版的书《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和《有机化学》:“先看看,一个月后再说吧.”这就是师生头一次见面的情景.梶原教授不理解眼前这位“温桑”怎么连个大学又凭都没有.也难怪,在日本没有这种情况.在相当于中国科学院的机构里,科技人员起码是个“正牌”大学生.

第一本书是100道考试习题,第二本是美英大学生的课本.一个星期后,温远影将这两本书还给了教授,“完了?”梶原有些疑惑地翻看第一本书,100道题的答案无一错误;教授又随意指着第二本书的几个段落让他讲讲,看他懂了没有.他用英文熟练地作了正确回答.“哦,不简单.”教授认可这位有些土气的学生了.后来他向他的日本学生郑重宣布:“温桑是我的好朋友,我完全信赖他.我不在时,他就可以代行我的职责.”

在日本一年,温远影最多休息了7天.机会得之不易,他只能拼命干.了解他的人对他早有定论:目不斜视,只干自己事业范围内的事.活动的“轨迹”是“两点一线”—家里到所里.“砍大山”、“捣腾外快”等等,对他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一年里,他不但完成了梶原的题目,还有所发展.要结业了,梶原拍着他的肩膀说:“跟我再干二三年吧,到时,我准能帮你弄个博士学位!”梶原教授从这个没有文凭的“温桑”身上,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人:正直、勤奋、进取、顽强.正在这时,植物所的所长率代表团出访日本,也来到了.他见到温远影的第一句话就是:“所里快要评职称了,每个人都要通过报告,你快回去好好准备准备.”

温远影就要启程回国了.梶原教授动情地说:“我给你争取到了两年10万元的学习经费,马上再来吧.”回到祖国,他将有10万元学习经费的情况汇报给了领导,他愿意把这个名额让给别人.

职称的评定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温远影的脸消瘦了,下颏尖了.别人是研究生才能评上助研,他没有文凭也评上了,自然会有人不服气.从精神历程上说,他的确是掉了一层皮.不过他还是原来的他:乐观、坚毅、执著.他风趣地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他们室里要出一个人参加讲师团.本来拟定的人选是新从四川大学分配来的毕业生小王,小王业务刚进入情况,离开一年,不免有些犹豫.温远影说:“要不,我替你去吧.”上级领导按精神办事,没有批准:“不行,没有文凭,不能去,大专毕业生才符合条件.”这在有些人看来是“因祸得福”,可其实对他有意无意还是一种否定.看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文凭”仍要在他生活中扮演一个角色.不过他不怕,他还是相信那句话:人要有真才实学.

同类论文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