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竞技体育关系的

点赞:5475 浏览:166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调查访问法,对原东德、原西德和德国统一后的竞技体育概况、目前德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与体育俱乐部的关系及其优缺点做了介绍和研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德国的竞技体育体制建立在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之上,俱乐部体制是德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如足球和冰雪项目保持高水平的基础和保证.

关 键 词:德国,体育俱乐部,竞技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6-0065-05

Abstract:

Byutilizingthemethodofliteraturereviewandinterviewsurvey,thepresentarticleintroducedanddiscussedthesituationofpetitivesportsinformerEastGermany,WestGermanyandGermanyafterunited,therelationshipamongsportsclubandpetitivesports,andthestrongpointsandtheshortingsofthepetitivesportsystemaswell.SampleanalysesshowedthattheGermanpetitivesportsisbasedonthesportsclubsystem,whichistheessentialelementtoensurethedevelopmentofpetitivesports,especiallyforthepopularsportsitemsuchaootballandwintersportinGermany.

Keywords:Germany,sportsclub,petitivesports

1德国竞技体育概况

德国在二战之后经历了分裂和统一两个阶段.在分裂时期,东德和西德作为东西两个阵营的主要国家之一,在竞技体育上也非常有代表性,均为竞技体育强国,其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中非常典型.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之后,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体制完全保持原西德的模式,因此在竞技体育上基本延用了原西德的体制,但也有一些新的特点.为了便于比较,下面从竞技体育水平、竞技体育体制和竞技体育影响等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和分析原西德、原东德和德国统一后的竞技体育概况.

1.1原西德的竞技体育

西德单独组队参加了六届夏季奥运会和七届冬季奥运会,其夏季奥运会奖牌榜排名基本保持在第四至第五名左右,始终没有进入第一集团,只有1984年因为苏联和东德等社会主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才获得第三名.冬季奥运会的排名更

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竞技体育关系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竞技体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差一些,大概在第五至第八名之间,因此西德在奥运会上的成绩只能用较好来形容(见表1).但其以足球为代表的球类集体项目水平较高,以足球为例,西德曾在1954年、1974年和1990年三次获得冠军.西德的竞技体育体制以俱乐部体制为基础,运动员从选材、训练到比赛和经费来源等各个方面都与俱乐部有着密切的联系(详见本文2.1).西德虽然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其球类集体项目水平较高,以俱乐部为基础的竞技体育体制在欧洲国家很有代表性,而且举办过一次夏季奥运会(1972年)和一次足球(1974年),因此其竞技体育在世界上的影响比较大.

1.2原东德的竞技体育

东德政府和执政党统一社会党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发展,这种指导思想甚至写入宪法中,在德国历史上第一次把体育运动通过宪法规定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使竞技体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对巩固政党的领导有着重要的意义.[1][2]东德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以1988年为例,体育经费的投入为15亿马克,占当年东德国民收入的0.56%,其中60%分配给群众体育,40%分配给竞技体育,但实际上分配给群众体育的经费中用在支持青少年体育运动的部分也间接的为竞技体育怎么写作.[2]这种高度重视和大投入带来了高回报,自1968年单独组队参加奥运会以来,到1988年间东德在奥运会上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在夏季奥运会上很快进入第一集团并始终保持第二名的水平,田径和游泳成为东德的代表项目;在冬季奥运会上的成绩更为突出,一次金牌总数第一和四次第二的成绩,使东德成为冬季项目传统强国之一(见表1).

东德的竞技体育体制是名副其实的“制”,即以政党主管、国家投入、统一选材和集中训练为特色的竞技体育体制.图1为东德竞技体育体制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德的竞技体育为政党统一领导,政党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各司其责的结构,其中竞技体育委员会下设的体育运动秘书处主要负责科研和场馆建设投资;几个相关的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学校体育(其中选材与竞技体育有关)、和军队体育;而作为社会团体的东德体育联合会则负责体育俱乐部、行业体育协会、体校、训练中心和东德奥委会.东德的竞技体育体制是一种效率极高的体制,作为一个只有1600多万人口的国家,能够在奥运舞台上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就是最好的说明.因此在东西德统一之前东德的竞技体育影响很大,其政党主管、国家投入、统一选材和集中训练等体制曾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竞技体育体制.但东西德统一之后东德被认为曾经有计划、有组织的给运动员服用兴奋剂,[3]给东德的竞技体育蒙上了阴影,其竞技体育体制也完全被西德的体制所取代.

1.3德国统一后的竞技体育

1990年10月,东西德重新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在竞技体育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体制上基本延用了原西德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东德的竞技体育体制中只保留了“体育运动科研所”、“体育器材研究和发展中心”和兴奋剂实验室等科研机构.[2]在竞技运动水平上其夏季奥运会的成绩有所下降,而冬季奥运会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则说明这种结合达到了强强联合的目的.

1992年统一的德国开始参加奥运会,但其夏季奥运会成绩并没有向预期的那样赶超美国和俄罗斯,近年来甚至被中国、澳大利亚和日本超过,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奖牌榜上已经滑落到第6位(见表1).这其中有外部的因素,比如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崛起,也有自身的内部因素,比如随着原东德一些著名运动员的退役和兴奋剂丑闻的影响,田径和游泳等原东德的绝对强项优势不在.相对来讲,原西德的优势项目如赛艇、皮划艇、马术、射击等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因此保证了德国的整体水平在夏季奥运会上处于第二集团.在冬季奥运会上德国则依然保持优势,合并之前东德的水平远高于西德,而合并之后德国的冰雪项目更是在奥运会上一枝独秀,除1994年外,另外四次均获得金牌总数第一(见表1).主要是因为冰雪项目在德国非常受欢迎,开展也很普及,在德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下,越是开展普及和受欢迎的项目越能够保持高水平,因此原东德的训练手段与科研方法和西德的管理体制能很好的融合,使德国的冰雪项目始终保持世界最高水平.

除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奖牌榜之外,球类集体项目由于影响力巨大,其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竞技运动的标志.德国球类集体项目基本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代表性的项目包括足球、手球和曲棍球.德国统一后虽然没有再次获得足球冠军,但也收获一次亚军(2002年)和一次第三名(2006年),另外德国女队在2003年的女足上获得了冠军.手球和曲棍球都是德国的传统项目,男子手球队2004年获奥运会亚军、2007年第三次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女子曲棍球队2004年获得奥运会冠军,男队获得第三名.

因此,统一后的德国除在夏季奥运会上的成绩有所下降之外,在冬季项目上,在影响较大的球类集体项目如足球、手球和曲棍球等项目上,均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2006年德国成功的第二次举办,这些都扩大了德国竞技体育的影响.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德国竞技体育的影响力仅次于美国,在第二集团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2俱乐部体制下的竞技体育

2.1管理模式和特点

德国的竞技体育体制建立在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之上,从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培养,到国家级运动员的管理、训练都通过俱乐部体制来实现,为了更弄清楚的了解这种体制的运作过程和管理模式,下面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即竞技体育在整个体育体系中的位置和运动员成长培养的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体育运动有关的部门、组织被分成两部分:机构与非机构.在的管理机构中,国家层面(内务部)主要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竞技体育和军队体育等,同时给DOSB(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提供经费和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联邦州层面则要全面负责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只是其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而地区和城市的政府部门(体育局)主要负责的就是场馆建设.因此,并不是所有与体育相关的政府部门都主管竞技体育,而且总的趋势是政府级别越低管的越少.再看非机构,竞技体育主要是由DOSB及其下属的各专项协会来管理,2006年以前德国体育联合会和德国奥委会还是两个独立的组织,2006年5月合并为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成为管理竞技体育的唯一最高组织.

再看运动员的培养过程,在德国如果要成为职业或国家级运动员,大致要经过四个阶段,如图3所示:

(1)在幼儿园或中小学期间加入一个体育俱乐部,开始接触和尝试体育运动,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


关于竞技体育论文范文数据库
且从此开始就一直属于某一个俱乐部,因此所有运动员的运动生涯都是从俱乐部开始的.根据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2006年的统计数据,在德国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分别有46.30%、67.11%和52.24%的人加入体育俱乐部.[6]这个阶段的体育活动完全是业余性质,不耽误学习,由家长资助.如果没有运动天赋,就一直在俱乐部里进行体育锻炼,成为业余爱好者,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情况.

(2)如果有运动天赋,被各种形式的选材计划选中,则有两种可能进行更为系统的训练:或者进入各州的训练基地和体校(如田径、游泳等项目),或者进入更好的俱乐部(如足球等项目).在这个阶段并没有脱离学校教育,因为不管在俱乐部还是在体校训练都不是全时的,如果因为伤病或其它原因不能继续进行训练,还可以回到学校中继续接受教育,这个阶段的训练经费由州政府和俱乐部来资助.另外德国体校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且很多是与各州的训练基地或与俱乐部相结合,其训练对象主要是青少年运动员.

(3)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达到更高水平之后,根据项目的不同,这些运动员或进入国家级训练基地,或进入更高级别的俱乐部.德国一共有221个国家级训练基地,其中夏季项目177个,冬季项目34个.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有训练基地,数量最多的为田径(17个)、游泳(12个)、皮划艇(10个)、体操、排球和曲棍球(9个)、摔跤、赛艇和射击(8个)等项目,这些训练基地往往也是和俱乐部相结合或者设在俱乐部里,训练对象为国家级运动员、州级运动员和部分有前途的青少年运动员.无论在哪里训练,这些运动员的身份都属于某一个俱乐部,主要由政府和俱乐部共同来资助.

(4)经过更为激烈的竞争,一少部分最优秀的运动员成长为职业选手(如足球、网球等项目)或者国家级运动员(如田径、游泳等项目),进入顶级职业俱乐部或奥林匹克训练基地.德国的奥林匹克训练基地共有20个,主要起管理和指导作用,并没有实际的训练任务,管理对象为国家级运动员,其训练还是在俱乐部或国家训练基地中进行.这些职业或国家级运动员的资助来源主要包括政府、俱乐部和竞技体育基金会,其中竞技体育基金会是成立于1967年的一个非盈利组织,其目的是以额外补贴的形式资助国家级的运动员,2006年资助的运动员共3800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德国的竞技体育体制包括以下四个特点:(1)政府主要通过投资建设运动场馆和训练基地以及资助高水平运动员来支持竞技体育,其中很多国家级或州级的训练基地都是与俱乐部相结合或设在俱乐部里,同时可以促进俱乐部的发展;(2)竞技体育的管理主要通过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和各专业体育协会来进行;(3)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从俱乐部开始,青少年运动员在参加训练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失去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其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和俱乐部共同资助;(4)成年运动员属于某一个俱乐部,在俱乐部或国家训练基地中训练,平时代表俱乐部参加联赛(或比赛),同时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由国家、俱乐部和竞技体育基金会共同资助.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一个运动员的成长基本离不开体育俱乐部,而且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管理性质的协会组织,因此德国的竞技体育体制是名副其实的俱乐部体制.

2.2其它相关机构和组织

2.2.1中小学

中小学与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选材和体育专项学校.在选材方面,德国很多州学校与俱乐部的合作项目中都有关于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内容,通过中小学与俱乐部和合作来选拔最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进入俱乐部的训练体系.体育专项学校是德国体校的一种,与寄宿制体校相比,体育专项学校更接近普通的中小学,类似于我国的体育传统学校.

2.2.2大学

德国的高校中基本没有竞技体育,“高校体育(Hochschulsport)”实际上等同于我国的“大学生课外锻炼”的含义,高校里也没有高水平运动队.但高校与竞技体育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ADH(全德高校体育协会)的统计,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的德国运动员中有33.5%正在大学中学习.为了使高水平运动员更好的兼顾学习与训练,从1999年开始ADH推出了“竞技体育伙伴高校”计划,所有加入这个计划的高等院校都有义务为该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学生提供更灵活、更便利的学习计划,使他们能够在保证训练的基础上同时顺利完成学业.

2.2.3军队

德国的联邦国防军非常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从1956年开始体育运动就作为军队整体教育和训练的一部分内容,规定每周必须参加三次体育活动,每年要进行一次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测试,日常开展的项目主要有田径、游泳、滑雪、军事五项和一些球类集体项目如手球、足球等.德国联邦国防军有体育学校作为体育教育基地,联邦国防大学中还设有体育科学(硕士)专业.为支持军队中竞技体育的开展,1968年联邦议会通过决议,在军队中设立竞技体育发展主管部门,高水平运动员可以作为义务兵或职业军人得到资助,并规定他们的运动训练与服兵役的时间比为7:3,他们的训练由相关的专业体育协会来负责.[7]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竞技体育水平非常高,以冬季两项为例,德国的冬季两项运动员全部为职业军人,他们在2006年冬季奥运会上获得了10枚冬季两项金牌中的5枚.

2.2.4联赛

关于德国的联赛体系在本系列论文的第二篇中已经做了详细介绍,联赛体系是俱乐部体制存在的基础之一.对于竞技体育来说,联赛除了可以提高与保持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之外,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各种水平的运动员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机会.在德国无论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都有不同级别的联赛,水平高的运动员参加顶级职业联赛,水平较低的可以参加二级联赛或者地区联赛.无论水平高低,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参赛机会,得到一定的收入,避免出现水平较低的运动员没有出路的情况.其次,联赛可以增加俱乐部和运动员的收入.无论职业化较完善的项目如足球,还是职业化不完善甚至无法职业化的项目如游泳等,只要有联赛的存在,俱乐部和运动员就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联赛可以为退役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由于各个级别联赛的存在,无论职业俱乐部还是大众俱乐部都需要专职教练来提高会员的运动水平,很多教练都是由退役运动员经过一定的培训之后来担任.以网球为例,德国共有将近一万个网球俱乐部,按照每个俱乐部需要两位教练来粗略估算,就为退役网球运动员提供了将近两万个就业岗位.

2.3俱乐部体制利弊分析

根据德国统一后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俱乐部体制在推动竞技体育发展上即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可以保证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由于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分工明确,较低层次的政府部门甚至根本不涉及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方面的管理和组织工作主要由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和各专业体育协会来完成,因此竞技体育的发展不但不会影响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在某些方面甚至有促进作用.(2)运动员的收入较好.无论是职业化还是未职业化的运动项目,在俱乐部体制下通过国家投入、企业赞助和俱乐部资助等方式,运动员都有比较好的收入,尤其是职业化较完善的足球等项目,这样竞技体育就有比较大的吸引力,使更多的青少年主动投身到竞技体育中.(3)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矛盾不是很突出.由于在俱乐部体制下运动员在成长初期并没有完全脱离学校教育,很多高水平运动员甚至在训练的同时还能兼顾大学的学业,加之职业和大众体育俱乐部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运动员因为伤病不能继续从事专业训练或运动生涯结束之后再就业相对比较容易.

这种俱乐部体制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在缺乏宏观调控,带来的后果有两个方面:(1)弱势项目的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在俱乐部体制下,对于群众基础好、深受欢迎的项目可以保证其高水平,但对弱势项目的水平却无法有效改善.例如冰雪项目是德国人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东西德统一之后东德的训练手段和人才储备与西德的体制相结合,使德国成为冬季项目水平最高的国家.而田径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由于田径运动的基础无法和足球、冰雪项目等相比,因此东西德统一之后水平大大下降,完全丧失了原东德在“制”下建立的田径项目的优势.(2)造成某些项目发展的不稳定.在俱乐部体制下,对于运动项目的调控基本上由市场规律来决定,一些偶然因素就会对某个运动项目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网球项目,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贝克尔和格拉芙等偶像级顶尖高手出现,德国人打网球的热情空前高涨,到90年代中期以前又出现了施蒂希等一批优秀选手.而随着贝克尔和格拉芙相继退役,德国人对网球的热情大大减退,参加网球训练的人数不断减少,造成了目前德国无一人进入世界前十名的尴尬局面.


3“竞技体育俱乐部”实例介绍

之所以给“竞技体育俱乐部”加上引号,因为德国的俱乐部中没有纯粹的竞技体育俱乐部,只有大众体育俱乐部和“混合体育俱乐部”两种.前者如本系列论文第三篇相似度检测绍的笔者参加的“科隆蓝色金球俱乐部”,只有400多名会员而且全部为业余爱好者;后者如德国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拥有13.5万名会员,其中即有一少部分职业球员,也有大部分的足球爱好者.本文选取的是拜尔勒沃库森体操与体育俱乐部(TSVBayerLeverkusen,以下简称勒沃库森俱乐部),勒沃库森俱乐部是德国最大的体育俱乐部之一,而且项目较多,比较有代表性.之所以选取这个俱乐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田径水平较高,而田径作为一个传统项目,其情况更具代表性,也便于和我国的情况做比较.下文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勒沃库森俱乐部的网站:.tsvbayer04.de/.

3.1俱乐部概况

勒沃库森俱乐部成立于1904年,刚成立时是拜尔制药厂的企业俱乐部,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1万名会员,15个部门的超大型“混合俱乐部”.目前勒沃库森俱乐部15个部门主管的运动包括:篮球、残疾人运动、拳击、冰上运动、草地排球(Faustball),击剑和现代五项、休闲和群众体育、足球、手球、柔道、青少年体育、田径、体操、排球和竞技啦啦队.这些项目中,足球、篮球、手球和排球目前都是全国甲级联赛的队伍,其中足球是德甲的传统强队之一,曾获欧洲联盟杯冠军(1988年)和三次德甲联赛亚军;篮球队1970年以来14次获得德甲联赛冠军;手球队1965年以来获得12次德甲联赛冠军.除此之外,勒沃库森俱乐部的田径和残疾人运动水平也很高,其中田径项目已获得6枚奥运金牌,残疾人运动分别在田径、游泳和站立排球等项目上获得16枚奥运金牌.

3.2田径项目情况

作为一个多项目的俱乐部,田径在勒沃库森俱乐部各个项目中的水平是最高的.在德国的体育俱乐部里,勒沃库森的田径也代表了最高水平.勒沃库森俱乐部拥有两个室外400米塑胶田径场和两个综合训练馆,其中一个现代化的综合训练馆于2001年落成,投资达到3550万德国马克(约合1.7亿元人民币).勒沃库森俱乐部同时也是德国17个国家级田径训练基地之一.

表2是勒沃库森俱乐部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和世锦赛奖牌统计,从表2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勒沃库森俱乐部为德国竞技体育所做的贡献:自1964年以来,勒沃库森俱乐部的运动员已经为国家取得了6枚奥运会金牌,世锦赛开始举办的时间较晚,勒沃库森俱乐部也已获得了5枚金牌.这些获得金牌的项目包括5000米、跳高、跳远、跳远、链球、十项全能、4×100米和4×400米接力.在获得金牌的运动员中,跳高名将亨克尔最有代表性,她先后在1991年和1992年获得世锦赛和巴塞罗那奥运会跳高冠军,并在1992年创造了2.07米的室内世界纪录,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2006年.

如果说奥运会和世锦赛上的成绩能说明勒沃库森俱乐部田径项目的绝对水平,那么从俱乐部的田径纪录上可以看出其在德国的相对水平.表3是勒沃库森俱乐部部分田径项目纪录(表中*表示同时是德国国家纪录,**表示同时是德国国家室内纪录,***表示曾经是德国国家纪录),从表3中可以看出,勒沃库森俱乐部目前保持着三项全国室外纪录和三项全国室内纪录,同时还创造过两项全国室外纪录,这些纪录占了正式项目全国纪录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勒沃库森俱乐部称自己的田径水平为德国第一的确名副其实.

3.3经费来源

勒沃库森是一个只有16万人口的小城市,而勒沃库森俱乐部却能够在竞技体育上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在俱乐部体制下,通过企业赞助和国家支持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投

入,保证了良好的训练条件以及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利益.

首先,勒沃库森俱乐部是男篮和田径两个项目的国家级训练基地,同时和波恩、科隆两个城市一起组成一个奥林匹克训练基地,因此可以享受政府在竞技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其次,俱乐部有不少赞助商,主要包括拜尔股份公司、标志汽车公司、DHL(敦豪航空货运公司)、爱世克斯体育用品公司、勒沃库森能源公司、勒沃库森银行和阿迪达斯体育用品公司等,其中拜尔股份公司是一家跨国集团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在医疗保健、营养品及高科技材料方面全球领先.勒沃库森俱乐部最初作为拜尔公司的企业俱乐部成立,拜尔公司自然也是最大的赞助商.另外,足球项目作为职业俱乐部还有一定的经营收入,比如胸前广告、门票和转播费用等.所有这些都使勒沃库森俱乐部有充足的经费用来改善训练条件以及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待遇,保证了俱乐部在竞技体育方面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4结论与展望

4.1原东德的竞技体育水平要高于原西德,尤其是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东西德统一之后,基本延用了原西德的竞技体育体制,通过与原东德的训练手段相结合,在竞技体育上,尤其是冬季项目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使其继续成为传统的体育强国.

4.2德国的竞技体育建立在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之上,其特点包括:政府部门主要通过经费投入、场馆建设和训练基地建设等方式支持竞技体育,而具体的组织和管理都通过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及其下属的各专项协会来完成;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从俱乐部开始,在俱乐部或各级训练基地中训练,代表俱乐部参加联赛,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俱乐部和竞技体育基金会共同资助.

4.3俱乐部体制的主要优点包括:可以保证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运动员的收入较好和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矛盾不是很突出等三个方面.

4.4俱乐部体制的主要缺点包括:由于宏观调控的缺乏使得弱势项目的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和造成某些项目发展的不稳定.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所谓的“制”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是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竞技体育体制,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体制存在的问题也会逐渐显露出来.那么将来我国的竞技体育体制应该如何完善?在这方面,德国的“俱乐部体制”应该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