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运动中如何调节好自己的心理

点赞:11734 浏览:469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对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况且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生理方面的突变引起心理、行为也发生相应变化.同时心理矛盾更为明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反抗性与屈从性的矛盾,理想与挫折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出厌学、抑郁、焦虑、偏激、逆反心理等现象.故此,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有针对性地纠正心理缺陷、提高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等等.

中学生体育运动中如何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训练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事物具有独立性,同样每个人也具有独特的个性,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训练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对于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训练策略.譬如针对场依存者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遇到挫折就很容易气馁的特点,在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对这类学生更多地采取包容的态度,多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对于其在训练过程中犯的错误予以含蓄、委婉的指出;老师要根据动作中的认知成分采取合理的心理训练,譬如认知成分复杂的操作要适当减少心理训练.因为只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才能使心理训练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整体性原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训练也是如此.影响心理训练的要素很多,如身体训练、技术训练等,我们应将这些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既要注意对某一动作或技能的重点训练,又要注重心理训练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实现整体效果大于部分效果之和,将心理训练贯穿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二)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场地与器材

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复杂多变的环境,给学生上体育课带来一定的干扰.所以应在课前画好场地,放好教具,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

三、调节学生良好情绪,提高体育学习兴趣


有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参加不喜欢的体育活动,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会加大其心理负担,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者发现对体育的喜爱程度以及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这对中学生心理是一种良好的调节,如果学生不喜欢所从事的体育活动,那么在活动后感到满意快乐或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是不可能的.因此,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体育课的练习活动中体验到愉悦和快乐,这种良好的情趣气氛可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激励,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起到调节心理,发展乐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游戏可以教师指定,亦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创造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体育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的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社会交往理论也认为,体育锻炼中与同学、朋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加强情感引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情感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冲动性,有时甚至自己也难以驾驭.情感常常在短时间里大起大落,会因小小的成功欣喜若狂,也会因小小的失败心灰意冷.这个时候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绝不能听之任之,埋怨批评,粗暴干预.

(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金石可镂,朽木可雕”.无论是不是体育教师,都有责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欣赏和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兴趣和热情.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坚信对学生闪光点的挖掘必须是认真的,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并确信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是实在的.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

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在室内讲授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常识,使其能够在必要时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

总之,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心理学的知识创新可以提升我国的整体知识能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