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竞赛与智力竞赛

点赞:27737 浏览:1305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为何我们热衷于死记硬背的知识竞赛,而不是调动智能的智力博弈?为什么我们习惯于单一结论,习惯于接受给定答案,心里装不了几个“为什么”.这是否与教育传统里非黑即白的思维惯性脱不了干系?


独具特色的各类知识竞赛节目现在依然是电视台提升收视的法宝.最近一个时期,汉字、成语类的比赛,还格外受到欢迎.

从1981年央视主办首届《北京市中学生知识竞赛》到今天,各地相似的电视竞技层出不穷.几十年看下来,发现记忆力较量要远多于智力博弈.所谓“知识竞赛”,实质为记忆力的比拼.尽管也有将其冠为“智力竞赛”的,那其实是对“智力”误读.

知识竞赛与智力竞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多选择比拼记忆力而非智力比拼与电视这一流媒体的传播特点有关.不论何种比赛,电视播出循时推进,稍纵即逝.耐咀嚼的、需要花些时间思考的比赛,也可以做,但往往费力不讨好.浅近、简单是电视传播的一个特点,这决定了其展现复杂的智力博弈要远远难于简单的记忆力较量.

再就电视节目的收视体验来看,“知识竞赛”也要轻松于“智力竞赛”,前者是yes或no的简单判断,而后者则往往要观众调动智能,积极投入,才可能收获欣赏乐趣.比如“辩论赛”即是在智力竞赛的范畴内,辩题皆为两可,选手表现之精彩高下取决于自圆其说的完满程度.换句话说,跟进后者是需要动动脑子的.可大多数人看电视是为了放松.累一天回到家,还跟着电视思考,纯属自找别扭.

另一方面,多选择比拼记忆力的“知识竞赛”,也反映出我们教育传统中非黑即白的思维惯性仍刹不住车.我们习惯于单一结论,习惯于接受给定答案,心里装不了几个“为什么”.

小时候看电影,总要问大人剧中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不是大人图省事,就是大人也不明就里,给出的答案常常好坏分明.看虚构如此,看现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时议人物,好时捧上天,坏时踩入地.这也是典型的两分思维+标准答案的恶果.

臧否难得客观的根本是缺少思辨精神,缺少思辨的后果是没有独立人格,两者互为作用、互为表里.跟风、盲从、随大流、人云亦云,这些问题的背后不只是勇气的匮乏,更多是“智力”的丧失.如此,我们的“知识”再多,也无益于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现汉”,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按照这个解释,各类“知识竞赛”之所竞只占“智力”一小部分而已.因此,若有人认为“记住”了便万事大吉,实大谬也.“知识”本身并无价值,只有当接受“知识”者“化学反应”出其他能力时,“知识”才显现价值.

也许“智识”比“智力”更能概括本文所指:“‘智识’指的不是知识,而是用以统领知识的智慧.即俗语所谓‘依智不依识’,唯以智慧为归依,才是真正重要的知识.或者说,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重要的.”

“智识”如何得以提升?某一类电视竞赛节目显然无法回答.但电视竞赛节目可以展现思考和探索方向,“知识竞赛”或“知识问答”不论如何变种,终究只是在致力于训练记忆力,而“智识”才应该是我们的终极追求.不是吗?

(作者系央视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