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青年要求升学是个人主义吗?

点赞:23611 浏览:1074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最近,有些机关在职干部来信反映,他们为了响应党和政府发出的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想要报考高等学校,但是领导上和本单位有些同志却公开或暗地里批评他们,说这是“个人主义”,“不安心工作”等,因此他们就不敢提出报考高等学校的要求.同时对这些责难也很想不通.

批评青年报考高等学校是个人主义,这是不对的.这说明我们有些同志还不完全懂得什么是个人主义.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要很快把我国科学技术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要建设好祖国,这就要求我国高等学校迅速扩大培养干部的规模,造就出许多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和建设人才.在扩大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时候,要克服学生来源不足的困难,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鼓励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在职干部自由报考高等学校.在职干部一般都具有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受过党和政府较长期的教育,他们更容易被培养成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骨干.显然的,在职干部如果条件适合(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程度、身体健康、政治上没有问题、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等等),他们报考高等学校,是符合国家建设的需要的,这是国家所希望於他们的.他们报考高等学校正是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一种表现,正是我国青年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种表现,对於青年们的这种思想行为,我们应该表示热烈欢迎,怎么还能说是个人主义呢?这说明我们有些同志对我国知识青年几年来在党的教育下所获得的巨大进步估计不足,他们还不了解青年,因而他们还以旧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青年,这种右倾保守思想,倒是亟需加以克服的.

青年们所以积极响应国家的报考高等学校的号召,还因为这个号召是符合青年本身发展的利益的.学习可以使青年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可以使青年人成为专家和博士,许多同志所以批评青年报考高等学校是个人主义的原因,也正在这里.他们说,你看,想个人得到提高,想追求专家和博士的头衔,这还不是个人主义是什么?其实这些同志错了,他们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没看到另一面,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成了专家和博士,这是符合青年个人的利益的,但是这同时又是符合国家利益的,

因为国家要提高科学水平,要培养建设干部,正是要通过提高青年的知识和能力、使青年成为专家和博士的途径来达到的;青年们的知识能力提高了,成了专家和博士,这正是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建设干部逐渐成长起来的具体标志.青年们所学得的知识和本领是整个国家和人民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因而这种青年个人的利益就是整个国家和人民的集体利益的一部分.在这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应该指出,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不妨碍集体利益的个人利益,它所要求的正是把个人利益溶化在集体利益之中.只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它才要求放弃个人利益.只有那些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甚至为了个人利益并不惜损害集体利益的人,才能说他们是个人主义者.有些同志不懂得这点,一看到某些青年们追求的目标中包含着个人利益的时候,不管这种个人利益是否和集体利益一致,是否不妨碍集体利益,就大叫大嚷起个人主义来.这种做法,显然是非常错误的.

有些同志也许会说:“现在任务重,干部并不充足,你去升学会加重工作的困难,这怎么能说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这还不是个人主义吗?”的确,有些单位的工作是忙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一批年青得力的干部离职升学,工作势必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但是,我们为什么只顾眼前,不向远处看,只看到本单位的困难而不看到整个国家的困难呢?应该说,这种困难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困难,这些困难大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来加以克服的.如果我们不支持国家培养人才的事业,我们的一切建设计划就都会落空,它给我们整个国家造成的困难真不知要大多少倍.

在职青年要求升学是个人主义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青年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也不能把不安心工作和报考学校混为一谈.安心做好工作是必要的.国家需要一个青年留在原单位工作的时候,他就应该安心工作,如果他却闹着要离开,这就叫不安心工作.当国家号召青年们离职报考高等学校的时候,青年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这不能叫做不安心工作.

总之,对於青年报考高等学校,不但不能随便加以责备和阻挠,而且还应该大力支持他们,给他们升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必须指出:有些领导同志,虽然在口头上也同意这点,但实际上却会以种种借口,不给青年补习功课的时间.这种做法同样是不对的.既然国务院已经指示,要给报考高等学校的在职干部补习功课的时间,我们就必须主动地有计划地帮助干部投考,合理安排一下本单位的工作和人力,保证那些要报考的在职干部,能有三个月的半脱产的补习功课的时间.同时,也要这样积极鼓励报考的同志:“要是你考不取的话,我们还是欢迎你回来工作.”

所以,为国家前途计,如果有可能抽出一部分青年升学,我们就应该积极支持青年报考高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