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生素质现状

点赞:4239 浏览:150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体育专业研究生所应具备的创新素质与现实中的差距,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的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意识因素、思维因素、品格因素和行为因素,都有待提高.


关 键 词: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3-0081-04

Abstract:Thequalitycurrentsituationhascarriedoutprehensiveanalysisandonbasisinvestigatingwhetherinquestionnaire,specificallyforwhatsportsspecialfieldgraduatestudentrespondstogapinthequalitybeinginnovativeandrealityhingisinnovativetosportsspecialfieldgraduatestudent,basisstudyingtheculturereachingtheconclusion,thequalitybeinginnovativetolookforwardtobeingasportsspecialfieldgraduatestudentthatthefactorbehiorfactorisallduerparingwithothersinstituteimprovesdisregardingbeingqualityconsciousnesactor,thoughtfactor,characterofpersonbeinginnovativeprovidestheory

Keywords:graduatestudentofsportsspecialty;innovationquality;presentsituation

1前言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承担着向国家输送高级人才的重任,而国家需要的是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就应该把素质教育的体系,尤其是创新素质的培养体系纳入到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之中.体育专业研究生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创新素质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培养单位的关注.然而体育事业的发展,使得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先前制定的培养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方针政策主要是为培养学术型人才怎么写作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应用型的体育人才开始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这就需要国家应及时调整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为塑造创新性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提供政策性支持.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在校研究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在收集大量有关创新素质的定义和研究生教育培养资料之后,结合体育专业研究生的特点,提出了体育专业研究生所应具备的创新素质的概念.

2.2.2问卷调查法

把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创新素质概括为意识因素、思维因素、品格因素和行为因素四个纬度,并具体细化为15个子因素,150个题目和5个科研成果质量测评表.调查表和科研成果测评表的制定参照国外先进心理测试手段和我国科研成果量表,结合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实际,在有关专家的协助下研制而成.总测量表的重测系数为095,各因素的重测相关在081―088之间.所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然后我们将此问卷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辽宁等多个省市的在校

体育专业研究生和导师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540份,收回问卷502份,收回率为9296%,有效问卷495份,有效率为9861%.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专业研究生所应具备的创新素质

对于“创新素质”有多种说法,在综合众家观点结合体育专业研究生特点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它包括意识因素、思维因素、品格因素和行为因素.意识因素是属于创新素质的动力系统,只有从意识层面上有了创新的想法,才会产生创新的动力,诱导着体育专业研究生不断地去探索;思维因素是创新的认知系统,是完成创新的有力保障,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素质,才能对创新的一些想法进行逻辑的思辨,以保证创新的顺利进行;品格因素是创新的个性系统,是克服创新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有利保证,是保障创新成果能够造福社会的先决条件;行为因素是创新的行为系统,是在具备了创新动机以后,经过逻辑思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创新方法和创新成果(见图1).

3.2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3.2.1创新意识不够浓厚

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动力系统,是体育专业研究生进行创新的意识因素.然而,经调查发现(见图2),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意识较差.分析其原因,由于目前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大部分经历的是应试教育,他们是从中考、高考、考研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因此,他们的潜意识更趋向于接受事物,掌握基础知识,习惯于知识的灌输;再加上,我国从1978年才开始恢复招收体育专业研究生,这导致了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导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创新意识也有待于提高,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3.2.1.1创新动机不够明确,创新兴趣不够强烈

创新动机不够明确、创新兴趣不够强烈的研究生各占调查总数的6727%、6081%.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知,只有把创新和人的价值统一起来,把创新内化为自己的一种需要,才能使创新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的动机是为了能在学报或期刊上发表文章,带有较大的功利主义色彩,并没有把创新内化为自己的一种需要,把创新作为自己兴趣的体育专业研究生更是寥寥无几,缺乏创新的动机与兴趣,创新的动力不足.

3.2.1.2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不够突出

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是要求体育专业研究生学会批判地审视和吸收前人的成果和经验,敢于对传统的思想、理论中不科学和错误的地方或者随着实践发展已经不合时宜的理论,做出全新的诠释或者修改补充.把创新和继承有效结合起来,发展批判思维,是个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阶梯[1].在调查中,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不够突出者竟占到6505%和7636%.体育专业研究生经过系统学习,对其中的各种理论知识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可是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他们的思维定势,一旦遇到问题,就会想到以前的做法,就可能盲目的崇拜权威,不敢对权威的东西进行怀疑.

322思维因素发展不均衡

在调查中把体育专业研究生思维因素的各个纬度进行单独计分后,发现思维因素中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其中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再造型思维和创造型思维的对比比较明显,见图3.

3.2.2.1重“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轻“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

其中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中达到良好和优秀的人数比例之和分别占到8121%和80%,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中达到良好和优秀的人数比例之和仅占到3293%和2465%.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体育专业研究生本身,都很注重体育专业研究生体育运动的参与,在体育运动中培养了他们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这对于塑造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但却忽视了他们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因为体育和其它学科一样,也需要很强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在体育实践中通过亲身的感受,发挥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作用,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判断,然后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甚至在脑海里不断重复模拟自己的感受,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融合了原来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思考,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可是在体育专业研究生具体培养过程中,过多的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体验运动中,尤其是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生,过多地向他们灌输固定的技术路线和套路动作,很少让他们静下心来通过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可以利用生物力学的知识来思考为什么掷标的最后一个动作是“鞭打”.体育专业研究生固然应该重视实践的学习,但也决不能忽视其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要使他们不仅有过硬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还要有抽象思考的能力,只有如此,体育专业研究生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注入活力.

3.2.2.2重“再造型思维”,轻“创造型思维”

在综合多种研究观点的基础上,本课题研究认为:再造型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按现有的方案和模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可以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为创新活动做必要的准备;创造型思维是相对于再造型思维而言,它是指人们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任何创作和科技发明都与创造型思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调查发现,体育专业研究生中再造型思维达到良好和优秀的人数之和占到8303%,而创造型思维达到良好和优秀的人数之和仅占到2202%.分析其原因,这是由于在培养过程中,过多的按照体育现有的理论去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对于用最少的时间去解决体育中的现象和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按照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没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往往会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总结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一种新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于当前的激烈的火花,但往往是这种超前的思维形式更容易导致出现创新成果.只有不拘泥于权威,但又从中吸取精华的思维方式,才是体育创新的关键.

3.2.3品格因素需要优化

在调查中,品格因素的各组成要素除意志力以外,达到优秀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其中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仅占调查人数的2263%,6485%的体育专业研究生选择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把学术道德视为科学研究必须首先遵守的规范的仅占3818%;为体育事业奋斗一生和致力于把自己的一生献身于体育事业的体育专业研究生仅占调查总数的3879%、3333%(见图4).

3.2.3.1社会责任感不够强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的很多观念和意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研究生选择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今后的人生命运,并没有把自己的未来与国家使命紧紧结合起来,虽然学校根据时代的需要,在学生培养中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但受到的经济思潮冲击仍然比较严重.体育专业研究生在这样的思潮下,没有把社会赋予的责任和自己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往往只是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没有考虑到社会的需要,这样的创新很难保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需要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国家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3.2.3.2体育学术界存在不良风气

学术道德是我国学术界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在调查中,把学术道德视为科学研究必须遵守的首要规则的仅占3818%.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体育学术界存在很多不良风气,学术查重、抄袭、剽窃等不良现象还时有发生.学术腐败是一把软刀子.如果说一般腐败(经济腐败、行政腐败和司法腐败)直接破坏和吞噬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实体资源(如财货、土地、资产、设施、劳力、体制、法规、政策等),那么学术腐败直接破坏和吞噬的就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价值资源(如责任心、职业道德、求索精神、风险偏好、问题意识、制度思考、创新冲动、人文关照等)――通常意义上我们可以简约地将这类价值资源理解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软实力、自主创新能力[2].研究生的学习应该是创新型的学习,然而受不良之风的影响,再加上社会上的功利主义色彩“笼罩”,使得某些研究生在从事科学研究中也出现了不同情况的查重现象.此外,创新是需要以大量的资料为基础的,不良风气导致出现大量不真实的资料,这对于再次创新也是极为不利的.况且体育学科在我国的起步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晚,需要调查的资料还比较多,如果有查重的东西产生,无疑会给我国体育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损失.

3.2.3.3奋斗精神与献身精神需要加强

现在在读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很大一部分是出生在八十年代之后的独生子女,虽然在调查中体育专业研究生意志力比较好,但真正献身于科学研究的却比较少,缺少科学研究的奋斗精神和献身精神.然而从事体育科学研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毕生的心血,创新过程是不会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困苦,尤其是精神上的,这就需要体育专业研究生应具有奋斗精神与献身精神,甘愿把自己的青春献身于伟大的科学研究事业,才能有所成就.此外,由于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研究生往往更倾向于术科的学习,在训练中能够不怕苦不怕累,然而让他们静下心来去思考问题时,他们往往耐不住寂寞.但研究生的学习本身就需要静下心来去思考问题,尤其是在创新过程中,更应该发扬奋斗和献身的精神.

3.2.4行为因素有待完善

3.2.4.1没有形成一定的创新规划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所谓的“预”实际上就是计划、规划的意思,用到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中就要求要有一定的创新规划能力.然而,做事前有较高规划能力的研究生仅占调查人数的4263%,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往往是按照导师制定的培养计划进行的,自己学习的主动性还不是很强,这也就养成了他们只善于接受事物的一面,反映在创新过程中就是缺少一定的创新规划能力,不利于创新过程的开展.

3.2.4.2学术成果质量不高

学术成果常常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评价一篇论文价值高低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和能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从1993年到2003年,美国每篇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为1231,而我国只有295[3].这样的现象,在体育学术界也是存在的.据调查,体育专业研究生能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仅占调查人数的567%,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也相当少.刘大可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在2002-200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等10种体育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得出硕士研究生共发文205篇,占总发文量4404篇的465%,论文的数量不是很多.当然,体育专业研究生正处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想法,但由于掌握知识和资料的有限,尤其理论与实践往往相脱节,创新的内容时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也就造成了论文的价值不高而难于发表.从近几年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看,体育专业研究生优秀论文寥寥无几也证明了这一问题.

3.2.4.3科研课题较少

从事课题研究是培养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最好的方式之一.在课题研究中,体育专业研究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及时把握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创新素质提高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然而,科研课题少是存在于研究生中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被调查的体育专业研究生能申请到课题的仅占调查总数的121%.他们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参与导师课题的研究,导师制的培养方式不少还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单向灌输和传授,研究生的学术研究问题长期囿于导师本人熟悉的领域,方法也单一,科研视野相对狭窄[4],这也使得他们的知识面狭窄.由于体育学科的研究内容主要属于人文社科类,再加上还没有用于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专项经费,这就使得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缺少了资金的支持.

3.2.4.4原创性成果较少

在调查中,发现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体育专业研究生论文真正属于原创性的几乎没有几篇.现在在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基本上属于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走过来的,他们更习惯于接受事物,习惯于知识的灌输.因此在课堂上,他们对老师所传授的观点很容易接受,这对于他们掌握更多的体育理论知识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他们却很少采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很少对权威的理论进行质疑,反映在科学研究上,就是创新成果多是对前人的总结,真正属于研究生本人的原创性成果比较少,并且体育专业研究生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一般都是理论研究和基础性研究,真正的开发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还比较少.

体育专业生素质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体育学院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4对策与建议

针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的现状,培养单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创新素质理念和培养创新素质实践过程中加以探讨,并且还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于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理念到实践,形成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完整体系,以保证体育专业研究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这一培养体系的构建将是本课题研究的后续任务.

#65341;尹飞飞体育学研究生学位与培养发展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22-24

[6]肖沛雄,张德胜体育新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1):12-15

[7]李万虎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2(1):51-53

[8]卢亮球,高鸿辉,麻雪田,田以麟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2005,9(5):118-122

[9]曹健,芮国强,曹光龙新形势下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1(6):122-125

[10]

邱志平,刘燕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4):78-80

[11]林向阳1981-2002年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1):29-46

[12]张琼,钱德春高校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与塑造[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