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艺术特色

点赞:18827 浏览:831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Grieg,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也是第一个被世界所承认的斯堪的那维亚作曲家.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他6岁就跟随母亲学习钢琴,得到了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经著名小提琴家O.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莱比锡音乐学院在当时整个欧洲都响誉盛名,他是由门德尔松创办的,建立于1843年,很巧合的是,这与格里格出生在同一年,这似乎与格里格很有缘分.格里格在莱比锡学到了系统的理论知识,感受到了西欧浪漫注意音乐文化的强大气息,在音乐风格上深受肖邦、舒曼等人的影响.毕业后,他在卑尔根举行首次作品音乐会.

格里格有“北方的肖邦”之称,他的创作风格深受肖邦的影响.他曾经说:是肖邦真正教会了他如何写挪威音乐.如果说肖邦的创作与波兰民族血肉相连,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民族精神的话,那么与格里格相比毕竟还是主观性和幻想性更多些,因为肖邦只能在异国他乡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他对祖国沦亡的沉痛,对民族前途的担忧和故乡亲人的思念.而格里格的创作却更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性.他将自己深深的植入了祖国的土壤,每天都呼吸着祖国的空气,实实在在的体验着人民的喜怒哀乐.因此,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散发着挪威的泥土芬芳和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他曾经说过:“无论祖国的前途如何,要是把我和挪威分开,那就等于割掉我的手臂和双腿.”

在格里格的创作题材中,最突出的是以音乐表现了北国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尤其是最能代表他的创作特点的钢琴抒情小品(共66首,分别编为10集发表).其中《蝴蝶》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在这些作品里,通过民间音调和精雕细琢的艺术提炼,借景物抒情,把挪威的大自然和民间生活乃至神话世界,都描绘成一幅幅色彩瑰丽、风格质朴的音乐水彩画.其中,出色地再现了挪威民间节日和农村婚礼的欢乐场面,响彻着典型的挪威民间舞曲哈林、斯普林的热情奔放和活泼的旋律,艺术地模拟出西部峡湾地区民间提琴手拉奏的五度和弦音响和山区牧民的牧牛歌调,也生动地刻划了民间童话里山妖、风精、侏儒等奇幻形象.在民族风格的探索上(如民间乐汇、调式的运用、民族色彩性的和声配置、民间舞曲特定的节奏音型等),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抒情小品”一词来自歌德对这一名词在文学上的定义,其内容为个人生活见闻与想象,并非局限于抒发情感和描述心境.

如果我们把音乐发展时期做一个简要分类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从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近现代音乐、现代音乐以及20世纪的音乐.而我们本论文分析的格里格正是处于近现代音乐这个历史时期里.所谓近现代音乐,具体是指1750年以后,也就是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逝世以后开始,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典主义时期.而这时,主要的器乐题材包括: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室内器乐曲和特性曲(Charkterstuck)等.

而小品曲(Bagatelle)就属于特性曲的其中一种.这个名称第一次被大家所熟悉是来源于库普兰的羽管键琴第十组曲(约1717年)中的第七首.这个称谓盛行于18世纪以后.在古典主义时期,以钢琴奏鸣曲(Sonata)为代表的大型作品创作占据主要位置,虽然这个时期的很多主要作曲家也曾写过一些钢琴小品,诸如:莫扎特、贝多芬.但是毕竟为数不多,因此钢琴小品的发展并不象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室内器乐曲发展一样迅猛,而是相对来说比较缓慢.

到了十九世纪,正处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人们,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同时推动了音乐音乐文化艺术领域的民族主义潮流,这股唤醒民族自强自立意识的思潮与社会现实联系得更为紧密,并与浪漫主义相互融合而又彼此区别.人们强调个人感情的抒发与释放,钢琴小品因此才得以发展,并常冠以描写性的标题,这又类似与标题音乐.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钢琴小品,在浪漫主义作曲家的手上,日渐完整,形成了成熟的浪漫主义钢琴小品风格.而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后,音乐界出现了更多分支,在风格流派上呈现出复杂多变、独树一帜的局面,创作手法也出现了多元化.而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格里格开始了他的“小品”创作,在前辈作曲家众多大型乐曲的基础上,选择了小型乐曲这一题材作为自己创作的中心.

格里格不仅对小品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还树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在结构方面,大多为二段体、三段体或者三部曲式.内部结构比较方整,注重对称的发展,强调结构的稳定与平衡,很少有大的突破,这也流露出当面格里格在莱比锡学院学习的痕迹,但整部作品中也透露出对结构表现力的探索.诸如:《小抒情曲》的内部结构就摆脱了方整的结构.到这不得不提及,格里格用“小抒情曲”作为他作品中的名称,可见他对这一题材的重视程度之深.有的作品,摆脱了方整性结构特质,这从侧面来讲,也表达了挪威社会动荡不安的乐思.

整部作品在和声风格上,强调民族性,注重不协和和弦的使用,创造性的继承了半音和声的写作技巧,高叠置和弦、附加音和弦和二度叠置的和声以及大三度、小三度共存的和弦在作品中也有比较出色的运用.他对和声的色彩极为敏感,和弦的连接有时以和弦调式进行为基础,或者以色彩性为依据,扩展音级功能,实验异调和声配置,开拓了功能体系的表现范围.

持续音的运用,在持续音上构建复杂的和声,平行和弦的大胆运用,也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他还利用不协和和弦外音造成独特的和声音响,丰富了不协和音的魅力.

节奏、节拍上他注重吸收民间音乐、舞蹈的特征,把它们移入钢琴音乐中来.他还善于在正常的节拍律动中编织出新的节拍,或者直接更改原有节拍,打破单一的节拍形态,增加节奏意识.

在织体创作上,整部作品,每一首都纯粹是钢琴肢体,都适合于钢琴,而同时,他也从管弦乐队、民间乐器中吸取灵感,创造新颖的织体类型,丰富织体的表现力,从这一侧面上可以看出,格里格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这一体裁发展所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整部作品中,还经常运用复调手法来丰富织体.

《抒情小品》的每一首篇幅都很短小,一般1-5分钟.要求的演奏技术也不是很高,因此在考级曲目中也经常能见到其身影,但是要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比较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也要求演奏者们下一番工夫.在作品甚多的《钢琴抒情小品集》中,也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前面讲到的结构方整,这使得作品较之肖邦以及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略微显的有些呆板.(作者单位:保定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