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的与创意

点赞:7175 浏览:301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如何提高国内医院建筑设计的水平?我们综合了国内外的经验,认为应在研究与创意两方面下功夫.

研究——注重基础与应用两方面

医院建筑领域的研究涵盖方方面面,如规模、功能、构成、布局,空间组合、环境设计,医疗设备及医院信息化,人员分流与交通组织,医疗设施,等等.这些方面既复杂又相互关联,我们在研究时需要注意区分从基础到应用等不同的层次.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医院建筑的基本原理并总结一般性规律,应体现基础性与学术性.通常,各国医院建筑领域的基础研究都从具体国情出发,并力求反映时代特色.考虑到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水平较低的事实,现阶段我们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仍应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主.

基础研究中日本的经验

《日本建筑学会计画系论文集》曾发表过1952年至2011年间日本医院建筑领域的全部论文的统计资料,旨在探讨其研究内容的变迁,见图1.

资料表明,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在战后医疗资源不足的背景下,导入了美国的医院管理制度.因迫切需要解决新型管理制度下医技部的集中化、后勤供应部的效率化以及住院部与门诊部的适宜规模等问题,医院建筑领域的主要工作是探讨住院部等医院各部门的空间有效组织方式.此外,为合理配置新城(NewTown)与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医疗设施规划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伴随经济的高速成长,此后的20年是日本医院建设的高峰期.这时,医院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医技部的适宜规模、手术部布局优化、住院部构成的合理化、医院各部门面积比例以及医院内部的垂直交通与物流优化等方面.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过医疗设施规划的方式控制医院的规模并解决医疗设施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上世纪的最后10年,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开始渗透到医疗建筑领域,研究重点是改善患者的医疗环境,研究方法着重于调查患者行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另外,随着医疗流程的细分,康复、急救、临终关怀等专业性设施的研究逐渐增多.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少子高龄现象日益加剧以及高科技医疗设备的普遍应用,日本医疗政策的核心调整为遏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因此医疗设施的功能分化与连携合作是研究的重心.此外由于地震等灾害频发,医院建筑的防震减灾也日益受到重视.

日本学者对医院建筑研究的特点

一是,医院建筑设计与国家的医疗政策以及医院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医院建筑设计是贯彻医疗政策以及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是,虽然日本医院建筑领域内分支越来越多,但住院部与医疗设施规划一直是研究重点;

三是,在战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侧重医院功能与效率的研究方法仍在广泛运用,环境心理学等新领域的研究方法预计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基础研究的方法与深度

按照研究深度的不同,基础研究可大致分为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两类.描述性研究侧重通过调查收集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解释性研究则侧重通过统计、比较、建模等手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目前,国内达到描述性层次的研究工作尚不多,而国外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解释性的.


下面以“医院各部门的面积分配”的研究为例加以说明.建筑师在设计医院时,通常首先用总建筑面积乘以各部门的面积比例,得到各部门的面积后再进行形体组合.为得到合理的面积分配指标,从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学者就一直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医院建筑的与创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院建筑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考虑到医院各部门的面积比例始终在变动,为此日本学者每隔10年就对约20所有代表性的新建综合医院进行面积测量与统计(图2),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反观我国,由于缺乏有深度的研究做支撑,《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修订版报批稿)给出的指标显得缺乏依据(图3).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近年来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现已取得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应用研究的两个方面

基础研究旨在得出一般规律,要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落实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尚要做许多应用研究工作.由于实际情况千变万化,应用研究包含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在此仅介绍流程及空间优化和细部设计这两个方面.

流程及空间优化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现以江苏省苏州市锦溪人民医院的检验科为例加以说明.通过现场调研,我们发现原检验科的设置存在下列问题:常规检验室与HIV实验室分设两处,使用不便(图4);流线交叉,洁污分区不明,办公室位于污洗室对面,办公入口与污物出口相同(图5);办公室过小,且工作人员与患者共用卫生间;缺乏存放住院部检验标本的场所;患者在卫生间取得排泄物样本后,只能通过医院主走廊才能送抵检验科,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患者等待区过小;UPS及检验用冷柜均放置在检验区内不合理,因为UPS会散发大量热量.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在设计时对检验科进行了如下优化:办公区独立设置,内设更衣室、卫生间、值班室、办公室、UPS机房;三项常规检验、生化检验及免疫检验集中设置在一个大房间内,冷库、血库、标本接收、细菌培养实验室及HIV实验室均设置为独立房间,并与大房间直连,血库靠近采血区;卫生间与尿检便检区相邻,样本可通过传递窗送检;设置临时存放污物的污洗间,并就近设置污物出口.

我们据此绘制了功能模式图(图6),并最终设计出新医院的检验科平面(图7),流程及空间都得到了有效优化.

医院的细部设计也是改善患者生活及治疗环境的重要方面,而以下6个层面,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医院建筑.

物质空间.从提高医护作业的效率入手,使建筑空间更好地满足现代医护作业的需要一直是医院建筑中最重要的研究层面之一.图8是日本东海大学附属医院放射性诊断与手术复合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的成功研发,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建筑师的设计理念.

环境心理.空间的大小及光线、色彩、标识、绿化等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引发不同的心理感受,进而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舒适度.例如:温暖的阳光会给患者带来好心情,因而在医院中引入充足的阳光是常用的设计手法(图9).候诊区中各色椅子既丰富了室内色彩,也增强了空间的可识别性(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