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体育素质教育的策略

点赞:15756 浏览:695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体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过程.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个体性、均衡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其基本内容包括智力和非智力两方面.对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可以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体育素质教育的特点

体育素质教育的特点是教育性和教学性相结合.首先,在国际教育改革的环境中,我国学校开展学生体育素质教育应顺应世界潮流,树立体育素质教育新思想,转变体育教育观念,确立“终身化,化,个性化”的新型体育观.其次,体育素质教育应与健康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新需要,逐步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联系的新体制,逐步增强体育育人新功能.最后,体育教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教师对其教育教学的影响,发挥主体性作用,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理解,完成全身心的健康锻炼过程.教师的教育性对学生个人的行为能力、吃苦精神、人格品质等各层面都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2.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目标

实施体育素质教育是我国继续发展经济和迎接国际挑战的迫切需要.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转型期的一种主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立足于素质教育目的性价值标准,兼顾素质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标准,具有稳固的社会合理性.体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树立团结友爱、献身社会的奉献精神,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增强个人责任意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承受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学校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对策

3.1树立“健康第一”新思想,设置科学合理新课程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据有关调查显示,学校中约有10%~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说明: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适当地调整课程设置、尽快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建立科学的健康观,是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学校开展体育素质教育的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2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过多注重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致使教学中只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就造成所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活动中复杂的挑战.素质教育既要强调开发学生智力,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合理地增加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内容,以掌握“三基”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3.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是不可争论的事实.但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并非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主体能力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和管理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实现“教”与“学”双方密切配合,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3.4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系统学习”模式一直以来被广大教师所普遍采用.这种模式虽然对教学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学生长时间的被动参与、机械性模仿,丧失了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可见,在明确了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发展水平和可行性的教学条件,选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是提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3.5开设“第二课堂”,增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机会

在校期间,一些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愿望,但受到体育项目、活动场地和教师科学指导等因素的限制,锻炼计划只能搁浅.因此,了解学生意愿,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开设“第二课堂”,发挥教师专长,教师定期辅导,更有助于不断地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并不断地提高健康水平.

3.6.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参与者和组织者,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关键是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广纳贤才,引进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人才,不断地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地做好“以培养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他们进修和拿学位,从而不断地更新知识,普遍提高教学工作能力.

3.7.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功能、娱乐功能和导向功能.以“体育节”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从而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技巧和赛制的认识,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行为与体育情感;同时,对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贯彻与实施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重要作用.(作者单位:沈阳铁路机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