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性学习有效指导的尝试

点赞:5496 浏览:192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立足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际,从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注重实验探究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关 键 词:生物教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有效指导

研究性学习,其核心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运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不仅具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既强调学生的价值,也强调教师的价值,如何才能做好有效的指导,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提高自身素质,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作用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科知识的扎实和深刻,而更多的是应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要将自己的位置摆正,更不能不懂装懂,这样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失误.由于研究性学习是新事物,教师也要抱着学的态度,不能强以为知,也不能等通过培训、自身素质提高以后再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准备,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作用.

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师生角色的转换.

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师对现有教材知识的传授,而很少注意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和发展,教学效果较差.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到研究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自主决定并操作,而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指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既不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也不放任自流、听其自然.这种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助于学生体验到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将自己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2.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颇感兴趣的心理倾向,而且能把学生的认知学习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上来.这是取得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例如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先通过学生之间的膝跳反射实验的进行,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地进行探索研究.又如在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学生犹如科学家发现真理一般,通过动手和动脑去开展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既培养了兴趣、爱好,也启发了思维,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3.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研究性学习不仅能起到开拓视野、发展智力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为研究性学习不拘泥于教材,它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同时,还将日常生活实际融于课堂中,将生活中的科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其实践性较强,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此外,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思索,并运用科学的知识、创新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和实践的能力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进一步使学生将其自身的潜能得以激发,这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转化、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把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探究内容

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中积极讨论、课后归纳反思.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1.课前预习,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课前预习,可由教师向学生明确下达预习提纲,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思考.如在学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时,可设计诸如“什么是减数分裂?它和有丝分裂在概念上有什么不同?其过程是怎样的?产生的是什么细胞?对生物的生殖有什么作用”等自学提纲.事实上,较好的自学提纲设计必将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又如选择“植物的激素调节”作探究,课前发放预习提纲,当预习提纲收上来后,笔者惊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活跃的思维,全班52位学生,几乎每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问题.由此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哪些方面可以探究,哪些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也就一目了然了.

对生物性学习有效指导的尝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物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课中讨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课中讨论,是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激发与开拓,教师可就该节课的重点、难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当然也可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比如在“减数分裂”时可让学生讨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在行为和数量上有什么变化?”等,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对该问题进一步思考,同时不同的见解相互碰撞可使学生思维活动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感到背负一种责任时,主观积极性便得到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

3.课后归纳,继续呈现开放学习态势.

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主体内容学习完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难以认识、理解的共性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课后再思考、再认识,比如“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还是化合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还是干细胞”等问题.同时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多样性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时间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这种开放的自由的课后归纳反思,正是学生灵感火花、创新精神产生的前提条件.

三、利用信息技术,全面优化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指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教学硬件设施资金投入的加大,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也逐渐为研究性学习所采用,其中包括多媒体演示模式、多媒体互动模式、多媒体网络模式等.

如在讲授“动物血液循环”内容时,可以采用动画设计,呈现出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态过程”,使得循环路线十分清晰,并通过鲜红和深红的色彩差异来表现动脉和静脉血之间的不同.这样就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容易将课本知识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

网络化与互动性是多媒体教学发展的趋势.可将多媒体课件和其它教学资料,放到校园网或互联网上,让学生随时都可以调取自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笔者结合部分学生不太喜欢直接向教师提问的特点,采用班级讨论群的方式,鼓励有条件上网的学生,遇到问题在群进行在线和离线的讨论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注重实验探究,不断拓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编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不仅实验的数量增加了,类型也大大丰富了,许多的实验可以安排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或之中进行,还安排了学科研究性学习内容.这一切都为改革旧的接受性学习模式,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全国高考卷和各省市高考卷生物试题中实验题型分值逐渐提高也反映了该特点.

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中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验设计和研究性课题相结合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真正将生物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如有学生家中有闲置的淀粉酶或蛋白酶,则可让其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鼓励同学间讨论、修改,最后,形成可行性设计方案并加于实施.类似的还有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与观察、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农业生态系统、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等.这样,把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取得的实验材料,放手交给学生去准备,使他们融入实验中,成为实验真正的主人.

总之,在生物学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教师若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注重实验探究,定可实现研究性学习效果的最优化.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辈自当坚持不懈的追求和探索有效指导的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冯雪玉.生物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教育革新,2009(9):38.

[2]冯华.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及思考[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0):46-47.

[3]胡兰芳.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J].中学生物学,2008(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