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武术的影响因素与应略

点赞:24855 浏览:1103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武术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武术的发展受着内部和外部两个影响的因素制约,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武技对我国学校武术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内部影响因素是武术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1)学校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流失与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2)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大众化与实际教学中的竞技化相悖,(3)武术师资力量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体现武术的本质属性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相契合的原则.


关 键 词:体育全球化,学校武术,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2-0090-04

Abstract:Theliterature,logicalanalysisandothermethodsofphysicalcontextofglobalization,thedevelopmentofChina′artialartsschools,theproblemsencounteredwerestudied.Concludedthat:thecontextofglobalizationisbeingaffectedbythedevelopmentofmartialartsschools,theinternalandexternaleffectsoftwofactors,externalfactorsthataffectmainlysportsoutsidethecontextofglobalizationonChina′artialartschoolmartialartsconstitutealargerimpact,internalfactoristhemartialartsintheirowndevelopmentproblemsencounteredare:(1)martialartsschoolsteachingtraditionalcultureandtherevitalizationofthelossisbeforeus,theprimaryproblem,(2)schoolsteachingcontentofthepopularmartialartsandtheactualteachingofthepetitiveinconsistent,(3)thestrengthandlevelofmartialartsteachersneedtobefurtherimproved,intheteachingcontentistheessenceofmartialartsshouldreflecttheattributesand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ofyoungpeoplerelativetofitprinciple.

Keywords:sportsglobalization,schoolmartialarts,problems,copingstrategies

当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宰,奥林匹克的全球化推广带来的就是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横亘千年历史传统的中国武术应该怎样发展,怎样面对体育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而且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杰出代表.学校武术作为青少年武术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开展武术教学的重要平台.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搞好学校武术的传承,坚守住学校这块传承的阵地也是武术传承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文通过对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武术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学校武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武技的冲击是影响我国学校武术发展的外部因素

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的有益兴趣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其兴趣就会发生转移.当前的“跆拳道热”,“武术冷”就说明了这一点.截止至2005年我国现有中小学在小学生两亿多人,大学生约2000多万,这个统计还不包括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等.如果统而计之这个数字应该占中国人口的较大比例[1].如果将学校武术工作开展好将会对武术的普及与传承起到推动作用.相反后果的严重性可想而知.据四川省教育局有关人士透露,跆拳道运动有望成为我国小学体育的必修课,目前这一方案基本已通过了论证,极有可能在不久之后正式实施.空手道也极有可能成为2012年奥运会的项目,目前在中国也纷纷建立道馆.

跆拳道是源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术,1988年首次在汉城奥运会亮相,1992年开始传入我国,短短十余年间这项运动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以地处我国中部的成都市为例,成都市仅在市跆拳道协会注册的道馆就有140多家,而没注册及通过各类健身中心、学校进行培训的场所更不计其数.资料还显示:该市几乎所有小学都已开设了跆拳道课程,普及率极高[2].教育界人士认为,跆拳道运动除了可以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外,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礼仪修养和道德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均将本国传统武技(跆拳道、柔道、空手道等)列为中小学教学的必修内容,以此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武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更是我国本土的优秀体育项目,那么武术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开展的状况如何呢来自康戈武教授和洪浩博士对全国30个省252所普通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3],武术在中小学开展得很不乐观,有70%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设武术教学内容,反而削减了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4]-[5].正如2005年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一篇题为《武术被跆拳道踹出都市时尚――失落中的中国传统武术》的文章中提到“当各类规模不一的跆拳道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都市各处时,中国传统武术馆已淡出人们的视野.等曾经号称有亿万习武人口的中国,此时其最有创造力和潜在价值的人群却是在依靠跆拳道体验传统武术精神”[6].2006年3月,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就“奥运精神与中国文化”答《文汇报》读者问时说,“等为什么不少城市的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长愿意学跆拳道,而没有同样多的人愿意学武术”.他希望搞武术的人好好总结,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一点[7].对于武术今天在学校中发展的困境,首先问责的应该是我们武术界自己,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整合出一套适应奥运、适应学校、适应大众的模式和体系,单纯地沿用了竞技武术的模式,造成了今天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尴尬局面.检测如我们的青少年接受的都是外来体育文化,长此下去,作为体育人和武术人,恐怕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传统武术的回归和振兴,一切取决于政府的决心,因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兴衰,制度起着关键的作用”[8].

上述资料表明,体育全球化过程中外来武技的冲击和武术自身发展的原因导致我们的青少年习武的兴趣发生转移,习武的人数日益减少.武术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中已经到了非常尴尬的境遇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武术目前所处的窘境,这是我们所有武术工作者的责任.学校武术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中要想更好的发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用,就必须要改革创新以适应体育全球化的冲击.

2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我国学校武术发展的内部因素

2.1学校武术中传统文化的流失与振兴

今天的武术主要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存在,但人们往往忽略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过去经常讲“武术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武术常常是被作为一种简单的体育项目看待.历史上武术人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曾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成长,也成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范例.而在如今的武术教学中我们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我们从不拒绝外来文化,却不能忽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丢弃自己的传统.事实证明,今天的学校武术并没有较好的完成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这一使命,带给我们的是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冷遇.即使是有些学校开展武术课但是大多数都是以竞技武术为主,“高、新、难、美”的竞技体育思想削弱了传统武术的深刻内涵,传统文化在学校武术中似乎在不断的流失.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如今武术在学校体育中开展过程中的尴尬局面武术的管理机构已经认识到了.目前国家体育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正对学校武术的发展问题进行改革探索,武术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说“我们要坚实推进武术进学校工作,武术的普及只有通过进学校这一途径,这将是武术研究院的一大任务,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要联合教育部、、团共同推进这件事”.在2009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在京举行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指导方案研究》开题仪式,这一课题采用《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中的《长拳教程》《剑术教程》《短棍教程》《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为教材,以校学生为教学对象、从教学时数安排、教法运用、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教学、以及如何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从2009年9月1日开始为期三个月,在华北、华南、华东、华中、东北、西南7大区域的266个教学实验点进行教学尝试有300多名专家参和学者与研究,目前试点学校在全国有133所[20].这传递出一个非常好的信息,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大胆改革创新是武术真正的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真正成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2.2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大众化与实际教学中的竞技化相悖

所谓学校武术是以学校为传播范围,以青少年学生为习武对象,以教育、传承和普及为目的的武术活动,它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可行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的鲜明特点.而竞技武术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武术是以发展人的最大潜能挑战人类极限为前提的,在套路比赛与表演上追求“高、新、难、美”,在对抗性项目上追求发挥人类最大的潜能来达到制胜的目的.竞技武术与学校武术在概念界定上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所面对的对象也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前者重成绩后者重普及.正是我们多年来没有对二者进行明确的区别和界定,这也注定导致出现学校武术教学中竞技化很重的现象.很多人把重心放在竞技武术的争金夺银上.中小学的武术比赛也是以高考加分为杠杆,推进竞技武术的发展.上海体育学院的学者经过调查后发现:“中小学武术‘竞技化’的成分很浓,一些学校领导明确表示学校开展武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竞技武术的后备人才,和我们的少体校走了一个模式”[9].武术的合理定位是建国后一直困扰着学校武术开展的因素之一,因为一段时期内,武术的开展限制了许多与技击相关的内容以套路形式开展,并将武术定位于“中国古代的自由体操或艺术体操”[10].由于“多年来我们从理论上一直没有有效的区分开竞技武术与学校武术的差异,实践上也多以武术训练法代替武术教学,形成了‘基本功――规范化套路’的教学模式[11]”.竞技武术的表现形式对动作的规范性要求极高,学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很难准确地掌握,这也是学生感到武术枯燥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资料显示[12]:中小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排序依次为:第一,防身自卫,第二,强身健体.竞技武术可以说是通过武术来表现艺术美.如果将学校武术等同于竞技武术那么我认为选择通过武术来表现艺术美的学生不会很多.武术在学校中的开展不但要适应广大学生的需求,还要保持武术的攻防内涵,更重要的是不要一起武术自身的文化内涵.过多的追求竞技的方面可能会导致竞技体育的成果“冠军”变得昙花一现.“使原本追求内敛的武术,变得追求外在,原本追求体悟的武术,变得追求简单,原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武术变得只为冠军喝彩,很讲究“精、气、神”的武术,变得只追求动作的完成,很讲求‘势势相随、形断意连’的整体武术套路,变得只追求个别难度的动作娴熟”[13].武术在体育全球化进程中不但改变了自己,而且在追求西方体育的过程中也淡化了武术本身文化价值.这也使主张武术进入奥运会就能传播到世界的观点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使是武术有朝一日进入奥运会,按照现代的发展,也不会像跆拳道那样进入到个体家庭,进入到千家万户[14].

竞技武术的却为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做作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并不否认竞技武术多年来取得的成就,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竞技武术不等同于学校武术,也不能代表武术的全部,它不像传统武术那样有着丰富的民族特点和文化内涵.事实证明追求“高、难、美、新”,的竞技武术项目不适用于中小学武术的开展,使武术课在大多数学校落空,更无法完成武术通过身体运动实施培育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因此,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大众化与实际教学中的竞技化相悖是目前学校武术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武术的影响因素与应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武术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3武术师资力量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体现武术的本质属性,在设计上应遵循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契合的原则

2004年4月2日,、教育部联合出台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新学期始,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各学科,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15].中小学武术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无疑靠教师,特别是武术专业的教师.

目前,中小学武术教育已经千疮百孔,陈腐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已经造成了“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尴尬境况.就像有的专家指出的那样:“武术在中小学,已名存实亡”[16].目前多项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不甚理想,主要与体育教师的武术技能和水平不高有最直接的因果关系.对于这一关键性问题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切实的解决.在上海,一些中小学校长曾明确表示可以取消武术课.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绝大多数体育教师不具备武术专长,教学效果不良,留于形式[12],不如改做它用.就武术进入中小学而言,有不少教育专家和各级人大代表都作过提案和建议,这些提案也得到了采用,但是今天的武术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得并不好.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教育部门的主流政策是关键,第二,武术教学内容本身存在问题,第三,师资力量问题.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我国学校武术的地位存在着“讲、做、忙”三种差异,即讲起学校武术非常重要,做起来次要,待到忙起来不要的境地.准确地讲,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体育师资的整体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完全可以满足教学和训练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武术、健美操、小球师资方面还显得相对薄弱[17].根据2005国家武术管理中心课题《东北地区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的体育教师中大部分教师来源于体育教育专业,这些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为过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胜任各个项目的体育教学,但是对于集灵巧性和技击性为一体的武术项目教学稍显不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中小学中专职武术教师并不多,第二、不少体育教师在学校就读期间学习的武术内容与中小学教学内容脱节,第三、武术教学内容较为复杂,不如其他体育项目省事.

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也制约着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如今的武术教学内容已经不完全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了.特别是在近几年来,学校武术的教学始终受着国外武技的冲击(如跆拳道、空手道等).直接造成学生选择武术学习的兴趣下降,根据笔者对北京市10所普通高校中的500学生的调查[18][19],结果显示影响武术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①学生认为通常的武术课通指套路,套路动作复杂,实用性不强是主要原因,②散打虽较为实用但普及不广泛,其影响力不如跆拳道等武技,③武术段位制实行多年但在学校中并没有较好的实施,④武术(散打、套路)缺乏统一的服装来包装.武术课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应该是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满足不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要,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3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武术发展的应对策略

对于学校武术的发展一直是武术界和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但是至今也没有较好的解决.其中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的邱丕相教授就曾经设想“由政府建立一个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小组,协调文化局、科教委、体育局三个部门,发挥各自的作用.文化局偏重把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解决传统武术传承中后继乏人的问题,教委着重解决学校武术的改革、试验,吸引青少年学练中国武术,体育局应在社区大力推广大众武术,为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对于学校武术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武术师资的培养,使其就业路径面向基层,逐步实现各级学校必须配备一名有武术专长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重点任务是教好武术课,其次,在课程的设置上采取2+1的教学模式,即2节体育课,再加一节武术课,以增大武术课程的比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在武术教学内容上国家武术管理中心要尽快完成试点工作,然后与教育部门合作着手创编一套既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教师的教学兴趣满足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武术教学内容,第四,在教师培训上,在注重技术培训的同时,要突出武术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对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完整人格的塑造方面的作用,第五、在管理上,国家要评选一批以武术为特色的学校和训练基地,构建不同形式的竞赛制度,试点武术为各级升学考试内容,在各级学校中实施“武术段位制”,在高等院校建立高水平武术运动队、武术协会、武术俱乐部等,以会员制的形式开展多种武术活动,第六、在学校武术教学设计上,要体现“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运用”的指导思想.要创造出一套有传统文化内涵、有代表、简捷实用的武术套路,在教学大纲中增加搏击类项目内容比例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上努力拓展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出现以竞技武术教学要求和训练方法来对待学校武术教学,避免一味地进行套路练习,实际教学中可采取先单招练习,然后进行有喂引的模拟攻防练习,最后再练习套路的模式.使武术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和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的途径.

4结语

体育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以逆转的,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保护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其为传承民族精神做出应有的贡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相信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几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武术深深的根植于华夏土地上,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学校是承载着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阵地,武术在学校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利用学校这一重要平台,开展好学校武术,笔者对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武术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武术的发展受着内外两个因素的制约,外部制约因素主要是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武技对我国学校武术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内部制约因素是武术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1)学校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流失与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2)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大众化与实际教学中的竞技化相悖,(3)武术师资力量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体现武术的本质属性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相契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