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竞技篮球比赛负荷特征

点赞:5011 浏览:171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摘 要:比赛负荷是揭示篮球比赛本质特征的重要内容,是合理安排训练负荷的重要参照和依据.研究通过对200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的现场摄像,运用专门分析系统(SIMI°scout)并结合录像统计等研究方法,精确测量和分析了优秀运动员移动距离和速度,对世界篮球大赛比赛负荷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与分析,以期为现代篮球训练提供量化指标参考与依据.

关 键 词:竞技篮球;比赛负荷;特征

中图分类号:G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7―3612(2007)02―0145-04

运动负荷是训练、比赛各相关因素的综合体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各种刺激的总和.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是篮球运动负荷的两个构成主体,比赛负荷是揭示篮球比赛本质特征的重要内容,是合理安排训练负荷的重要参照和依据.研究和追踪世界大赛各优秀队伍的比赛负荷特征和比赛过程模式是深刻理解和把握现代高水平竞技篮球项目本质和特征的核心内容.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比赛移动距离及速度等比赛负荷的系统研究还未见相关成果.通过对200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前4强及中国队重要比赛场次的录像统计分析,试图对当今世界篮球强队和不同位置优秀球员的比赛负荷特征予以解读,以为现代高水平篮球队伍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以2006年男篮世锦赛前4强西班牙队、希腊队、美国队、阿根廷队和中国队的部分优秀球员为研究对象(表1).

1.2研究方法

1.2.1录像解析法采用德国SIMI公司技战术专门分析系统SIMI°Scout,对篮球运动员比赛时的运动位置进行解析.

1.2.1.1录像取材根据SIMI°Scout分析系统要求,采用固定机位、固定焦距的摄像方法,摄像画面覆盖全部比赛场地.全部原始录像资料均来自比赛现场拍摄.

1.2.1.2场地标定与解析1)二维坐标确定.解析画面按照篮球场地尺寸,标定精度为厘米,以画面左下角(近段)边线和端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0,0),按逆时针方向依次设定场地其它三个角的作标点依次为(2800,0),(2800,1500),(0,1500).

2)解析过程.进入解析画面,采用光标跟随并点击的方法,得出运动员相应时间参数和相对应的坐标参数,并同时输出该时刻运动员在球场示意图中的位置(图1).

现代竞技篮球比赛负荷特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速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2.2技术统计法对200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有关队比赛除常规技术统计外的部分技术指标进行统计.

1.2.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ll.5软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负荷量

2.1.1移动距离比赛中队员的移动距离(指运动员在除比赛休息时间和暂停时间外的比赛总时间内在场上比赛过程中所有运动形式下移动的距离)是其在篮球比赛中承受负荷的主要指标之一.现场录像数据解析结果见表2.

2.1.1.1中锋移动距离现场录像数据解析表明,西班牙队中锋保罗加索尔在半决赛对阿根廷队的比赛中移动距离达到4227.39m(其中净上场时间31min).中国队中锋姚明在同希腊队的1/8比赛中,全场移动距离为3419.55m(其中净上场时间31min)(表2).以此粗略估算,世界男篮优秀中锋在一场激烈争夺的比赛中打满全场平均要移动5000m左右.其中全面型中锋保罗加索尔预计可移动近5500m,而高大型中锋姚明可以移动4500m左右.

2.1.1.2前锋移动距离西班牙队前锋贾巴约萨在同阿根廷队的半决赛中全场移动距离为5325.27m(净上场时间36min),为所统计队员中移动距离最长的队员.美国队前锋詹姆斯在同希腊队的半决赛中移动距离为4681.61m(净上场时间30min)(表2).以此粗略估算,世界男篮优秀大前锋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打满全场大约要移动6000m左右.


2.1.1.3后卫移动距离阿根廷后卫吉诺比利在同西班牙队的半决赛中全场移动4524.89m(净上场时间28min).希腊后卫帕帕卢卡斯在同美国队的比赛中全场移动5113.88m(净上场32min)(表2).以此粗略估算,世界男篮优秀攻击型后卫在实力相当的比赛中打满全场大约要移动6400m左右.

2.1.2比赛时间

2.1.2.1比赛总时间构成比赛总时间是衡量一场比赛负荷大小的重要指标.统计显示,2006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一场比赛持续总时间大约110min,其中净比赛时间(比赛计时钟走动的时间)约占36.36%,比赛休息时间约占17.27%,犯规、罚球、违例、换人、暂停以及其他中断时间约为51min,占比赛总时间的46.36%(图2).比赛各节持续时间平均约22min,其中少则18min,竞争激烈的节次持续时间高达近26min.

2.1.2.2队员场均上场时间200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前4强中只有西班牙队的贾巴约萨场均上场时间超过30min,场均上场时间10~20min的队员数量略高于20~30min组群(表3).本届世锦赛最佳阵容中除贾巴约萨外,希腊队帕帕卢卡斯场均上场时间27.11min,阿根廷队吉诺比利平均上场时间最少,为22.11min.西班牙队保罗加索尔和美国队安东尼每场平均上场时间约为24min.

2.1.3基本技术负荷量与队员起跳次数

2.1.3.1基本技术全队负荷量2006年男篮世锦赛前4强队伍的技术统计平均值表明,各队每场比赛平均要完成48.29次投篮,抢25.52次篮板球,进行7.08次抢断和2.31次盖帽,同时要罚球19.73次(表4).

2.1.3.2队员起跳次数高空争夺是篮球比赛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跳是队员争取高空优势的基本形式.保罗加索尔在世锦赛一场比赛中起跳次数达66次,其中全力跳次数占48%,平均每1min要跳2.13次.姚明在比赛中平均每场要完成51次起跳,其中全力跳25次,占全部起跳次数的49%,在比赛中的起跳频度为1.65次/min.诺维茨基在比赛中平均每场起跳61次,其中全力跳占52%,起跳频度为1.85次/min.韦德和安东尼在比赛中起跳的次数各为41和46次,其中全力跳分别占61%和63%,起跳频度分别为1.95次/min和1.92次/min(表5).从每分钟起跳次数看,不同位置队员的差距不十分明显,但在起跳状态上存在一定差异.中锋队员和大前锋队员超过50%的起跳是在有直接身体对抗的条件下完成的,体现了内线争夺的激烈身体对抗性.而后卫队员和小前锋队员在场上的起跳多数在无直接身体对抗下完成.

2.2负荷强度

2.2.1移动速度

2.2.1.1中锋移动速度200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4强优秀中锋队员在4强相互间比赛过程中(含比赛中断),大强度的
高速移动(80%最高速度及以上)占移动总距离的比例为5.61%,最高移动速度可达7.3m/s;中速移动(50%~80%最高速度)占移动总距离的比例约15.88%;较低速度移动(20%~50%最高速度)占移动总距离的42.58%;极低速度移动(20%最高速度以下)占移动总距离的比例约为35.94%(图3).

2.2.1.2前锋移动速度200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优秀前锋队员在前四强比赛中(含比赛中断),大强度的高速移动占移动总距离的5.57%,最高移动速度可达7.6m/s;中速移动占移动总距离的21.08%;较低速度移动占移动总距离的45.28%;极低速度移动占移动总距离的28.07%(图4).

2.2.1.3后卫移动速度200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优秀后卫队员在前四强比赛中(含比赛中断),大强度的高速移动占移动总距离的3.89%,最高移动速度可达8m/s;中速移动占13.67%;较低速度移动占移动总距离的46.03%;极低速度移动占36.41%(图5).

2.2.1.4不同位置队员的移动速度比较与分析比较不同位置队员在比赛过程中的移动速度,不同等级移动速度的分布形态基本趋于一致(图6).较低速度的移动均是主要的运

综观比赛实际,大强度的高速移动虽然在运动员全场移动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却往往承载着篮球关键制胜技术.高速的突破、摆脱抢位、迅猛的上篮、快速的堵截封盖、拼抢篮板球等技术的运用几乎无一例外的以快速移动为前提和基础.寓于高速度、强对抗下的进攻与防守技术是篮球比赛中对对手造成杀伤的主要武器,是“一对一”或局部区域对抗的主要技术运用手段.中等速度和较低速度的移动是运动员在比赛攻守转换过程中,合理控制比赛节奏、适时调整场上位置的主要运动方式.而极低速度移动主要发生在比赛中断期间,是运动员根据比赛进程,进行合理身体机能调整时采用的必要活动方式.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在攻守对抗中,有时尽管移动速度不快,但所完成的技术动作却具有较大强度.如内线队员在近篮区域进行的有直接身体接触情况下的攻守对抗.因此,在以移动速度评定运动员负荷强度时,要结合比赛实际,统筹考虑.

2.2.3基本技术负荷强度从负荷强度的角度长对高水平篮球训练和比赛的技术运用进行划分,有助于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提高对训练负荷的把控能力.一般说来,争抢篮板球与封盖、快攻与快速退防、快速或连续徒手摆脱与紧逼防守、突破与防突破、投篮与防投篮、全力跳跃、快速滑步及快速综合移动、进攻或防守快速连续动作(如中锋内线快速连续进攻动作与防守)、内线抢位与堵截、快速移动抢断球等是篮球比赛中负荷强度较大的技术或技术组合.跑动中传接球、定位或松动防守下跳投、一般性跳跃、中速运球与防守、中速进攻或防守脚步动作等属于中等负荷强度技术.罚球、掷界外球、松动防守下的传接球、慢速运球、攻守转换后或阵地攻守情况下的慢速移动或走等是强度较小的技术.由于篮球比赛情况千变万化,因此,对每场比赛每名运动员技术负荷强度的界定不可千篇一律,还要视比赛的实际对抗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评定.

2006年男篮世锦赛前4强场均上场时间超过20min的队员在一场比赛内每人平均投篮8.31次,最高14.11次;抢4.17个篮板球,最高8.33个;抢断球1.33个,最高3.33个;盖帽0.30次,最高2.11次;罚球3.32次,最高6.67次(表6).

2.2.2比赛中断次数、频率及攻守转换速度统计结果表明,2006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前4强比赛平均每场中断次数为77次,其中犯规(含罚球)占中断时间的比例达55.58%,换人、违例等占14.6%.比赛中平均每30s就有一次中断(表7).

据统计结果,2006年男篮世锦赛前4强各队平均每节比赛进攻和防守总次数约为40~50次之间,全场比赛要进行大约160~200次进攻和防守,平均每12~15s左右即完成一次进攻或防守,攻防转换节奏快,快攻与阵地进攻衔接快,退防与布阵速度快.

3结论

1)当今世界高水平篮球比赛是在一场持续总时间约110min,每节平均持续时间22min,平均每30s出现一次持续时间在4~60s之间中断,比赛中断和休息时间超过净比赛时间的间歇性、非周期性竞技体育项目.在此种意义上考虑,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强度适应能力的要求要超过比赛负荷量.

2)世界男篮优秀中锋在一场激烈争夺的比赛中打满全场平均要移动5000m左右,优秀大前锋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打满全场大约要移动6000m左右.优秀攻击型后卫在实力相当的比赛中打满全场大约要移动6400m左右.

3)2006年男篮世锦赛前4强各队平均每节比赛进攻和防守总次数约为40~50次之间,全场比赛要进行大约160~200次进攻和防守,平均每12~15s左右即完成一次进攻或防守.

4)当今世界大赛各位置队员在比赛过程中,20%~50%最高速度下的较低速度移动是主要的运动方式.大强度的高速移动占的比例虽然较低,但却是比赛中的重要制胜要素.优秀中锋最高移动速度可达7.3m/s左右,前锋最高移动速度可达7.6m/s左右,后卫队员最高移动速度达8m/s左右.在上场时间内,优秀运动员的起跳频率在1.6~2.2次/min之间.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注解、图表、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