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第二教程原理

点赞:17114 浏览:789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都必须具有它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就是它的原理.在原理的基础上,整个理论体系才得以生发出来.因此对基本原理的阐述是建立一个学术体系的必要步骤.意拳自创立之日起,芗斋先生就指出:“习拳,要在于学术原则、原理,通与不通故尔”.他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学术立场,并指出了武术向拳学发展的前进方向.笔者为了使意拳第二教程的教学理论体系更好地被大家了解,以便更多的人能从中获益,在此对意拳第二教程的教学原理再做一次系统的阐明.

人类的一切文化活动都是由人类自身的内在需动向前发展的.所以我们讨论武术也要从人类对武术的内在需求说起.人类在生存活动中,自然地存在着保护自己正常生命活动的需求.为了使自己的身体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就产生了对养生保健技术的需求.当人类社会发生互相冲突时,自然地发生了技击活动.技击活动是在人类个体之间的相互搏击活动.为了使搏击活动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于是产生了对技击技术的需求.我们把养生和技击的技术统称之为武术.前人在传统武术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把握利用这些实践经验,使它们更好地造福人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对所有的武术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归纳认识,以便从中发现普遍的原理,在把握普遍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推动武术向拳学的方向发展.

为了更清晰地向大家介绍意拳第二教程的教学原理,在此从技击这条线索展开说明.

由于每一个个体在技击活动中的攻防地位都是相同的.所以为了在技击活动中取得胜利,参加者能采取的唯一策略就是――要求自己比对方具有更灵活恰当的应答方式、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大的作用力量.在传统武术中任何拳种对这三个主要训练目标都是没有异议的.所不同的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些目标,和通过什么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尽快地把握这些方法.由于在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指引下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不同的认识结果又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武术形式和教学方法.为了从本质上认识人的运动能力、运动规律和教学规律,就要求我们用科学的眼光重新去对它们做一次审视.

在武术向拳学发展的背景下,意拳对技击的三个主要的教学训练目标做出了以下的分析认识:

首先,意拳提出了对“浑圆力”的追求.因为在攻防活动中,双方的攻防形态变化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和灵活性.当对方的攻防形态发生变化时,自己也必须作出恰当的应答行为.由于对方的攻防形态有着无限变化的可能性,这就要求自身也要具有有无限可能性和灵活性的自由反应能力来与之相应.“浑圆力”就是指个体把握无限应答形式的自由反应能力.

第二,意拳认识到通过在显意识中的思维控制方式是无法满足技击对反应速度的要求的.因此提出了要追求“不知然而然,莫知击而至.”的自动反应方式.“不知然而然,莫知击而至.”就是通过潜意识的自动反应来完成技击行为的应答方式.人体只有通过潜意识自动反应方式才能获得最快的反应速度.

第三,意拳认识到必须在整体协调统一的基础上,人体才能获得最大的运动作用力.因此提出了对“整”的追求.“整”就是人体整体协调统一的运动行为方式.

总而言之,意拳认识到技击教学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在人体潜意识中形成整体协调统一的自由灵活的应答运动动力定型,并在这种动力定型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作用力量.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训练目的,意拳过去一直是在认识论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理论认识和实施教学训练的.由于认识论思想方法是在对客体现象的相对认识和不断分析的认识方法的前提下进行的,是通过固定的概念来表达认识结果的.所以在认识论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自然地也就采取了对客体现象分析的认识方法,和通过概念传递知识内容的教学方法,以及形成了从局部到整体的教学训练程序.在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后,我们发现对客体现象的认识表达方法和从局部到整体的教学训练程序都是有缺陷的.因为认识论思想方法本身具有间接性、片面性、静止性.在认识论思想方法指导下所形成的教学训练方法,很容易造成学员对拳的片面性理解,和形成局部的固定的运动动力定型.这样不利于学员对拳本身形成完整的认知和形成整体协调自由的运动动力定型.为了更圆满地达到教学训练目的,要求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过去所用的思想认识工具从新加以认识,以便克服其中的不足.并在这个基础上去发现和把握更高级的思想认识工具,更新我们的思想方法.


在对拳的研究认识过程中我们又发现“拳”它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对象.它存在着主体和客体两个认知身份.作为拳是我们自己身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规律这个认知对象来说,因为“它”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学拳练拳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运动能力和自己的身体素质.学拳就是为了认识了解自身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规律,练拳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这是学拳练拳的根本价值所在.“拳”就是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不能请任何人来帮我学拳练拳.我们是无法把自己也当作一个客体来对待的.所以“他”自然是属于主体的.但是我们人体作为在宇宙中的一个存在物,“他”又是一个可以被当作对象来认识的客体.因此从拳学的角度来说,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客观知识来了解.因为拳具有客体身份.如果我们想要达到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这个根本目的的话.您就只能从主体身份出发去认知自己和锻炼自己了.因此在对待拳这个事物中,仅用处理客体的思想方法来处理主体事物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局限于认识把握客体的思想方法,还必须有认识把握主体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人类的一切训练活动的作用点都是人体潜意识中的动力定型.技击的潜意识应答原理决定了教学训练的目标是培养潜意识中的运动动力定型.而对潜意识的刻画作用是通过个体的行为活动来进行的.也就是说,您从事了什么行为,您的潜意识里就留下了什么印记.您从事过的所有的行为活动都将在潜意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丝毫不爽.所以当我们从局部开始进行行为训练的时候,在学员的潜意识中就已经打上了局部运动的动力定型印记.由于存在于潜意识中的印记是无法磨去的.不管您在后来的训练中怎么掩盖,最后总还是要留下局部动力定型的影子,以致给最后的整合工作留下无法弥补的缺陷.致使无法圆满地达到我们的教学训练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训练内容必须从一开始就要在整体运动的基础上来进行.因此需要我们去发现新的教学手段.

在应答活动中,为了满足意识的自然反应状态的要求,活动者必须自己作为一个应答主体来投入,决不能把自己的肢体当作一个工具来使用.因此我们的教学训练内容也必须符合主体应答原理.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针对主体的教学训练方法才能满足这个教学训练的要求.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发现只有首先对认识问题的前提――“认识问题的思想方法”做出必要的更新后,具体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们看到了认识论思想方法的有效性和它自身的限制.为了克服认识论思想方法的限制,获得更有效的思想方法,自然而然地把我们引到了本体论思想方法中来了.

在本体论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有着自然属性的人,他既是主体的,也是本体的.作为主体的人,是因为他出生以来自然地获得了独立的主体人格.他具有自主的能动性.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这个能动性推动下得以实现的.作为本体的人,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身体里先天存有着整体的协调的和统一的运动形式,存有着同他自身所属的环境间的完美的自由的应答能力,存有着同大自然一样的各种客观的科学规律.人生来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根本无须打碎后重新整合.过去局部的教学训练方式是因为认识方法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我们发现只要从主观意识动机出发,自然地就呈现出完整协调的行为动作.就能完全符合各种客观的科学规律.这种人身内在存有的与环境间的完美的应答能力,我们称之为“自然之本能”.在这个认识的指引下,我们看到只要让学员在认知把握了自身的自然本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训练将自身潜在的能力开发出来,使之成为现实的能力.也就达到了我们所追求的最佳的教学训练结果了.因此决定了意拳第二教程的教学宗旨是

运用人自然之本能 发挥人自由之灵性 开发人潜在之能力

由于每个人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规律都存在于自己身上.学拳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练拳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开发培养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必须由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才能得以展开的.通过主体自我认知自我教育的方式才能达到认知开发学员自身本能的目的.因此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就成为意拳第二教程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提高使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获得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有效地展开自我认知和自我锻炼,从而获得主体对知识的迁移掌握和主体能力的迁移,实现意拳第二教程“授人以渔”的教学方针.

由于人具有生物有机体的整体性特征,人的心理行为具有不可还原性.因此人整体的心理行为不可以完全还原为任何电学、化学、力学等物理过程.因此对人的运动规律的把握也不能只依靠分析认识客体的方法来认识,还要通过主体对自身的内在体验来加以把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具体手段指引学员直接觉知自身的运动状态,认知自己身体的自然本能.学员在认知自己身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能动的意识动机来引发自身进行各种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应答行为,通过这种应答行为培养锻炼了自身对环境变化的自由能动的应答能力,发挥出自身的自由灵性.在行为过程中,学员通过体认觉察到自身的运动状态,同时也观察到客观的运动效果.并通过它们来调整自身的运动行为.由于“拳”存在着主体和客体两个认知身份.因此也存在着主体自我体认与客观实证两种认知真理的方法.这两种认知方法的指向是一致的,都是指向我们自己的身体――生命的本体.它们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样我们就可以依靠人体对自身内在的运动状态的自我感知能力,通过自意识来觉知到自身的运动状态是否得力舒畅,以此来认知自身的运动行为是否符合人体内在的客观规定.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真理具有客观妥效性的原理,采取科学实证的方法,通过观察运动的外在表象是否符合各种科学规律,和检验运动的客观结果是否达到我们的要求,来把握认识自身运动行为的正确与否.在以上两种认知把握真理方法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地保证了我们对真理的正确把握,避免了堕入主观唯心主义泥坑的可能,保证了教学训练活动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向前发展.

因为一个人所从事的行为同刻画到他潜意识中的印记是一致的.根据技击的潜意识反应原理和行为对潜意识的刻画原理,决定您从事的训练内容必须要同您的训练目的保持一致.也就是说,现在练的内容与将来在实际技击中通过潜意识反应出来的内容要保持一致.俗话说:“练什么,有什么”,只有“如是练”,才能“如是用”.由于技击活动是在主客应答的运动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一切训练内容都必须要放到主客应答的运动过程中去完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符合需要的应答运动能力,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训练的目的.在这个原理的指导下,要求我们所有的训练内容都必须是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它们必须同实际应用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当为了使运动能力能够广泛自由地迁移运用,而采取自由检测借的训练方法时,也要求训练内容保持与真实生活高度的一致性.这就是在具体训练中必须强调要“真着笃实”的原因.

由于强化训练必须是在正确行为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的.就是说,要通过反复从事正确的主体行为才能达到强化自身潜意识中正确的动力定型的目的.在正确的动力定型的基础上才能做进一步开发自身潜能的训练.因此决定了运动量的训练必须在得到了质的肯定以后才能进行.根据这个原理,意拳第二教程确立了先质后量的教学训练顺序.先把握运动的普遍规律,获得正确的运动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广泛的迁移训练,和提高运动量.对整体的运动规律,只有通过对整体的运动状态的把握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意拳第二教程在教学训练中,首先通过对“一动”的认知来获得对普遍的整体的运动状态的正确把握,从而把握运动的本质.在把握了运动的本质的基础上,再将正确的运动状态迁移到一切时空中去,从而获得自由的应答能力.在自然的普遍的正确的自由的运动动力定型确立后,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运动量的增加,来达到对人体潜能最大开发的目的.因此意拳第二教程是以对运动状态的把握做为自己的基本教学内容的.教学课程安排,是根据在时间顺序中展开的“一动”中,各个阶段所处的典型运动状态来进行的.它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松――运动的起始状态.

二、紧――运动的终止状态.

三、松紧转换――运动的进行状态.

四、形松意紧――运动的预警状态.

通过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学生完整把握了运动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迁移训练,从而获得在一切时空中正确运动的能力了.

由于意拳第二教程的教学核心是让学生认知把握自身的运动状态,而这个自身的运动状态只有通过自我体认才能完整地觉知把握到它.因此意拳第二教程的教学实施主要是围绕着学生对自身运动状态的觉知来展开的.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一、示觉有相――教师通过指引学生从事一个具体运动行为的方法,使学生的身体进入一种运动状态,学生通过内省觉知把握了这种运动状态.

二、得觉则止――使学生理解老师指引的那个具体运动行为只是个教学手段.一旦通过它觉知把握了这种运动状态后,就应该停止再从事老师所指示的这个具体运动行为了.以免形成固定的运动动力定型.

三、运觉无住――学生要把已经觉知把握了的运动状态迁移到一切时空中去,从而获得无限自由的应答运动能力.

四、自觉圆明――通过以上过程,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经圆满的认知和把握了自己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规律,达到了对拳认知的最高境界.

意拳在认识到意识在人体行为中所处的主导地位后,才命名自己是“意”拳的.意拳第二教程紧紧抓住塑造主体意识的行为动机这个教学训练核心.首先树立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正确把握自己的意识动机,由正确的意识动机来推动自身的运动行为,自然地得到符合客观科学规律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形态,同时也得到了符合我们主观要求的客观结果,获得了客观妥效性的验证.由于对主体的意识动机状态的把握是要通过主体自意识来进行的.而自意识活动只有在主体地位确立后才能得以进行.所以这一切又都需要在本体论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才能得以完成.

由于意拳第二教程的教学训练体系是在本体论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完成的.而本体论思想方法是建立在认识论思想方法之上,并包含了认识论思想方法的.所以本体论思想方法是一种比认识论思想方法更为先进的思想方法.由于以本体论思想方法为指导的意拳教学训练体系出现在以认识论思想方法为指导的意拳教学训练体系之后,因此我们称它为意拳第二教程.第二教程包容了第一教程,是在第一教程的基础上作出的深化发展.

从以上介绍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意拳第二教程是一个完整的意拳教学体系.它是以本体论为指导思想,以人的自然本能为教学训练的内在根据,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教学方针,以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为教育着眼点,以让学生直接觉知运动本体为教学方法,以对运动状态的把握为基本教学内容的.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来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人格、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形成学生的正确的运动行为模式和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的教学目的.

意拳第二教程原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方法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责编 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