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太极拳阐秘

点赞:17308 浏览:804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太极是一个哲学的概念,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为太极.太极由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产生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源.太极只是一个混沌的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偶,无所不有.太极包容着对立,是互补的对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补.太极拳就是从太极理论出发而成的内家拳,它所包含的拳理是刚柔相济,不偏不倚,随屈就伸,无过不及的太极学说.

中和太极拳阐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太极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太极与阴阳五行八卦学说

乾坤启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合,遂生万物,万物生太极,生两仪,阴阳也.阴极必阳,阳极必阴,万物使成.万物负阴而抱阳,所谓阴抱阳是“合”字,从时间到空间,从阴到阳,从阳到阴,从精神到物质,从物质到精神,按一定的规律不停地循环运动,“生生不息”.这个运动过程是个不停地完善自我的过程,“生生不息”是太极文化最集中的表述,阴阳互补,天地相襄,映其神妙的功能和力量.

太极阴阳图外呈球状,此图置于平面为圆形,运转于空间则成球体,呈球形无端之象,古人称之为“圜”,圜通圆,又通球.古语云:“天圆地方”,“戴圆履方”.深圆无际的天宇在古人心目中有着神圣地位.圆是美的,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圆与其他形体相比,圆包含有最大的空间、最多的容量,它的中心无所不在,其外缘不知所在.就一个圆来讲,它是首尾相接,曲曲相通,且始终一贯,线条流畅.圆的特征包含人们对物质世界,时间与空间无限性的朴素认识,包含着丰富的美感和联想,使人们得到启迪,中国古代思想家讲道的玄妙,往往以圆为象,圆具有动态美,与之相对应的“方”呈静态美,所以太极图是动态相,在太极拳中,动作圆活,不离弧形,皆呈圆象,使整套动作圆转连贯,一气呵成.双鱼环依之象,恰如练习推手两人搭手之状,双方臂膀呈环状不断变化,彼进我退,彼伸我屈,正合彼阴我阳,彼阳我阴,相互之有长,交替变化的道理.

五行学说认为,阴阳二气交合而生“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元素,并由其构成宇宙万物.这五种称为“五行”,五行位居五方,五行具有相生相克属性,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金,五行生克成环,相互克制,无始无终,生克为环及五星,一切事务都可以找出其五行属性,于属性求生克,即可知其生克之道,从而控制事物的发展.

易学理论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地得到发展.易经所述的象都是宇宙万物的现象,乾卦为天,坤卦为地,震卦为雷,巽卦为风,坎卦为水,离卦为火,艮卦为山,兑卦为泽,其对应方位,西北、西南、东、东南、北、南、东北、西,所阐释的理也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法则.

八卦和六十四卦演绎出了宇宙自然现象,社会和人生的无穷变化,说明自然万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事务由初始有成、发展、变革、兴盛、终极,襄锲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事物的变化,显示了自然静态现象,动态变化,而其中的错综卦更显示事物的错综复杂,自然万物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道分阴阳,阴阳既对立,又统一,因为统一所以发展,因为对立,所以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受易经这一哲理的启示,古圣贤归纳出人世间的“无为法”,即顺其自然法则的便有所为,违逆自然法则的要有所不为,有所为是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有所不为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阴阳八卦学说,象征天和地、阴和阳、明和暗、大和小、重和轻、尊和卑、静和动、男人和女人、生长和衰老等.阳代表的事物,具有积极进取,刚健向上的特征,阴代表事物,具有消极、退守、柔顺、向下的特征.一,展示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空间,上爻为天,下爻为地,中爻为人,又名天道、地道、人道,合称“三才之道”.二,展示了过去、现在、未来之时间,而下爻代表事物的出端,中爻代表事物的发展,上爻代表事物的结局,表现了世事万物的无穷变化,阴与阳,刚与柔,动与静的关系,则是依循自然变化的法则不变的.而一切事物都有正(阳)反(阴)两个方面,五行本身也是自然界的物质,因此,这一理论也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掌握的,事物总是运动的,而且其运动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阴阳八卦理论和阴阳五行理论构成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体系学说.

太极拳的先哲们,不仅是精通武术技击者,更是有文识者,受到《易经》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影响,并研究其理论,将其运用于武术、兵法,创造出了太极拳,特点是技击与养生并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太极本身就是阴阳、动静、刚柔的对立统一体,太极拳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在武术中的具体应用,即“胸怀太极,手抱五行,脚踏八卦”.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绵延数千年,“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准则,“致中和”就是万事万物无不达于和谐的境界,无偏无倚,无过不及,先哲们把“中和”视为精神的最高境界和道德的最高规范,“中和”之于拳理,其形之于劲,则为刚柔相济;其形之于法,则大巧若拙;其形之于战,则为以意击人;其形之于神,则为善战不怒.中和于内,八面支撑,周身和顺,无防人之心,而不俱敌之来袭,无击人之意,而扑敌数步之外.中和之道是武功的最高境界.而太极拳是“中和之道”的载体,通过习太极拳来修炼“中和”之气,化掉身体上的不适,精神上的不安,更有利于正确认识自我,恰当的把握自我,正确的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力求达到和谐的境界,在自我与客观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使自我与宇宙浑然为一.最大限度地推动和发挥自身能中的潜力,顺应客观规律,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其功效远胜于药物,获百利而无一弊.能获身体强壮,武技高超,达到不怒自威、不言自重、不名自名、不争乃争、大智若愚的处世方式,论武学至理乃在“中和”.

中和即太极,太极即中和

“贵在中和”“不争乃争”是先哲们智慧的结晶,“中和之道”是一种生命境界,不是处世哲学,不争之争则是关于人生竞争的哲理.武林前辈们从漫长的激烈竞争中,从武术特有的练功方式中,对“中和之道”和“不争之争”产生了独特的悟解,作为其竞争的法则,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其练功方法与技击学理取之于道家,在临敌时要求锋芒内敛,以逸待劳.应敌,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诱敌进身,借力功之,退守在前,反功在后,以“不争”达到“争”的目的,即“有为不而后可有为”的武学上乘境界.


中和太极拳,不属于某一门派,它是武当武术专家沙国政老师毕生研练诸家太极拳,融合形意拳、八卦掌的体会,在实践中融合汇编而成,共有108式,通过共同的切磋、研练,证实中和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武当内家拳的体现,其养生、技击、防身抗暴是中华道学智慧的结晶.

中和太极拳是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在静时守中正,在动中求和谐,贯注中和之道,其基础是“内劲”,它的本质是天地之根,造化之源,是人的生命之根.中也者,太极拳之本也,则天地万物育成,太极拳内劲由中和而生,将人体散乱于外的神气,用拳术的规矩,通过手足身法,中正中和运动收归丹田,与丹田内的元气相结合,从无到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积精累气,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在技击时,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打大力,从不以拙力取胜.中和太极拳由一系列圆转螺旋缠绕抽丝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是圆形,从外观上看全都是划圆的弧形动作,处处体现圆中有圆,圈中有圈,环中连环,连绵不断,行云流水.合纵连横,形意诚一日上圆,八卦抱一日下圆,太极守中日中圆,三圆合一,太极阴阳相合,五行相生克,八卦旋摆扣,构成拳术整体协调一致,互补互融始于一体,脚踏八卦,手抱五行,心怀太极,中正安舒,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讲究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避实就虚,柔中寓刚,动中求静,阴阳相生,浑然一体,达到一种“中和”的完美,让人在开合鼓荡、纵横曲直、张弛伸缩、吞吐沉呼、拧旋圆转中体味人生的阴阳之能.盈虚有度,以柔胜刚强,拳与道合,感受自然与道融于一体,“天人合一”,它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观念行拳.

在行拳时,它要求以腰为轴,拧旋摆扣,螺旋圆转,节节贯通,以内气推动外形,示柔缓于外,寓刚疾于内,沾手即发,以此体现避实就虚,蓄而后发,引劲落空,松活弹抖,惊炸闪发的独特技击风格.

在技击原则上,重在防御,以导为攻,舍防一体,以退为进,顾盼闪击,舍己从人,沾粘连随,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利用离心力原理,以腰脊为中轴,自己一切动作皆走内圈,置敌于圈外,在旋转之中骤然发劲,成松活弹力之劲,又称“寸劲”,即在极短的距离将内劲发放出,由意气引导,身体诸大关节高度协调,“身备五弓”,于刹那间发出来的一种整合力.其劲甚短,其发甚速,其力冷脆,具有较强技击威力.胜敌于瞬间而不败,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中和太极拳,讲求以弱胜强,以慢胜快,以少胜多,以巧取拙,它是一种蕴含着深奥哲理,充满智慧的拳术,它集中体现了中和之道,中国人处世之道,体现了人对人生,对宇宙的悟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中和太极拳遵循易学,从阴到阳、从阳到阴,生生不息,阴阳互补,天地相襄,体现动作圆活,着着不离弧形,势势皆呈圆象,整套动作圆转连贯,不断变化.彼进我退,彼进我屈,正合彼阴我阳,彼阳吾阴,相互消长,交替变化,步法灵活多变,拳架大方舒展,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圆转开合相接,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讲求“中和”之气,外练其身,内养其心,动中求静,动静相合,引导中和之气,外练其身,内养其心,动中求静,动静相合,引导中和之气,使阴阳平衡.蓄而后发,逢直必棚,逢必转,逢转必沉,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求不争之争,不求胜人,但求不败.

中和太极拳要求全身和四肢密切配合,做到无有不缠,大圈、中圈、小圈,上中下三圈,以至无圈的缠绕抽丝运动,各种缠绕均无一定方向.上中有下,左中有右,顺中有逆,逆即是粘,粘即是随,听引化发于一体,最终练至无圈,即不显露之转动,能运用各种缠绕抽丝圆转于无形之中.步法要求举足迈步轻灵,要求如踩薄冰,如履深渊的轻顶吸拔之能力,做到寓虚于实,寓实于虚,虚实分明,而又能随转换.用法上兼蓄,转换钻、粘、穿、缠、沉、化、发、、捋、挤、按、采、捌、肘、靠,前、后捋、上挤、下按,近身靠,里采外捌劲发妙,棚走圆劲捋走旋,挤按撬劲上下翻,旋拧肘子随身靠,采捌劲道方法妙.引劲落空,借力打力,不顶不丢,把握时间、距离、速度,三位一体,整劲应运而生.

行拳时,头顶百会,抵舌闭嘴,收颌平视,含胸拔背;体松心静,肩沉坠肘,收腹敛臀,,吊裆直尾,腰脊主宰,上下相随,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沉胯、折胯、正胯,动作协调到位;看前,看掌,看拳.转相对,平高度,行流水,独立稳,高举腿,低下势,大弓步,八法五行注鬼神.行猫步,缠绕圆转抽丝,虚实分明有成规,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竟微气行劲力出,支撑八面寓刚柔,形体神合显神功.轻松柔顺,用意不用力.立如秤准,活似车轮.一举动周身轻灵,上动下自相随,下动上领,内外相连,前后相需,环环相套.中正安舒,轻灵圆活,呼吸自然,内外双修.承五行相生克之理,合阴阳八卦之道,寓九宫神行之巧,藏天干地支之妙,出入莫测,随机而动,行则动,动则变,变则化,遵循变化无穷之理,招法之变,虚实之变,总之阴阳之变和五行相生克,易理运行不停,身合八卦阴阳,后天外用藏刚柔,先天内用培根本,调理阴阳和气血,阴抱阳,阴阳之气相合相荡.“阴平阳妙”的中和之气,益养精神妙如神.在于一变,而动是变的先决条件.以动为主,无时无刻不在动,也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即“任巨力来攻打,旋转变在彼身”.于旋转中求进取,显示螺旋劲,裹抱劲,弹抖劲,惊炸劲,八卦五行,九宫变化,躲闪逼近,背身化敌之妙,是易理在拳术中的妙用.

中和太极拳融合了形意拳一触即发的本能,八卦掌动静合一的本质,太极拳阴阳合一的中和之气,三拳合一.中和之道,适应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与节奏,它将畅通气血,体察虚实,舒展身心,活跃神意,增补元气等为追求方向,孙禄堂宗师曾言:“拳术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无它妙也.”彰显了太极拳运动的真意,又使太极拳运动的内涵和精髓被练习者领受研究练习.

(责任编辑 大 江)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