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武术教学内容思想的演进与

点赞:23604 浏览:1073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演进的过程进行分析.目前学校武术的发展存在着竞技武术与学校武术相混淆,学校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流失等主要问题.针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发展得到以下启示:武术概念的演进折射出对武术认识的改变影响着学校武术的发展方向,着力创编一套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又能从中学到传统文化知识的武术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进行师资的培训,是学校武术改革的首要任务.

关 键 词: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发展问题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5-0030-05

Abstract:Inthisarticle,ananalysiswaadeonthedevelopmenthistoryofthewushuteachinginChinesecollegesandschools.Incurrentwushuteaching,petitivewushuandschoolwushuwereusuallyconfused,and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wasnotpaidenoughattentionto.Itwasconcludedthattheevolvementoftheconceptionandknowledgeofwushuhassteeredthedevelopmenttendencyofschoolwushu.Itwouldbemaintaskstocreateasetofwushuteachingmaterialswhichnotonlyhelotsoffunandarehelpfultothehealthofbodyandmind,butcandelivermanymessagesof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

Keywords:schoolwushu,teachingcontents,developmentproblemsandinspiration

1引言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思想即理性认识,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存在.是对于感性认识加工的结果.思,顾名思义去思考,思考即是人们的在经过大脑的逻辑思维后而产生的一种对大自然、人类社会而得出的种种判断,而在人们脑中产生的这种判断我们可以称之为想,思想是我们一直捉摸不透的东西,而按照信息论检测说来讲,思想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体育教学思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学校体育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看法,是指导学校体育实践的理论依据,它来源于教育理论和学校体育实践,并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1].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其多元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是我们现代教育的宝贵财富,武术运动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作为集教育性于民族文化于一身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3].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60年来也是中国发生巨大变革的阶段,学校体育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武术教育在当代教育中更肩负着总要的历史使命,为此,总结学校武术教学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分析学校武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对学校武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60年学校武术教学内容演进(1949-2009)

2.1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武术发展的历史划分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每门学科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结构,同时规定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截至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6个小学教学计划、15个中学教学计划、6套教学大纲,武术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体育课程发展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变革密切相关的,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决议》,把新中国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王华倬先生在参考新中国历史阶段划分和关于中国课程发展历史分期以及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分期的基础上,将新中国体育课程的发展分为5个时期[4](表1).

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结合武术运动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自身特点,可将新中国学校武术课程分为6个时期(表2).

2.2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的演进过程

2.2.1建国初期筹备与整理阶段

新国成立后,武术被当作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任其自流的局面,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49年,朱德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上指出:“要广泛地采用民间原有的许多体育形式.”1950年体育总会成立不久,在北京召开了武术工作会议,1952年正式把武术列为推广项目.1956年筹备建立的中国武术协会,负责组织全国群众性武术活动和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同年教育部编订并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大纲中就有武术方面的内容.1957年2月,国家体委和教育部对北京、武汉、成都等体育学院提出了“将武术列为选修课”的要求.1959年举办了全国青少年武术运动会,为学校武术教育、训练和比赛等指明了方向.时任国务委员的李铁映同志曾多次指出:要把武术列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体育课.他说,武术是国宝,每个学生都应学会一种拳、一种器械.学校体育的教学要把现代体育教学与民族体育的教学联系起来.可以先搞试点,也应该列入“达标”标准里去.自此,“学校武术”成了学校师生增进体质健康的一种手段[5].

2.2.2单一化武术课程阶段(1961-1986)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思想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现实批判并全盘否定自然体育思想,在学习原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随后受到1958年主观主义思潮的冲击和“”的破坏,后经拨乱反正,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才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向[1].在此期间修订和颁布的学校武术教学大纲虽然在前颁布,但是其教学思想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即受到“体质观”的影响.1961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该大纲是建国以来的第2部教学指导纲要,大纲将武术写入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正式内容,在此之前1956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小学武术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正式体现武术教学内容的规修订.1961年的第2部教学大纲的核心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由此已形成影响中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深久的“体质观”.从个体上而言主要是增强体质,就国家层面上来言是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和集体主义,从整体主义体育观来看个体是为整体怎么写作的[6].大纲对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作了正式的规定,如(表3)

从表3中看1961年颁布的武术教学大纲对小学、中学和高中的各学段武术教学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小学阶段主要以武术基本功、武术操和初级拳一路为主要内容,中学和高中阶段在原有的基础上内容比例不变但难度有所增加.但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教学大纲中并没有体现搏击对抗性项目.

2.2.3多元化发展的武术课程阶段(1987-1989)

1987年颁布的第4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对武术教学内容作了补充和修订,该大纲的颁布是在总结1978年颁布的第3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形成的,1978年的大纲仍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在教学中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三基”训练,“三基”训练是指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在讨论与反思的基础上制定了1987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这个大纲明确规定:“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自此“全面发展”取代了“技术与技能的掌握”.此间的武术教学大纲较之前几部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有了丰富和调整,见(表4).

从表4来看1987年颁布的第4部教学大纲中关于武术的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不仅中小学教学内容有所增加而且在高中阶段增加了器械套路和攻防动作.这也渗透了当时全面发展的思想的影响.

2.2.4身心一统、内外兼修武术课程阶段(1990-1991)

1990年学校武术教学大纲又作了调整和补充,大纲中较好地融合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武术教学上突出了“身心一统、内外兼修”的教学特点,见(表5).

学校武术教学内容思想的演进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武术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从表5来看,1990年的武术教学指导大纲,在各个学段阶段首次增加了五禽戏和八段锦,坐式、站式气功等内容,并且在中学阶段增加了对练攻防内容的比重,并且在高中阶段对于男、女的教学内容做出了区别和详细的规定.

2.2.5全面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的武术课程阶段(1992-1999)

1992年1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建国后的第5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育人是这一大纲的核心目的.该大纲在武术教学内容上又做出了调整,见(表6).

从表6看1992年颁布的教学大纲取消了在小学阶段不易操作的五禽戏和高中阶段的坐式、站式气功等内容,在高中阶段增加了男子刀术,把形神拳配乐和少年拳列为男女共学的内容.体现了在素质教育影响下武术教学内容的变化.

2.2.6健康第一理念影响下的武术课程阶段(2000-2001)

2000年中小学学校武术教学大纲又作了修订,该大纲在保留1992年颁布的内容基础上又增加和调整的部分教学内容,见(表7).

从表7来看,小学阶段增加了选编特色拳内容,中学阶段删除了八段锦增加了自编选的内容,增加了短棍和其他器械套路,高中阶段没有变化.

2.2.7三维健康观理念影响下的武术课程阶段(2001-2009)

2001年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实践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教育思想向着“健康第一”的方向转化,2002年7月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发布的《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开始在部分学校试行,这一标准的出台是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体现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评价向目标性和个体性发展,同时也预示着50年来“劳卫制”式的体育锻炼标准的结束.中小学武术教学大纲也发生的深刻的变化,见(表8).

从表8来看学校武术教学大纲规定相对历史而言体现了从未有过的自主性,小学阶段规定较为灵活和简单,中学阶段较之历史更为简单灵活,高中阶段开始要求学生完成一两套有难度的武术套路或对练并开始倡导组织和参加比赛.

3新中国成立60年学校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3.1学校武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学校武术经历了从发掘准备到今天的蓬勃发展阶段,虽然在前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问题,但是总的发展趋势是向前的.通过我们对建国后学校武术教学大纲内容更迭的比较,不难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对于武术中的搏击对抗性项目的教学内容没有涉及,二、没有能够重点体现民族文化的武术套路,三、竞技武术不等同于学校武术.为此,笔者认为当今学校武术的发展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3.1.1竞技武术与学校武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理念和目标混淆

学校武术是武术普及的基础,一直以来在我国学校武术工作中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直是将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与竞技武术相混淆,我们把竞技武术的教学模式机械推向学校武术教学,这样一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艰涩、枯燥.学校武术与竞技武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首先,在概念和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学校武术是以学校为传播范围,以青少年学生为习武对象,以教育、传承和普及为目的的武术活动,它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可行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的鲜明特点.而竞技武术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武术是以发展人的最大潜能挑战人类极限为前提的,在套路比赛与表演上追求“高、新、难、美”,在对抗性项目上追求发挥人类最大的潜能来达到制胜的目的[7].竞技武术重在成绩,学校武术重在普及.正是因为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对竞技武术和学校武术进行明确的区别和界定,这也注定导致出现学校武术教学中竞技化很重的现象.虽然学校武术在60年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时至今日,武术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得并不乐观,我国自从1915年开始就呐喊呼吁着武术进入学校,但是至今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武术在学校体育的推广过程中始终是专家学者关注的对象,这是因为学校武术的推广过程并不十分顺利,武术进不了学校就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面对学校武术改革过程中的强大阻力,没有国家层面的机构进行推广、研究、支持是很难的.

资料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学开展得很不乐观,有70%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设武术教学内容,反而削减了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8].这是由于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用竞技武术的教学法和内容来对待学校武术,这是一个误区.竞技武术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代表着面向广大学生的学校武术,竞技武术中周期长、训练枯燥、难度大等因素始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武术要想更好地发展,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去竞技化,其次,与时俱进,要开发出更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文化传承需要的教学内容以适应需要.

3.1.2武术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内涵的流失已成为一种现象

现代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流失是当今的学校武术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武术走到了十分尴尬的局面,而代表着韩国文化符号的跆拳道却火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对于武术今天在学校中发展的困境,首先问责的应该是我们武术界自己,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整合出一套适应奥运、适应学校、适应大众的模式和体系,单纯地沿用了竞技武术的模式,造成了今天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尴尬局面.检测如我们的青少年接受的都是外来体育文化,长此下去,作为体育人和武术人,恐怕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传统武术的回归和振兴,一切取决于政府的决心,因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兴衰,制度起着关键的作用”[9].

据报道,上海市中小学生可在学校或教育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免费享受到政府出资的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民族精神的10大类培训,这些培训项目包括国画、书法、民乐、武术等.据悉,政府计划每年培训300名学生,所有培训项目根据市县特点,分别由市、区教育部门或学校举办.市教委有关人士说,举办这样的培训旨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培训后终生受益[10].

上述举措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武术研究部门也确实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多年来们并没有整合出一套适合中小学生的武术内容,也没有创造出一套对于中国武术的包装和宣传体系,因此传统文化在学校武术中的流失,学校武术所遇到的尴尬局面的出现也是必然结果.当前北京市在中考体育评价中开始探索“过程式评价”,将武术列为必修课程和评价课程之一,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创造出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并且深受学生喜欢的武术教学内容,向全国推广,这样的话学校武术发展迎来新的“拐点”,改变武术教学的尴尬局面将指日可待.

3.2学校武术教学大纲60年演进的启示

3.2.1武术概念的演进折射出对武术认识的改变影响着学校武术的发展方向

就武术概念本身而言,自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的概念共经过三次演变,2009年武术新的定义出炉.2009年8月9日至11日“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标准化研讨会”在河南登封市召开,研讨会上与会的学者和专家就武术的新定义达成了共识,自此昔日所下的定义将被新的定义取代.新的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在此之前,1988年武术的定义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在1988年以前1961年出版的体育院校《武术》本科讲义,首次将武术界定为:“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体育形式等”.

武术定义的演变与学校武术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随着对武术定义的科学概括,武术的功能和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2009年2月国家主席同志在访问毛里求斯时对当地的习武者说“学习武术,一可以健身,二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三可以增进中毛两国人民的友谊”.同志的讲话与新时期武术的定义是完全契合的.学校作为武术传承的主要阵地,武术定义与功能的科学概括必将影响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制定.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1961版的无数定义影响下,学校武术教学大纲的内容规定较为单一,重点集中在套路和器械两个方面,到1988年版的武术定义颁布,学校武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开始出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如今,武术定义又有了新的概括,其中最鲜明的一点是将中国文化为基础明确写入其中,并概括了格斗和功法等内容.这也必将影响下一步的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制定,使学校武术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3.2.2着力创编一套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又能从中学到传统文化知识的武术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进行师资的培训,是学校武术改革的首要任务

历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地创新与完善,事实证明现有的学校武术教学状况既不能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改革创新是实现学校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武术要想改革首先要做的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武术教学内容要能使学生与教师都能自觉地兴趣浓厚地参与武术锻炼,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对当前的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学生学习兴趣问题,要着力创编一套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又能从中学到传统文化知识的武术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当今的世界,在体育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文化和学校武术的发展无疑正频繁经历着不同文化类型间激烈的交流与碰撞,竞技武术申奥的艰辛又无疑给人们造成一种奥林匹克居高临下的感觉.跆拳道、空手道等更是“趁虚而入”,“把中国武术踢出都市”的呼声此起彼伏.而学校武术的发展更是不容乐观,这里也许我们可以从跆拳道运动的开展中得到些许启示,跆拳道的火爆得益于以下几点:①近年来韩国文化、影视作品的影响,②跆拳道简捷、实用,③跆拳道注重礼仪和精神的修为,④有统一的服装、有层次分明的考核系统.跆拳道运动在我国广泛的开展和普及正是因为上述特点,它迎合了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6][11].学校武术开展的效果如何与教学内容的确立有很大的关系,武术教学内容如果不能够对当代的年轻人产生吸引力,不能与青年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就很难在学校教学中开展下去.

在当今的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如何更好地让武术在众多学校体育项目中生存发展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另一种现象,就是教学大纲中有武术教学内容的规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用其他项目代替武术课,这一现象也反映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的武术知识储备不足,很难适应教学的需要,二、是学生不喜欢上武术课.如果说学生不喜欢武术课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那么武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很好的按照大纲的要求执行就说明我们的管理部门的措施不到位了.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教学内容上要着力创编一套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又能从中学到传统文化知识的武术教学内容,二、在师资培训上要根据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进行师资的培训,三、在组织管理上对武术教学的正常化,制定学校武术发展长远规划.

4结语

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60年来也是中国发生巨大变革的阶段,学校体育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武术教育在当代教育中更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此本研究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演进的过程进行分析.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演进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武术的内容受到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宏观影响,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建国初期筹备与整理阶段,单一化武术课程阶段,多元化发展的武术课程阶段,身心一统、内外兼修武术课程阶段,全面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的武术课程阶段,健康第一理念影响下的武术课程阶段,三维健康观理念影响下的武术课程等7个阶段.目前学校武术的发展存在着竞技武术与学校武术相混淆,学校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流失等主要问题.针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发展得到以下启示:武术概念的演进折射出对武术认识的改变影响着学校武术的发展方向,着力创编一套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又能从中学到传统文化知识的武术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进行师资的培训,是学校武术改革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