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

点赞:15832 浏览:624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检索法、调查与特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制度、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管理体制进行结构化的和个案的比较研究,指出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初步形成体系,但整齐划一的招生制度不利于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人,研究生课程设置专注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阐发,对学生跨学科知识、研究能力重视不够,在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学术自主权没有真正落实,应明确、地方和政府、学校之间的职能分工,逐步推进社会第三方评估力量的成长.

关 键 词: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1-0069-04

ComparativeStudyonGraduateEducationTrainingSystemandEducationModeofPhysicalEducationinChina,theUnitedStates,Japan,Britain,

RussiaandGermany

LIHongjiang,YINJun,HAOXiaocen,lVQing

(Capital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Beijing100088,China)

Abstract:Withthemethodofliteraturereview,investigation,featureanalysisandparativeanalysis,thepaperconductcasestudytoparetheenrollmentsystem,curriculumstructure,teachingmodeandmanagementsystemofsportmastersinChina,theUnitedStates,Japan,Britain,RussiaandGermany.ThepaperproposesthatChinesesportgraduateeducationhaormedaprimaryframework,buttheunifiedenrollmentsystemisnotgoodfortheselectionoftalent.Thecurriculumisoveremphasisonthefoundationandtheoryteachingwithoutduefocusontheinterdisciplinaryknowledgeandresearchcapacity.Inthemanagementofsportgraduatestudentseducation,theacademicdependencehasnotbeenimplemented.Thefunctiondivisionamongthecentralgovernment,localgovernmentanduniversitiesshouldbeclarified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thirdpartyevaluationfromthepublic.

Keywords:China,theUnitedStates,Japan,Britain,Russia,Germany,physicaleducation,graduateeducation,trainingsystem,educationmode

中、美、俄、德、英、日六国是国际上公认的体育强国,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方面,各国继承本国教育传统、汲取他国优秀教育理念,逐渐构建起具有本国特点和优势的现代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教育形态和管理手段.就我国而言,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事得到长足的发展,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正承担着比以往更重的责任和使命.借鉴不同国家的优秀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于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力图通过对中、美、俄、德、英、日六国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体现体育学科特点的、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教育模式,以期为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进而不断提升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体育事业怎么写作.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检索法

收集、查阅近30年有关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等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与分析,了解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总体特征,为对比分析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和资料来源.

1.2调查与特征分析法

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对中、美、日、英、俄、德部分高等体育院校研究生院(部)负责人及研究生导师进行调查访谈,了解国内外部分高校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现状.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运用特征分析方法对中、美、日、英、俄、德体育学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归纳.

1.3比较分析法

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各部分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六国在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上的共性特征及不同之处,并深入分析其外部特征与内在因素及原因.

2结果与分析

2.1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制度比较分析研究生招生制度包括入学制度和考试制度两个方面.入学制度是指根据既定的入学标准,针对不同的生源对象实施不同的招收途径和方式.考试制度是指研究生招生单位对人才选拔方式、方法和内容的规定.当前各国在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领域呈现出两方面显著特征:

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学科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1.1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入学制度具有宽松、灵活、开放的特征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以全国统考成绩作为获取入学资格的重要依据,入学采用初试和复试相结合的录取方式.

在美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分数在录取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并不是唯一甚至最重要的条件,录取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依据是申请者的三封学者的推荐信、大学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以及有关攻读学位意图和计划的个人说明书.英国对攻读学科学位的研究生的入学要求比较灵活,只要原来所学系科的成绩达到标准,就可接受入学,同时各院校招生标准的尺度也有很大的差异.日本是一个重学历的社会,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制度注重入学考试,择优选拔,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是录取的主要依据,尽管考生在报考时通常要递交大学毕业成绩证明书和推荐信,但这些条件远不像欧美国家决定是否录取时那么重要.在俄罗斯,报考体育专业研究生应递交申请书,体育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拟撰写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详细计划、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公开的发明及所取得科研成果清单,对于外国人一般无需通过入学考试即可读体育学科研究生.德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免试入学,以大学毕业文凭代替研究生入学考试,入学录取标准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学学习成绩,二是计划中的论文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三是申请者必须愿意参加集体研究项目.总体来说,国外招生制度发展趋势是学历、专业、年龄、身体状况等限制条件逐渐放宽,表现出宽松、灵活、开放的特征.

2.1.2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更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发展潜质目前我国的招生考试带有较明显的应试特征,考试内容大多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应用与综合能力比重较少,入学考试效度难以保证.在美国,考试管理主体民间化,研究生入学来说并不存在全国性的统一考试,以GRE为核心的研究生考试制度逐渐成为最有效的入学考试制度之一,考试侧重对个人能力的考察.它注重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资质,即考生在未来学习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可能性.[1]日本入学考试注重能力选拔,强化资质检查,[2]无论是专业课考试、外语考试还是面试,其考查的内容都与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要求紧密相联,以有利于招生单位有效地选拔出适合到本专业进行学习研究的人才,也有利于学生尽早地进入“研究者”的角色.英国体育学科研究生的录取没有统一的国家性的入学考试,而是院校自行决定研究生课程录取条件及标准,申请人只要能符合院校的入学要求就可以被录取,不同院校根据自行设定的最低本科成绩等级、论文计划、导师面试情况等确定是否最终被录取.俄罗斯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一般以有关教学大纲为依据,申请人要通过符合高等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的选拔性体育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3]在德国,没有专门的入学考试,一般是教授通过大学后期阶段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实验、作业和论文等了解学生的水平和动手能力,选择最优秀的学生.虽然招生没有入学考试,但研究生候选人的条件非常严格,他们力求录取具有多元化背景和成就的学生群体,并坚信学生的多元化能带来学习的多样化.

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始于1951年,在经历了起步、独立探索、停滞与恢复、稳步发展与快速发展五个阶段[4]之后,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确保招生质量的同时对报考条件、招生专业条件、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方法、录取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形成了国家招生计划和委托培养计划并存、考试录取与推荐免试并存、统一考试与单独命题并存的多形式、多途径发展的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制度.80年代中期以来,体育学科研究生出现了大规模的扩招,这表面上属于宏观调控的问题,但也暴露了深层次的招生制度缺陷,如体育学科研究生的入学评价、培养目标等问题.

2.2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结构比较分析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结构指体育学科研究生所学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它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当前,各国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结构趋于完备、课程内容突出适应性.

2.2.1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结构较完备、课程与研究方向密切相关,注重跨学科和工具课程的设置

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是按照四个二级学科进行分类培养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是按照四个二级学科进行设置,课程设置强调基础性、完整性、统一性,但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内容更新慢,课程内容落后于科学研究的进展.美国的专业设置与中国有很大差异,专业设置遵循“职业-课程-专业”,即首先不是以专业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当社会上出现新的职业时,高校总是先开设一门或几门职业需要的选修课,只有当新的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提出稳定的人才需求,同时高校有可能开设系列配套的课程,且师资、设备达到一定条件时才正式设置专业,开展专业教育,专业设置突出社会适应性,如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更加关注教学策略、课程理论与设计、教学方法等热点问题.在英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重视跨学科和工具课程的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拉夫堡大学体育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为学生在运动或休闲管理方面成为决策者或经理人奠定基础,课程由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和商学院共同完成.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与体育休闲管理领域的从业者密切联系,并与其他组织机构合作,承担了许多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这就为该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机会,学生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5]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研究生课程结构和中国基本类似,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前苏联的模式.研究生的课程结构主要是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及论文.

2.2.2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内容极具针对性,强调课程为社会经济怎么写作,突出社会适应性

体育学科研究生不仅需要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还需要高层次体育事业管理者、体育产业经营者、高水平的健身指导员和竞技体育教练员等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当前世界各国均力图根据本国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在提高体育学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多元化体育人才,以适应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在日本,系科设置中提出了“在多系科前提下,创造体育运动新的价值点,适应今后知识型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目标[6],体育院校研究生专业与学生就业的职业明确对口,运动学为培养各项体育人才怎么写作,对应的职业为大学体育教师和专业体育人员,学校保健学为培养保健人才怎么写作,对应的职业为学校的养护教师,保健体育教育为培养体育教育人才怎么写作,对应的职业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终生体育为培养社会体育人才怎么写作,对应的职业为各行各业中的专职教师人员.[7]

德国硕士学位有Diplom和Master两种,其中,体育科学文凭(Diplom-sportscience)具有“训练与表现”、“体闲与创造”、“预防与康复”、“经济与管理”、“传播与通信”5个专业方向,欧洲学位项目(Master)在2007年有适应性身体活动、运动心理学、欧洲视角的体育管理3个专业方向.体育科学博士有体育社会学、体育生物科学、体育教学法3个专业方向,各专业方向的设置重视社会需求性.[8]

各国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在内容上极具针对性,强调课程为社会经济怎么写作,突出社会适应性.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学分在30-40学分之间,博士研究生的学分在20-30学分之间.课程由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程、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构成.其中,公共必修课包括第一外国语和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专业方向课由各二级学科根据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确定,专业基础课是以各个专业为基础的学位课程,选修课是以体育学为基础的非学位课程.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为:单科性课程设置多,综合性课程偏少,以一级学科设置课程偏少,重复内容偏多,研究性、前沿性不够多,选修课程门数偏少,跨学科选修课的开设尚未得到重视,科研方法课程设置重视不够.[9]

2.3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学模式比较分析体育学科研究生体育教学模式体现在研究生的培养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如:课程学习、在校期间的实践活动、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研究工作、发表阶段性研究成果、学位论文撰写与修改、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等阶段,同时,各个阶段存在着叠加.当前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各国在教学模式上有了新的趋向.

2.3.1体育学科研究生教学活动倡导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逐渐形成创造性、开放性的学习气氛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招生的需要,一些院校不得不让导师超限带博士生,从而出现了一个导师一届带3~4名,甚至更多名博士生的现象,这其实是非正常的,远远超越了导师的能力.[10]导致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又回归到本科生大课教学方式时代.[11]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主要通过听课学习,教学形式较为单调,讲座与专题研讨等教学科研活动普遍缺乏,参加各种研讨会、学术会议较少.

美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尤其是体育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一般通过听课、课堂讲座、研讨会、自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来实现研究生教学目标.美国体育科研机构主要设在大学,大学成为科研经费的主要去向,保证了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一致性,研究生入学后会很快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将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平台.

日本研究生教育形式多样化,在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大量社会人员回归大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情况下,突破研究生教育全日制这一单一形式,实施夜间博士课程教育的具体方法,强调大学教育在于知识和理论的“创新”,如日本体育大学将“全面的体育科学的先驱性研究及实践”作为自己的使命.

英国研究生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之分,非全日制研究生是那些因半工半读或住处太远的学生,俄罗斯体育研究生培养形式以面授(脱产)为主,函授(不脱产)为辅,德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学习主要由学生自选所需课程、听讲座讨论课、做实验、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等.由于德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学模式属于“觅食型”、“育才型”,德国研究生没有课程学习的要求,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学生时间自由支配.

2.3.2体育学科研究生学徒式、专业式、教学式三种培养模式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德国、美国、日本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具有不同的特色.德国是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祥地,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其代表性的培养方式,并深刻地影响了美、日等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这种培养模式以“导师制”为核心,强调科学研究在培养过程中的首要地位,在对研究生的管理上,导师具有绝对的权威,研究生作为导师课题组的成员和讲座助理,中心任务就是科研、撰写论文.美国在德国学徒式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建立在学院制基础上的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效仿的典范.[12]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强调培养过程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注重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引进了德国的讲座制和美国的研究生院制,发展出产官学一体化的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模式,如日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被称为“理论与实践相互沟通的桥梁”,发展定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与研究成果卓著的、在体育科学领域独具特色的研究中心”[13].以上三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强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注重研究生培养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注重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深度结合.

我国体育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基本形成了由体育院校为主,综合性大学为辅的专业式培养体系,在教学中以课程教学为主,课程教学又以教师教学为中心,教师又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又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缺少极具代表性的高质量教材以及长期教学思维定势的影响,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教学实习及部分专业的试验教学尚未真正实施,师生之间的交流大多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讲授,学生之间的交流基本局限于课后个别交流,活跃的课堂气氛与互动局面尚未形成,学生的专题研究能力欠缺,创新性不足.

2.4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即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指各级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和监督方式,它是政府介入高等教育的管理之后才出现的现象,涉及政府与社会、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


2.4.1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向“均权管理”方向发展,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处于控制与反控制的动态平衡之中

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分别体现出集权制(中国、俄罗斯)、地方分权制(美国)和和地方合作制(英国、日本、德国)的特点.六个国家各具特色,无论是集权制、地方分权制,还是二者相结合的和地方合作制,都各有优点和缺点.同时随着社会变革及其发展需要,集权制国家开始重视加强地方的管理权和学校的自主权,而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开始将涉及全国性利益的教育事业交由政府统筹规划管理,趋向均权化管理,集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长,一方面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权,另一方面又注重发挥地方教育事业部门的积极性,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4.2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各有异同,在发展趋势上表现为从单一评估向多元化评估发展的特点

研究生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辅助手段,教育评估目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认识、影响高等教育的重要依据和高等教育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由于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现状不同,因此在评估指标上也各有异同.但是,在错综复杂的评估指标体系背后也反映出各国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兼顾教学与科研的共同点.

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的运行机制是行政调节,政府是高校评估的唯一主体.在美国,社会第三方力量,即非鉴定机构在研究生管理机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全国师范教育认可委员会分初级和高级指南对体育专业进行专业鉴定.也就是说,衡量体育学科硕士、博士教育水平的高低、专业发展的潜力等工作是由美国的一些民间相似度检测组织完成,他们为政府、社团、捐款人、雇主和学生提供咨询性鉴定结果,而且负责对评估的条件、政策、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发挥咨询和协调作用.在日本,现行的大学评估是以自我评估为前提,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2000年新设的“第三者评估机关”重组了原有文部省的学位授予机构,使之变成了一个兼具大学评估和学位授予的“双职能”组织,呈现出从自我评价这样一元制向自我评价与第三者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体制发展的趋势.[14].英国,高校作为独立行政法人的公众组织,在运行时通过高教拨款委员会与英国政府建立财政支付机制,其质量保证则由另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英国高教质量保证局进行监管,形成了多样化的管理格局.[15]俄罗斯高等教育评估体制是在继承前苏联传统,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引入了高校许可程序,未获得许可的学校是非法的.同时,建立了国家高校评定程序,成立了独立的国家评定委员会,通过鉴定的高校有权向毕业生颁发全国认可的、国家制样的文凭,并纳入国家财政拨款的范畴.在德国,一次完整的高等教育评估一般包括内部评估、外部评估、评估结果的执行、后继性评估四个阶段.在管理部门上,德国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研究所是博士生培养的基本单位,具有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两大职能,独立自主性强,不受大学、系的行政力制约.在对研究生的管理上,导师有着绝对的权威,在学校层面上反而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这是德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在组织管理上的一大特点,即教授自治.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集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大学的自主权没有真正落实.因此政府须逐步放权,使高等教育机构享有以学术权力为核心一系列由学校自主处理学校内外部事务的权力.逐步转变政府多元职能,推进社会第三方力量的成长,建立拨款、评估和立法三位一体的监督体制.

3结论

1)虽然我国的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共同培养研究生的二元结构,初步形成了学术性与应用性专业学位并存的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格局,形成了体育学科硕士、博士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但在招生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还有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2)在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大多数国家采用“宽进严出”的制度,在招生环节中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基本的衡量标准.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仍沿用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全国统考成绩作为获取入学资格的唯一标准,这一招生制度不利于选拔在体育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3)各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中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市场的职业需求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行研究生教育的“淘汰制”.我国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专注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阐发,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导师培养能力尚待提高.4)各国在体育学科研究生教学活动中倡导研究性性学习,学徒式、专业式、教学式三种培养模式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强调教学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注重研究生培养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注重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深度结合.我国应在全面借鉴国外培养模式基础上,办出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以确保体育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5)各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逐渐向“均权管理”方向发展,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处于控制与反控制的动态平衡之中.研究生教育评估表现为从单一评估向多元化评估发展的特点.我国的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应逐步明确、地方和政府、学校之间的职能分工,逐步转变政府多元职能,推进社会第三方力量的成长,建立拨款、评估和立法三位一体的监督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