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天人合一”与现代生态学

点赞:11240 浏览:465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们对自然资源的一味索取,自然环境严重的恶化,面对这一系列问题,20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先进的思想者提出了生态学这一理念.诚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之前的学都是关于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西方一些思想家和哲学家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建设理论,目光一致转向了中国,寻找理论来源.无疑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为这一理念提供了焊好的理论来源.对今天来说这显得意义重大.

关 键 词:天人合一;生态;人与自然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系列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协调.为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我们不得不重新进行理论梳理与整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进行环境学思考可以为我们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及树立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支持.

一、关于天的涵义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易经》中强调天地人三才,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无疑说明人的地位之重.天之道始万物,地之道生万物,人之道成万物.《春秋繁露顺命》说:“天者,万物之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夫天者,人之始也.”这说明天是人是万物的本源,但天的本质是什么?《论衡谈天》说“天,气也.”天的观念,是指自然而言.《庄子天道》注:“天者,自然也.”《列子仲尼》说:“乐天知命.”张湛注:“天者,自然之分”.由此可知,这里的“天”是指大自然来讲的.中国古代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称作天人关系.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念,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与人合而为一,融为一体,所以称之为天人合一.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当时与山川、鸟兽及草木为伍.人类依靠大自然赋予果实生存及其他生物生存.人们自然会对“天”产生一种敬畏和依赖的感情.这时的人们还不可能意识到自然的主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观念就这样产生了.


二、“天人合一”工夫论

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天”表述为“天命”或“天道”形成了“天道观”,在那个时候,“天道”被赋予了两个层面涵义,一方面把“天”看成类似命运的一个有意志的人格神,具有支配事物的“超自然”力量,主张尊“天命”“与命与仁”(《论语子罕》);另一方面,他又把“天”看成是客观规律的自然之天.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天道观”,孟子认为的“天”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的本体,孟子把“天”理解为人格化的天,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和存心、养性、事天的思想,所谓知天就是认识天的规律和法则,事天则是要按照天的法则处理人与天的关系.不任是把“天人合一”当作人格理想境界,还是今天人们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都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张载所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蒙乾称篇第十七》).诚如陆九渊所说“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陆九渊集》).我想此心此理不管是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是一样的.我们都应该以“天地之德曰生”的理念平等对待大自然中的一切物种.

三、现代生态学

学始于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这就是所谓的传统学,也称人际.传统学主张,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而在人与自然界之间是不存在什么关系的.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生态学孕育而生.传统学认为自然只是一种资源,初看起来,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我们只对人有义务,而水、空气、矿藏、河流和大地只是实现这种义务工具.但是,当我们探寻的不是资源,而是根源的时,我们就上升到生态学的高度.人类必需认识到这一点自然界是从无机界逐渐发展而来的,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人类主宰着一切.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过分强调物质实践,不惜一切代价改造世界、改造自然,在功利地向大自然索取.人类几乎达到一种忘乎所以的程度,忘记了自己也是大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面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被污染、空气被污染、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现在的我们呼吸的空气是含有有害物质,喝的水是有问题的.试想一下这样下去,人类文明还能持续多久呢?

20世纪50年代来,莱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向人们描述了一幅由于技术滥用的危害生物,人和环境的惨烈图景,拉开了现代环境运动的序幕,也预示了生态学的开端.[1]在传统学中,人类是唯一值得道德尊重的具有内在价值的物种,以自身的利益作为唯一的尺度去对待自然界的物种,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而生态学主张增加对生命的尊重.法国著名哲学家施韦策提出:“的到基本原则是敬畏生命”,人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负有责任,要平等地敬畏自然界的任何生物.[2]把道德关怀扩大到地球上的千万物种.我们应该认识到一切物种都是生物系统中重要的一成员,在这里我们不得不重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是也不应该是自然界的统治者和征服者,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平等的成员.因此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而是一种特别亲密平等的关系.正确处理这种关系,有利于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生态学家B德沃尔在《深刻的生态学运动》一文中说:“人既不是在自然界之上,也不在自然界之外,人是不断创造的部分.”人关心自然,尊重自然,热爱并生活在自然之中,是地球家庭中的一员,要听任自然的发展,让非人的自然沿着与人不同进化的过程发展观.

儒家“天人合一”与现代生态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态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们应该用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现代生态学的理念,我们应该肯定自然界和一切生命有内在价值,人应该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界物种的权利.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内在价值必须通过工具价值得以实现,这是自然界存在的根本意义.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不加节制的去实现工具价值,而忽视了自然界的内在价值.[3]同时,人又,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改造自然.恩格斯说:“我们统治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4]

四、两者关系

天人合一观与生态学,由于各自产生的背景不同之处从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天人合一观产生于农业落后的社会,是农耕时代生产方式的反映,那时候人类对世界的思考是经验的、直观的,并且不可避免地带有天人感应的原始宗教色彩.生态学的诞生实际是生态失调的一种体现,是人类反思的理论成果,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天人合一观与现代生理学具有一定的相契合之处.首先,在自然观层面上,它们都表现出一种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一致,反对人与自然的对立.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不仅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还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