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术网络的实践

点赞:4128 浏览:144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网络出版为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难得的机遇,《体育学刊》杂志社通过搭建“体育在线”网络论坛1年多来吸引了数百万的访问量.为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基于对学术期刊网络研讨的探索与思考.组织网友参与“体育在线”网络论坛的“每周在线聚焦”活动,对如何构建长久、健康、有序的网络研讨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认为体育学术期刊组织网络研讨要做好前期宣传,选择合适的研讨主题和恰当的研讨形式,吸引更多人才的支持和加盟.

关 键 词:学术期刊;体育学术;网络研讨;“体育在线”论坛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108-05

互联网自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的互联网网民已经突破2.53亿,跃居全球首位.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科技进入了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期刊也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体育学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体育学术刊物,近年来杂志社不断探索网络出版的实践工作和发展模式,借以探索体育期刊网络出版之路.期刊的网络出版应坚持投身于实践,用从实践中来的理论指导工作,不断创新和提高怎么写作质量.为此,杂志社逐步搭建了门户网站、“体育在线”网络论坛和《体育网刊》电子刊物.杂志社3大网络平台根据自身特点,组织网友开展各种活动,其中尤以“体育在线”网络论坛“每周在线聚焦”板块开展的网络研讨,深受坛友好评,吸引了大量人气,体现了“办期刊精品,促学术繁荣”的办刊宗旨.

1 蓬勃发展的网络研讨

网络研讨是依附网络的产物,顾名思义是指网民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网络研讨有跨时空性与技术依托性、主动性与交互性、平等性与合作性、多样性及便利性等特点.目前依托科技期刊的体育类网络学术研讨的类别涵盖面广、形式多样,主要有:网络研讨网站,主要形式有校本教研网、区域性教研网、全国性学科教研网、国家综合教研网,如中国体育教师网、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网络学术论坛、体育在线学术论坛;学术团体博客圈,如体育工作者博客圈(q.blog.省略/tiyuol);应用即时通讯软件,如腾讯软件、MSN等.但是,纵观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在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中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权威体育学术期刊管理,涵盖各层次和学科,理论性较强的网络研讨还远未成气候,甚至可以说仍是空白.

《体育学刊》杂志社利用因特网的交互性这一特点,实现作者、读者、编者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为从过去单一纸质期刊向现今多平台数字出版物的转变和响应体育工作者学术交流的需求,《体育学刊》于2006年10月重组《体育学刊》论坛,创办“体育在线”网络学术论坛(以下简称体育在线),国际域名为.省略/.“体育在线”是以体育学术交流为主,休闲娱乐为辅的体育论坛,目的是为广大体育学者提供免费、便利、自由、权威的交流平台.体育在线通过自我创新,依靠人员和热衷体育学术研究的网友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管理.“打造体育学术最强品牌,聊体育学术,到‘体育在线’”成为论坛的口号,《体育学刊》的品牌价值和对体育学术的执着追求吸引了大批稳定的访问者.体育在线已经突破了体育期刊的视野,涉及中国乃至世界体育学术研究的方方面面,凭借《体育学刊》的品牌价值,“体育在线”吸引了大批热衷于对体育学术研究的网友.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有了飞速发展,时至今日,“体育在线”已成为体育工作者资源共享、友好交流、自由商榷的重要体育学术网络平台.借助杂志社开通的“体育在线”网络论坛开展网络研讨,从最初涉及体育教学,扩展到了整个体育学术领域,为杂志社带来了人气和效益.

2 学术网络研讨的价值

2.1 共享丰富多样的学术资源

一方面是素材的共享.网络研讨平台拥有经常保持更新且系统化的学科教学与学习资源库.这些资源以文本、表格、课件、流媒体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广大网友,网友可以非常方便进行浏览和下载,使这些资源成为共享财富,并能通过自我转化和有效整合,灵活方便地应用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实践,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当然,有些素材或许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版权等问题.

另一方面是观点的共享.“一块面包共享之后意味着面包的消失,但一种观点被共享之后并不会消失.一种思想或观点在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往往会激发受众产生新的思想火花”.网络教研参与者喜欢一起谈自己的最新研究,在做某个项目时觉得自己哪方面薄弱也常常形成话题在平台上讨论,大家贡献自己的知识储备,相互交流、学习,最终共同进步.

2.2 提供平等的学术研讨环境

网络独具开放性、互动性与即时更新等特点.网络以无中心的平行性、散发性网络架构实现网民之间交流平等,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文化的网民之间得以平等地交流.那么,这就决定了讨论者之间只有相互的辩论、思维的碰撞和达成的共识,没有语言的霸权与独断.“学术批评网”的创立者杨玉圣就曾说到:“网络空间以其近乎无限性、时效性甚至即时性、大众性或民间性的特点为学术批评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完全有可能更进一步地成为真正的学术公共空间.”在这种、平等的研究氛围中,参与者的研究积极性得以提升,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在讨论中利用“引用”或“回复”激发了参与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力求让自己的主见激起他人的共鸣.网络研讨构筑了专家与一线教师、理论与实践之间交流的立交桥,实现了学科融合、区域联合、多元文化对话,促进了教师专业性的提高.

体育学术网络的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学术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3 催生学术共同体

“共同体”一词在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有两种,这里我们所说的共同体是指“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有人认为,“所谓学术共同体,是指围绕一个专题,或者针对一个命题,不同领域或不同学科的学者共同参与讨论.学术共同体的最大特征是以兴趣为纽带,没有兴趣的靠边站”.网络教研实现跨时空、跨人群的交流互动,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的人员不仅仅囿于同一地区的、单一学科的教师和教研员,而是兼容来自四面八方、多学科背景的教师、教研员、教学专家以及在校学生,他们有着不的文化底色、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然而,尽管存在诸多差异与不同,他们常常对某一个(类)问题有着共同的研究兴趣与偏好,网络平台使得他们在平等、和谐、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远距离跨时空交流、争辩与互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深入分析和探讨同一个(类)问题,甚至长期致力于一个(类)问题而形成学术共同体.比如刘承宜教授提出的“内稳态”理论在“体育在线”论坛里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浓厚兴趣和热切关注,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理解,参与探讨该理论,并踊跃尝试将该理论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领域拓展.

3 “体育在线”论坛的“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

3.1 “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的形式

为引导热点话题,增强网络的交流性,提高网络学术研究层次,我们借鉴其他网站的经验,开展定期的、有组织的、规定主题的网络研讨,并在论坛开辟了“每周在线聚焦”板块,这也是我们今后着力加强和完善的研讨形式.

“每周在线聚焦”板块力争每周进行一次研讨活动,由1~2名论坛网友担任主持人.主持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结合当前热点选定话题、安排研讨时间,提前发布论坛公告并拟好研讨提纲,以便网友能根据主题、内容决定是否参与,并提前准备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进行时,参与的网友只需按照主持人的思路进行相应的回帖讨论即可.

3.2 “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的背景

1)互动、互利的发展理念.经过一年来的摸索,网络研讨逐渐形成了以“每周在线聚焦”为专区,以“体育在线”为平台,以《体育学刊》为品牌的发展模式,并形成了期刊、网站与网友互动、互利的良好格局.而这一大好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管理者一以贯之、统筹协调的发展理念.

首先,“体育在线”提倡的网络学术研讨,就是一个思想交锋、观点碰撞的过程,这正与《体育学刊》的办刊思想一脉相承.《体育学刊》以提高体育科研水平为己任,历来重视学术品位,重视追踪学术前沿,反映体育动态,促进文化传播,提倡学术争鸣,此种理念也有意无意地被转移和影响到“每周在线聚焦”的网络研讨.

其次,随着“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将有利于提升《体育学刊》的品牌价值,丰富其品牌文化的内涵,对期刊的销量、读者群培养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继而,又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读者群来进一步发展网络研讨.

除了考虑主办方的利益,我们还非常重视网站的社会效应和学术价值.论坛发展至今,管理者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眼光要长远一点,定位要高一点,要让网友感觉到在论坛里不仅仅只是闲聊、休闲,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知识、激发灵感、提升理论水平;进一步来说,我们要主动承担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促进体育学术繁荣的责任和使命,我们需要有这种眼光与自信!事实上,这种定位与实践已经初见成效.据统计,近几年来共有十余位版主、通讯员在《体育学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1篇,特别是“体育资讯”栏目发表的文章,基本由网络平台忠实“粉丝”完成,其中就包括在网络研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此外,网友们还积极投稿《体育网刊》,我们免费进行审稿、排版、邮寄收录证书,这些举措,既活跃了网络研讨氛围,又使得参与者提升了科研层次、扩展了科研视角,提高了论文写作水平,让网友们真正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2)浓厚的学术氛围.为迅速扩大网站影响力,提升网站层次,营造学术氛围,招揽骨干人才,《体育学刊》编辑部利用掌握的信息,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主动寻找、积极联系,诚邀作者、读者参与网络研讨,其中的热心人士还被吸收为网站的版主、通讯员以及研讨主持人.据调查,“体育在线”目前共有版主4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20人,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2人.各位版主的研究方向、兴趣与所负责的版块相对应,他们熟悉并基本上能够把握该领域的学术动态与前沿,能较好地引导版块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各版主都是自愿、义务担当的,他们为体育学术而来,把兴趣当事业做,怀着一颗平常心去为网站尽力,丝毫没有功利化的动机.其次,一大批《体育学刊》热心的作者、读者和学者怀着向学之心来到“体育在线”参与讨论.据论坛网友学历的调查:共有160名网友参与,其中博士14人,占被统计总数的8.8%,硕士89人,占被统计总数的55.6%.本科40人,占被统计总数的25.0%.这表明“体育在线”的受众群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每天,都有言之有物、观点独到、思想犀利的帖子在网站出现,或是学术随笔、或是科研困惑、或是教学心得、或是前沿动态等这让网站时刻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

3.3 “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的具体操作

从“每周在线聚焦”开辟以来,我们共开展了14期的主题研讨(表1),除有一期是网友自发组织的以外,其余13期都是由《体育学刊》的编辑、版主和通讯员组织并担任主持人.研讨涉及的话题范围广泛、贴近实际、素材丰富,加之主持人准备充分,各有所长,故深受网友好评,其参与热情也很高,14期的研讨共回复帖子2174次,查看33396次.

鉴于反响好,受欢迎程度高,为使网络研讨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从第6期(2008年10月13日)开始,“每周在线聚焦”由以前的不定期集中讨论改为每周进行一次集中讨论,并要求每位通讯员根据自身情况选定主题,至少主持一期研讨活动.

在研讨过程中,广大网友对研讨形式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考证,我们已初步建立起在线研讨流程(见图1).

此外,为帮助研讨的信息和成果能快速传播和分享,我们还建立了各种附属的网络研讨平台,如群、博客圈等.这些附属的网络研讨系统虽然本身能够独立开展网络研讨活动,但各有利弊:群难以形成直观的文本,多人发言时则会因跳频极快,导致参与者斟酌思考的时间少,使得讨论没有层次;博客的内存空间相对小,不便图片和视频上传,浏览速度较慢.我们在综合考虑和权衡后,决定把网站研讨、群、博客圈整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多样化的信息通道,形成了以“每周在线聚焦”为核心,以群、博客圈为附属系统的网络研讨模式.目前,我们具体的附属系统主要包括:“体育学刊群”、“体育学刊通讯员群”等5个群以及“体育工作者博客圈”(q.blog.省略/tiyuol),参与人数近千人.

4 完善“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的思考

4.1 选择合适的研讨主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体育领域中操作性强、热点、具有共性和争议较大的话题备受网友的欢迎和关注,如第1期讨论的《体育有效教学研究》话题就是当前体育教学的热点,点击与回复量分别达到6646次和280次,为在线研讨活动开了个好头.当然,作为一个学术论坛,我们也不能只进行体育教学研讨,只关注热点问题.对体育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理论问题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虽然此类话题可能受众较少,参与度也可能不高,但其潜移默化式地对体育理论的繁荣与传播,对网友理论水平的提升等意义不可低估.


4.2 加强网络研讨前期宣传

前期宣传的广度和力度是决定网络研讨受关注度的重要因素.我们除了利用附属系统、《体育学刊》以及《体育网刊》电子期刊进行前期宣传外,还经常到各大体育门户网站进行宣传与互换链接,其效果十分显著.今后,我们需要扩大宣传渠道,不仅要在体育界扩大影响,更要把扩展到教育界等其他学术领域,不仅要吸引行内同仁,也要发展圈外人士.当然,这需要以提升整个论坛的学术水平和层次为前提.

4.3 运用恰当的研讨形式

选择恰当的研讨形式,可以更好地挖掘主题深度,反之则会偏离主题,缺少思想碰撞与观点争论,甚至导致主持人自言自语.在研讨中我们已经运用过的主要形式有:(1)流程式,即按原定的步骤讨论,此法的优点是层次分明、逻辑性强.(2)提问式,即网友随意向主持人提问,主持人酌情予以回答.此法从整个过程看有点凌乱,但能解决大多数网友关心的问题,比如第4期的“体育留学面面观”话题我们采取的就是提问式,效果很好.(3)版书式,即主持人把事先准备好的文本内容粘贴到论坛上,供广大网友浏览,找出主要问题,然后讨论.此法利于主持人掌控并能深入探讨,因为这些素材一般是主持人的研究方向和特长.今后,我们将根据预设的研讨主题,事先征求主持人和网友的意见,然后选择和运用恰当的研讨形式,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进一步发展研讨主持人

“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活动中的主持人大部分时间是由《体育学刊》编辑、通讯员和版主担任.虽然在初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长远看来,若没有更多人才的支持与加盟,其研讨范围和内容将受到限制.为拓展研讨范围,也为让网友更好地融入论坛、参与学术研讨,我们鼓励更多的网友从被动接受变主动实践,踊跃争当主持人.

我们计划:首先,建立一个固定的研讨团队,团队应包多领域、多级别学校(大、中、小学)的教师,文化呈多元性.其次,主持人扩大到全体网友,只要乐于讨论,“体育在线”研讨团队将尽力协助,从而形成“网友(主持人)+在线研讨团队”的合作模式.再次,研讨成果归属权由“网友(主持人)+在线研讨团队”共同所有.

除此以外,我们还计划不定期地聘请业内的知名学者和权威人士来“每周在线聚焦”指导、主持.现实中存在“权威效应”,即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也正所谓“人微言轻、人贵言重”.虽然目前我们聘请和指定的主持人一般都是在体育领域有所建树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网友,但总体来看,“每周在线聚焦”还缺少在学术界、教育界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教授和学者的参与,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争取的重要方面.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研讨将是众多体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学习的重要形式.“体育在线”网络研讨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长久、健康、有序的网络研讨模式,首先是要有兼顾各方利益的宏观的发展理念、营造学术讨论氛围;其次是建立、完善一体化流程系统和依附系统;最后是有效调动网友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希望所有参与论坛、关注网络研讨的朋友,不管是版主、通讯员还是普通网友,都能伴随网络平台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充实.我们相信,在信息时代里,网络研讨必然为体育学术繁荣助力,为体育科研创新腾飞插翼.这,就是网络平台最大的价值.

[编辑:谭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