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综合性大学体育面临的若干问题的

点赞:24374 浏览:1090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上,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发展方向“迷失”,成才教育方法落后,竞技体育“困惑”,学科建设“残疾”,师资队伍“边、穷”,资源分配竞争力不足,改革勇气不够,创新能力匮乏,怎么写作功能“短板”,特色发展缺失等等.本文在研究论述十大基本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 键 词: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6-0082-04

ReflectiononSomeBasicProblemsofSportsDevelopmentinComprehensiveUniversityinNewTimes

ZHANGRui-lin

(Dept.ofP.E.,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061,ShandongChina)

Abstract:Onthestartoftheseconddecadeofthetwenty-firstcentury,sportsofprehensiveuniversitywillfacenew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Thebasicissueacingthemisthelostofdirectioninthedevelopment,backwardinthemethodoftalenteducation,confusioninpetitivesports,disabilityinconstructionofdiscipline,sideandpoorinteachers,lackofpetitivenessintheallocationofresources,shortageincourageofreform,lackofinnovationcapacity,shortboardinservicefunction,lossoffeaturesindevelopmentandotherissuessoon.Onthebasisofstudyingtheformingreasonofthetenbasicproblemsinthispapersoastoprovid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

Keywords:prehensiveuniversity,sports,development,problems

2010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我国教育事业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怎么写作能力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1]的高等教育新任务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使学校体育发展跟上时代的要求,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怎样更好地促进体育发展?不仅成为了能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和创新拔尖人才需要定位的主要问题,而且,也是检验高校体育工作者能力与胆识的关键时期.因此,认真分析和梳理制约未来高校体育发展的基本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本文在明确综合性大学体育使命及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新时期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十大基本问题,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1综合性大学体育的使命及特征

对于综合性大学,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将其界定为:“高等学校的一种,设文、理科及财经、政法科类的系、专业,侧重进行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2]还有研究认为:“综合性大学是指学科比较齐全,文理科皆有,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往往是以理论性研究见长的传统型大学,而且是综合实力上乘的大学.”[3]由此可见,综合性大学的特征是: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基础雄厚,综合实力较强.对于体育工作而言,综合性大学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综合性大学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体育类专业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健全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学资源、林立的学科群体、优越的学习氛围、良好的人文环境,都为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体育人才提供了坚强的后盾.”[4]

1.1综合性大学体育的使命综合性大学体育,既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又是体育事业的重要基础.正可谓,大学体育应该“增进和维护在校大学生及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提升体育学科的发展水平、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广泛实施、传承与创造优秀体育文化、支持大学组织自身的良性运行.”[5]经济社会、教育事业、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综合性大学体育的历史使命.

1.1.1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使命2007年5月7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9年9月7日,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2011年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这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的颁布实施明确了综合性大学体育肩负的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使命,即高质量实施体育教学,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构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但是,目前综合性大学对这一历史使命的担当尚存在一系列问题,实践中表现出:成才教育方法落后、体育课程内容陈旧、教学组织设计缺乏创新、阳光体育运动等课外体育活动实施不力等问题.

1.1.2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使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运行,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亟需完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综合性大学具有的教学、科研优势,为促进体教结合,培养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开辟了新途径,而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也提出了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要求,综合性大学也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综合性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综合性大学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反观我国,综合性大学未能有效承担起这一使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政策、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管理模式尚不完善,培养质量亟待提升.

1.1.3体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的使命2010年国务院颁布《体育产业发展指导意见》,2011年国务院又推出了《全民健身计划(2010-2015)》,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社会与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创新型、复合型体育人才成为了社会紧缺的人力资源.综合性大学丰富的学科资源与雄厚的教育科研基础,积聚了开展体育专门人才与高级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强大力量,理应义不容辞承担起社会所需的体育人才的培养重任,同时这也是体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历史使命.然而,综合性大学体育专业与学科建设还相对落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学生就业等专业建设问题依然存在,学科资源与平台缺乏、研究生培养质量较低、学科建设水平不高等体育学科建设问题尚未解决,导致体育专业与学科不能有效地发挥其职能,难以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

1.2综合性大学体育的特征对于综合性大学,无论是体育专业、学科建设所处的发展环境,还是面向普通学生的体育工作而言,都与单一体育专业院校甚至师范类院校存在着先天区别与后天不同,其主要特征表现为:1)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繁重,由于综合性大学规模一般较大,师生数量较多,因此,学校体育工作所包括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群众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等任务量较大.2)体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相对落后.虽然,综合性大学具有学科建设的优势条件,也具备开展体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基础,但是,综合性大学体育专业与学科建设一般属于后天兴起的学科,是学校其它传统专业、学科面前的“矮子”.所以,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具有自身不同于其他院校的基本问题,尤其在学校办学目标的调整和高等教育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综合性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不断变化,体育发展所处的空间更加狭小,面临的问题更加尖锐.如果不及时预测或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或许综合性大学体育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困难和窘迫.

2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面临的十大基本问题与对策思考

2.1发展方向“迷失”问题学校是学校体育赖以生存的基础,学校办学目标是学校体育发展方向选择的依据.目前,我国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将办学目标定位于特色发展、研究型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在这一宏伟目标的引领下,诸多学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所以,无论是体育工作还是体育专业与学科建设,都应该融入到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目标之中.但是,综观综合性大学体育学科的现状,发展定位不准和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依然困扰着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工作者们.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的目标定位长期以来还是停留在‘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狭隘争论上.”[6]关于“高校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也远远落后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既便与经济发展战略和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相比较,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可以说尚处在对理论的探索和对未来发展预测的推论阶段.”[7]因此,将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方向基本判断为“迷失”阶段,并不为过.然而,这对于快速发展的综合性大学而言,又是多么可怕的现实!

今天,在综合性大学办学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必然要求我们回答学校体育如何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现实问题.能否回答好这一问题,本文研究认为:首先,要考虑学校体育怎样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功能,即“人才培养”中体育如何跟进?“科学研究”中体育如何避短?“怎么写作社会”中体育如何扬长?只有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到学校体育发展中,未来的学校体育才可能并入符合综合性大学发展趋势的轨道,才能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使其工作更具针对性,才能创造出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体育工作环境.

2.2成才教育方法落后问题“如果我们把基础教育说成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教育,那么高等教育可谓是使人成其为才的教育.不同的大学由于培养了不同特色的人,才有了大学与大学的区分.”[8]可是需要明确的是,在综合性大学把学生培养成有个性和人格得以全面发展、能够创新和创业、具有创造力的人的过程中,学校体育虽然要把增强学生体质、强健学生体魄、磨练学生意志作为永恒的主题,不可动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实现学校体育功能的方法措施不可以改进.就目前而言,虽然传统的“三基”教学已经逐渐改善,但是体育教学的方法还是相对落后,难于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集中体现为教学方法个性化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实效性较差.正如相关学者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学组织单调,现代化先进教学手段缺乏.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依旧保持‘粉笔+黑板’的传统,而实践课的教法也只是停留在讲解与示范、完整与分解、重复练习及游戏和比赛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上.”[9]至于开展课外群体活动或者“阳光体育运动”而言,今天的运作方式基本是过去几十年传统做法的延续,根本没有就如何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从体制机制上想问题,根本没有围绕学生的健康观念树立和活动兴趣养成上去采取措施,也根本没有从评价激励上强化制度建设和行为约束.尽管现在高校体育工作的口号天天喊,但是开展高校体育工作的措施照旧搬,所以,成才教育中的体育方法落后问题,依然没能看见希望的曙光.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通过改变体育教学模式,以达到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提高!必须通过变换课外活动方式,以培养和满足学生的活动兴趣需要!必须强化引导教育,使学生形成为自身健康负责的意识!只有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才能使体育方法落后的局面得以改观.对于体育教学模式,应该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教学方法实施体育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掌握运动技能;对于课外活动,应该培养和适应学生的兴趣,转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采用俱乐部、体育协会和个体活动等方式“自主”开展课外锻炼;对于体育的认识,要强化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与运动实践、学生的兴趣密切结合,从而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形成重视体育、重视健康的责任感.

2.3竞技体育“困惑”问题中国竞技体育的“制”已形成了稳固且具有规模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已从根本上为中国竞技体育人才的成长设定了路线图.高等学校招生政策,尤其随着重点综合性大学对学生入校门槛的文化基础要求提高,理应把竞技体育人才甩出普通专业录取的范围.但是,由于特殊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即便为那些文化基础较差、体育成绩较好的运动员提供了入学机会,但是该部分学生怎样完成的普通专业培养要求,大家心知肚明.此外,由于学校体育资源的紧缺,该部分学生不仅占用了学校大量的体育资源,而且还隐藏着对一般学生体育资源拥有权的掠夺倾向.因此,普通高校应该不应该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社会质疑声,此起彼伏;普通高校怎么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校内疑问声,不绝于耳.

当下,解决综合性大学竞技体育“困惑”问题,必然涉及到两个“回归”.第一个“回归”是指竞技体育人才的“回归”,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应该符合其自身成长规律,让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任务回归到体育专业院校之中;第二个“回归”是指普通大学生课余训练竞赛的“回归”,即将课余训练竞赛的权利回归给普通大学生,使校内外课余竞赛只允许普通大学生参加,防止由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参与而使普通大学生失去了机会、兴趣和动力.

2.4学科建设“残疾”问题学科是学术的土壤,是创新的源泉,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学科由三要素组成:一是主体要素,就是从事学科建设的师资队伍;二是客体要素,就是一定要有创新性、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三是主体与客体结合的过程中的教育要素,就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学科建设.”[10]但是,目前综合性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状况,可以基本判断为:从事学科建设的师资没有形成固定专业方向的团队,即便存在个别出类拔萃者,也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围绕学科建设方向应该具有的科研成果,基本没有形成体系,甚至极少或空白;至于在此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更是可想而知了.

解决综合性大学体育学科建设“残疾”的问题,应该从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平台建设方面入手.建设结构合理、专业方向相对固定的师资团队,强化创新性、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并形成一定形式的成果,通过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的体育科技人才,为学科建设建立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学科平台.此外,综合性大学开展体育学科建设,还应该立足于体育专业建设基础之上,因为大学不同于专门的研究机构,可以在无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学科,原因很简单,研究机构拥有着同一方向领域的高层次研究人员,具备着与之相关联的一批课题和科研成果.因此,不尽快弥补学科建设所缺少的应有元素,体育学科建设就只能是“盆中之花”,难于成长为“参天大树”.

2.5师资队伍“边、穷”问题综合性大学体育师资队伍的“边缘现象”主要是由于学历偏低、成果偏少而造成的.随着综合性大学办学目标对师资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已越来越滑向了学校整个师资队伍的边缘,缺少了竞争力,并且这种现象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综合性大学体育师资队伍的“穷”主要表现在学校没有能够及时针对体育教师的特点,提供具有专业区别的学术评价标准和职称晋升政策,仅仅靠别人的同情和理解过日子,已显得十分黯然.沈在对上海大学等高校体育师资进行的调研中显示:“相对于高校其它院系的教师,体育院、系、部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占到了74%),且高学历比例偏低(硕士研究生占15%).”[11]不可忽略的是,体育师资的“边、穷”问题已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由于职称晋升机会渺茫、自我发展看不到希望,因此,出现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缺失、工作情绪低落等现象,这必将严重影响综合性大学体育的未来发展.

为解决综合性大学体育师资的“边、穷”问题,本文研究认为,应该根据承担的体育专业与学科建设任务、公共体育教学任务和运动训练竞赛任务,分别制定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强化建设措施;按照综合性大学学术评价应该坚持的分类指导原则,建立符合体育专业实际的教师学术评价体系,这已是综合性大学体育教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6资源分配竞争力不足问题教育资源不足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矛盾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有限资源的状态下开展办学的高等学校也始终面临着内部资源分配的困境.为此,近年来,高等学校在资源分配方面出现了“学科发展扶强不扶弱”的观点,采取了大力培养交叉学科的做法,制定了倾力扶持特色发展的优惠政策.不难看出,这些以“学术立校、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中的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等一系列重要的发展举措,又始终是学校以资助名目繁多的科研基金项目、建设各级各类研究平台(实验室)、培养引进杰出人才、采取教学科研立项等方式进行着校内资源的再分配.学校体育即便能够参与到“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所包含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建设、“核心通识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立项等项目中来,又因其自身基础的原因,也深感参与竞争的底气不足.因此,在年复一年失去特殊资源的支持下谋发展,其差距只能是越拉越大.即便是学校领导在重视体育工作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加大年度体育维持费的预算力度,也只能为多组织几次校内学生群体活动、改善一下体育器材条件而宽宽手,但从根本上依旧摆脱不了无法跻身于优势资源分配行列的被动格局.诸多学者也表述了类似的观点,如王乃臣研究认为:“高校资金不足已让很多高校领导一筹莫展,即使有一些资金,也把这点有效的资金,投放到建设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上,而把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放在最后,一拖再拖.”[12]

新时期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的竞争力,而体育学科要获取充足的资源分配权,也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升体育学科的竞争力,不仅要充分显示出综合性大学体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怎么写作社会中的独特作用,而且,也要按照专业、学科的建设规律,以社会对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培养新的体育交叉学科增长点,打造特色体育专业学科新亮点,以增加学校资源分配时的话语权.同时,体育教研部门要做好大学体育功能的宣传工作,做实大学体育实践工作,促进社会及高校重视体育学科,以加大资源支持的力度.

2.7改革勇气不够问题学校体育发展需要许多动力,但是关键的动力因素是人,即人的积极性被激发的程度,而这种激发的手段又来自于管理制度创新.否则,在现有环境条件下的体育教师积极性就难以被激活,甚至使大部分体育教师失去了目标、动力与责任,表现出越来越松散的人群局面.目前,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在体育师资管理方面已经意识到存在的相关问题,但是究竟怎么解决还犹豫不决,缺乏改革的勇气.比如体育教师职称评定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职称评定只注重科研成果,而忽视了理论型教师与技能型教师、教练员与普通教师等之间的差异性.这样以来,不仅不利于调动各种类型人员的积极性,反而由于政策的不利引导,使许多人只关注文章而忽略教学.尽管这种按照学校一般学科教师职称晋升办法所使用的规则,可以在广大体育教师面前振振有词的高谈阔论一番,也许暂时能够让大家不容易争辩,但是,这种在问题面前回避矛盾的胆怯心理,将势必导致单位工作裹足不前.改革勇气的不够,不但压抑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新时期综合性大学体育面临的若干问题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体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所以,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要有勇气和胆识采取改革措施,实施管理创新,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具体而言,需要从学校层面上,建立符合体育专业人员自身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从体育教研单位内部建立与绩效考核挂钩的人事分配制度、职务职称晋升规定以及岗位聘任实施办法.然而,这一系列的人事管理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又考验着学校体育管理者的能力与胆识.

2.8创新能力匮乏问题创新是事业发展的生命源泉,对于综合性大学体育事业而言同样也离不开创新.综合性大学体育的创新,集中体现为方法上的创新、思想上的创新和管理上的创新.在方法上的创新,表现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进一步增强;在思想上的创新,表现在学校体育的内、外部环境营造;在管理上的创新,表现在要有能力创新学校体育发展制度.但是,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的现实却不容乐观,表现出:思想上因循守旧,“继承”大于创新;方法上墨守陈规,不善于引进;管理上无所适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

就现阶段而言,学校体育发展创新的核心是管理创新.因为管理的创新决定着学校体育发展内外环境的改善,决定着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责任感的激发,决定着学校体育成果的呈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的创新状况决定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成败.

2.9怎么写作功能“短板”问题当今社会有一种认识上的主流观点,那就是谁为社会、为他人能够提供更及时、更到位、更全面的怎么写作,谁的价值就体现得越大、越高、越充分.对于一所大学,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的怎么写作也显示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大学怎么写作功能如何?自然要考察它为社会提供了多少比例的成才率,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了多少先进思想,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多少科技成果怎么写作.“高校各项工作的社会化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化进程越来越快,体育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不例外.”[13]然而,大多数综合性大学正是由于体育怎么写作意识的滞后,怎么写作能力的局限,所以,也造成了学校体育怎么写作功能“短板”现象的出现.长此以往,个人价值难以体现,内部争夺不择手段,封闭在划线的场地里,坐井观天.不仅无法在怎么写作中获得新知,而且也无法在怎么写作中求得发展.

综合性大学体育怎么写作社会应该从以下途径展开:第一,在学生成才培养中,提供足以支撑其完成学业任务和未来怎么写作社会的健康体魄;第二,在为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过程中,提供适应学生个体需要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物质条件支持;第三,在为社会怎么写作中,建立能够满足校内外人员共同利用的“全民健身”公共怎么写作平台,储备能够提供社会所需的一大批各类体育专业人才,并且能够开展体育社会怎么写作工作,为国家和地方体育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参与重大体育赛事运作、怎么写作居民健身指导、引领体育产业科技发展.

2.10特色发展缺失问题强调特色发展就是要打造出属于自身不可替代性、不可模仿性和独有性的一面.但是,现实中综合性大学体育的发展却是“千校一面”、“万师一孔”,各个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举措呈现出模式化运作的趋势,未能突出扬长避短的体育亮点,未能将体育学科的发展与学校其它学科的发展相结合.

实现综合性大学体育特色发展,应该在现有学校体育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不要四面出击、不要“同质发展”.在学校体育特色建设中,要着眼于校内外环境,实现师资力量的扬长避短;要着眼于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放弃模式化发展方式;要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特色凸显的成长空间.只有形成了学校体育发展特色,才能具备竞争力;只有形成了学校体育发展特色,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只有形成了学校体育发展特色,才能够形成一所大学的体育社会影响力.

3结束语

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的新时期,我们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分析思考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存在的基本问题与发展思路,是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思想基础,是进一步把握未来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的基本依据,是进一步寻求学校体育发展新思路的根本前提,是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怎么写作功能、凝练学校体育发展特色的动力所在.新的历史时期,综合性大学必须置身于中国高等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阵地,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举措和务实的作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书写未来十年中国高等学校体育发展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