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孩子进行性启蒙教育

点赞:5572 浏览:199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由于我国性教育未普及,未成年人对男女生理结构和习性,感到困惑与神秘,并产生好奇.其原因,一是大人们的挑逗激发出来的;二是家长们的压制逼迫出来的.这就要求人们要重视对孩子的性教育.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呢

一、防止专注,不挑逗

孩子在脱衣服、洗澡时都会看到自己的;偶然的原因,男孩、女孩都会相互看到对方的,“咦,我和他(她)的怎么不一样”由于好奇,他们会提出一连串的疑问,还会对自己的发生兴趣,“我为什么没有小”“我能站着小便,她怎么不能”有些人喜欢拿男孩的“小”开玩笑,用手摆弄它,这样做坏处很大,一是引起孩子对的专注;二是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的习惯.很多者追忆史时,都反映儿时被大人玩弄过.因此,要坚持不引导孩子谈性,不挑逗孩子的专注性,这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防止孩子对性过分专注化的一个原则.

怎样对孩子进行性启蒙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孩子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有问必答,不责备

女孩见自己没有小,觉得奇怪,肯定要追问父母.有些父母往往会斥责孩子不知羞耻;也有些父母觉得难以启齿,不予回答孩子的问题,这些都是错误的,这样做可能会加重孩子对性的神秘感的好奇和对性的一无所知,不利于心理健康.有些小男孩初次遗精,不知是何缘故,恐慌不安,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甚至想.孩子有很多不解之谜,做父母的为何要责怪孩子的提问呢可以告诉孩子:男、女生本来就不同嘛,你看,天不是有阴、有晴吗鸡不是也有公鸡、母鸡之分吗长大了,你会慢慢懂得的.


三、真实回答,不回避

很多做父母的,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采取回避态度,不予回答实质问题;或是编造故事,例如孩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父母答:“你呀,是一个白发奶奶送给我们的.”孩子肯定要追问:“白发奶奶到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还会发问:“那白发奶奶又是从哪儿捡到我的呢”如此,问题就更难回答了.所以,有的父母干脆说:“你是从村外边一个土坑里刨出来的.”个别认真的孩子一定要到村外边寻找那个土坑.

其实,父母不如直接说:“你是妈妈生的呀!爸爸给了妈妈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妈的肚里发芽、生长.你看,隔壁王阿姨不是挺着个大肚子吗过几天她也会生个胖娃娃的!你想,妈妈挺着大肚子十个月,多辛苦呀!”这不仅真实地讲出了生殖的道理,还对孩子进行了养育之苦的教育.

万一孩子看到父母的情景,如果断定孩子未看清,应该用转移注意的办法,马上对孩子说:“你看,你妈的力气多小,被子让我一下就翻倒了.”如果孩子看得很真切,无可回避,只能说:“爸爸妈妈太相爱了,要亲亲,抱抱,就像你喜欢妈妈,要搂着妈妈亲一下一样.但是,你还小,不懂大人的事,不要与别的小朋友亲亲,抱抱的,不然,人家要笑话你没礼貌呢!”这就消除了孩子即将形成的“神秘,丑恶”的印象.

四、深入浅出,讲道理

对孩子进行性启蒙、性教育,一定要针对孩子的年龄与智力特点,切忌难懂费解.比如五岁的孩子问父母:“什么是怀孕”“怀孕,就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在子宫里着床.”这样回答,孩了会更迷糊,应该说:“怀孕是大人的事.爸爸的一颗种子钻进了妈妈的肚里,经过十个月的成长就长成一个小朋友了,妈妈把他生下来,就是你!”这样讲既科学、生动,又有趣味,孩子听得懂、记得住.

孩子看到电视里男女青年接吻,往往要问:“他们干什么嘴巴对嘴巴,多不讲卫生呀”当父母的不能对孩子讲的特点,而只能通俗地说:“是啊,嘴巴亲嘴巴不讲卫生,可是如果叔叔阿姨相爱得很,想结婚,总要亲亲抱抱的,控制不住的时候,就要亲嘴,大人就叫‘接吻’.咱们中国人不习惯在大家面前接吻,小朋友就更不能接吻,人家要笑话的.你想,小孩子吸烟多难看呀,同样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接吻,也是很难看的.”这么一讲,不仅让孩子知道接吻是相恋中大人们之间的事,是正常的,而且还使孩子记住,小孩不能接吻.这就是性文明的教育.

五、强调文明,不放任

性羞涩是性文明的内容之一,所以,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过多地、过度地谈性,那有悖于性羞涩的原则.同样,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坦胸露怀,搂搂抱抱,不仅有损于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尊严,给孩子造成轻佻、不庄重的印象,而且也不利于对孩子进行性文明的教育和熏陶.若发现孩子对性特别感兴趣,过早地喜欢弄性器,就要及时引导.一是尽量避免孩子过多、过早地看影视剧中男女恋爱的场面和镜头;二是开拓孩子的多种兴趣,如猜谜、玩游戏、画图画、做手工:跟大人郊游等.当父母的应互敬、互爱、互相尊重,在孩子面前少开过头的玩笑,不动手动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身教胜于言教,不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