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现状问题

点赞:24587 浏览:1097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运用调查咨询、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应建立一个以扁平化组织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并着重加强竞争机制在组织结构中的作用,以适应21世纪初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要求.

【关 键 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扁平化组织;竞争机制

OntheReserveofSportsHumanResourcesinChina

CUIHui

(HenanProvincialSportsSchool,Zhengzhou450044,Henan)

【Abstract】ThroughanalyzingthefeaturesandproblemexistinginthemanagingsystemandoperatingmechaniofathleticsportsinChina,theauthorthinksthat,aarasthereserveofsportshumanresourcesisconcerned,weshouldestablishadevelopingmodecenteringonaflat-formedanizationandimprovemanagingefficiency.WeshouldalsovaluethefunctionofpetitivemechaniintheanizingstructuresoastomeettherequirementofthemanagingsystemandoperatingmechaniofathleticsportsinChinainthe21stcentury.

【Keywords】Managingsystem,Operatingmechani,Flat-formedanization,Competitivemechani

前言

当前正值新旧世纪交替的关键时刻,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时刻,它不仅预示着旧的奥运年度即将结束,新的奥运年度正向我们走来;同时也在不断的提醒我们21世纪的竞技体育将开启一个新的历史篇章.在这个新世纪中,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将会如何,是一个众人注目的话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构建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石,在对竞技体育的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本文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深入研究,试图通过研究为本世纪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现状的特点分析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体育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竞技体育作为中国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体制也随之更迭数次.组织机构从以“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为中心任务的“体育总会”设置,到以后以“制”为核心内容的“体育运动委员会”设置,再到当前的“体育局”,经过重重演变,逐渐把以群众自治为主、发展群众体育为核心的工作方式,转向了以国家行政手段为主导,推行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制”的工作方式.无论是注重开展群众体育的“体育总会”,还是“制”下的“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局”,作为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他们都具有各自的特色,都曾在我国竞技体育进程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88年试行竞技体育改革以来,运动项目协会化改革工作逐步走向深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及运行机制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之国家行政体制改革,政府机关机构调整,更加速了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使其呈现出独有的特色.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现状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竞技体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1组织机构类型繁多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经过多次变更,曾设立过多种组织机构.每一类型机构都相应的适应一个时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在随后的历史变化中,由于历史客观及人为等多方面的原因,体制改革与机构的撤并未能完全同步,造成了当前管理活动中多种类型组织机构并存的状况.(这一现象突出表现在地方一级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组织机构设置中.)在国家机关机构调整,我国体育行业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已调整为“体育总局”,下设了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而地方机构调整却并未完全同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就运动项目的管理而言,各地体制改革的总体发展状况很不平衡,有的省市改革力度较大,已建立了与上级机关相适应的对口管理机构,如吉林、山西等省已建立了若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有的省市仅就其运动项目管理体制的局部进行了调整,选择部分项目作为突破口(试点),逐渐实现与管理机构的对接,如广东、江苏等省;还有一些省份受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较差的影响,基本保持原有组织状态不变,这样就其组织形式而言,就未能与管理机构保持一致,给统一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2具有强烈行政管理特色的集权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虽改变了以往由政府统包、统揽的状况,但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及我国体育发展的“公益性”特点的影响,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的管理呈现出较强的行政管理特色,这符合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下的运行特点.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虽已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但计划经济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却无法迅速驱除,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制”深入人心.这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事实.受到物质生产方式的决定,竞技体育作为精神生产方式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状态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利益驱动性、高度集权式管理,奥运会项目与非奥运会项目反差巨大等特点.延续至今,这些仍是保证竞技体育在运行中体现政府意志的重要特点.管办合一、计划调控突出正是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它虽存在着如统的过死、社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弊端,但在体现政府意志、实现政治功能、短时间内实现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着较大优势.


1.3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

在政府机构改革的推动下,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作为国家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肩负着我国竞技体育管理由政府管办合一,向政府与社会管办分离过渡的历史使命.这种管理既不同于我国传统体制下政府在竞技体育宏观管理与具体事务间的双重身份,又与国外运动项目协会存在着较大区别,是一种基本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过渡性管理机构.这一形式在近期内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各级组织权责不明

我国当前的竞技体育管理组织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实行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体制,决策机构高度集中.它忽略了各社团、俱乐部的自主决策,过分强调各体育组织和个体执行指令计划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了他们自身产业生产者的身份,忽视了各体育组织和个体在微观体育管理决策上的权利和利益,忽略了他们在微观决策中的主体地位.社会群团组织、体育实体机构(如俱乐部等)与地方体育行政机构一道接受着国家体育行政机构的垂直管理,而在实践中他们的利益往往被忽略了.这样就使得体育管理宏观和微观决策的有机联系受到影响.

在国外,无论在英国还是在瑞典,政府体育行政机构与体育联合会、体育理事会以及地方体育联合会、体育理事会之间都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的“伙伴关系”,政府只做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决不干涉社团的具体工作.我国虽不能完全实现这种状况,但应积极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2.2管理制度、法规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专家都认为管理制度法规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是影响我国竞技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首要问题.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当前可供利用的制度、法规较少.现有法规以《体育法》、《宪法》的相关条文为基础,配合有限的行业管理规范、制度、条例共同组成,但多为行政法范畴,处罚力度十分有限.对民事、刑事法规中的相关适用法律条款的应用尚不广泛.法制化环境未完全建立,依法办事还存在很多困难.美国通过《业余体育法》调节社会办体育中的各种矛盾,作用十分明显.而我国由于适用法律的缺乏,国家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对竞技体育有效的宏观管理.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要有一个合理有序的组织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与之配套的制度保障.组织体系变了,而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运动员流动制度等都保持原样,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的更换,并不能从根本上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3资金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化程度低

我国竞技体育长期以来实行的“统包统配”体制给市场经济的介入制造了不小的障碍.“计划由国家统一下达、经费由国家统一下发、运动员由国家统一招收、运动员退役由国家统一安置”的传统做法虽已逐渐被打破,而这一思想的烙印却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重重阻碍.到目前为止,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仍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要支柱,社会经费所占比例较小.未来要实现从以政府投入向以社会投入为主的方式转化,首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其次,要从开发竞技体育的市场价值着手,提高它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从而改善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资金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化程度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