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我国农村体育述评

点赞:3364 浏览:97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体育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农村体育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内容广泛,研究队伍初步形成;但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深入的实证研究不够,发展对策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建议将农村体育置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观察,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深入实际进行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进一步突出农民的主体性,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开拓农村体育研究的新领域.

关 键 词:农村体育;农民体育;新世纪;中国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2-013l一05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的论断以后,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问题,进一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十六届五中全会,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这一系列农村政策的出台为农村发展,其中也包括农村体育发展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20世纪相比,我国农村体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值此新的发展时期开始之际,有必要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体育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梳理,以便为广大体育研究者全面认识和把握农村体育研究的现状提供借鉴,进而为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农村体育”、“小城镇体育”、“农民体育”、“乡镇(村)体育”、“村落体育”为“篇名”,利用中国期刊网索引收集到2000年至2006年5月有关农村体育的研究论文169篇.就研究成果的数量、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者的地域分布等方面对已检索成果进行归类分析,力求发现研究中存在的成绩与不足.

1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1.1论文的数量

农村体育研究成果的数量是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受重视程度的重要依据.为了比较,我们以相同“篇名”检索1979至1999年20年中有关农村体育研究成果只有53篇,且其中73%是1995年以后发表的.而新世纪以来的6年多,发表的相关论文有169篇.也就是说,新世纪以来的6年多的农村体育研究论文的数量是20世纪后20年间的3.19倍,增长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并且,新世纪以来有关农村体育的研究呈明显的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充分说明,体育科研工作者是紧跟党的战略部署的,是与农村体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

1.2研究成果的区域分布

新世纪农村体育研究中对省(市)自治区的区域研究较多,约占总论文数量的53.4%.从我国的7大区域看,多集中于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华中地区,其中以西北地区为主体的西部农村及农民体育研究最为突出,占总文献的20.1%;而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范围内的研究成果仅占总文献的8.3%.

形成研究范围较为集中的潜在原因:首先,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使边远、贫困的西部地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成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而东部发达地区,是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的先锋,成为小康社会农民体育发展的样板,研究具有示范性和可行性.两极性特征,吸引了研究的注意力,诱发了研究热点.其次,研究热点地区均是我国农村人口最多、问题相对集中、影响最大的地区,对这些地区农村及农民体育的研究具有代表性;而内蒙古、海南、新疆、云南、西藏和黑龙江等省(区)则是我国农村人口较少,较为分散,农村体育难于发展的区域.最后,差异较大地区间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和人才等资源分布不均,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1.3各区研究者人数及所属研究机构分布

农村及农民体育研究者主要来自高等院校.从地域上看,华东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占总研究者的76.3%,其中以华东地区居首,占总人次的34.3%,东北地区最少仅有4人次.华东地区农村发展层次较高,农村体育发展较好,且分化显著、差异较大,是农村体育研究的动力源.同时也是我国体育科研人才分布不均的真实写照.

作者所在机构以综合类和师范类高校占主体,为73.4%,体育学院占20.1%,而研究所和体育局仅占3%.这种情况说明,作为专门从事体育科研工作的研究所对农村体育问题研究尚没足够的重视,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缺位.

1.4论文类别

农村体育研究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较多.论文表述的方法有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研究及逻辑分析等等,但按社会学研究分类方法可归为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3类[1],农村体育研究中以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为主,而实地研究较少,仅占研究文献总数10%,特别是严格意义上的实地研究(个案)数量极少,只有1、2例.可以看出,研究方法的单一与规范性的缺失,使农村体育研究方法层次以反映现象的、表层的调查研究为主,而具体深入的可以发现深层问题的实地研究过少.


就研究对象而言,反映多层次性,主要体现为宏观笼统农村及农民的体育研究、反映省(市)自治区总体农村及农民的体育研究、对小城镇农村及农民体育研究较多,其中以宏观的农村及农民体育研究为主体的论文,占成果总数的62.7%,而对广大农要聚集地的村落体育研究最为薄弱.

1.5主要研究领域与代表性学术观点

(1)关于基本概念研究.

农村体育基本概念体现在对“农村”、“农民”、“农村体育”、“农民体育”、“村落体育”的认识上,在绝大多数的研究中,都有忽视这一前提性研究的现象.因而研究出现相互矛盾或结论相反的问题,出现了谁是农民,哪里是农村的争议.对于这一重要问题研究的只有3篇论文.反映出农村体育研究的科学性、严密性还有待提高.吴振华、田雨普[2]一认为“那些以农业为主要生计,以村庄为长期居住地的那一类人才可称为真正的‘农民”’;而曾理[3].认为,农村体育是指“在农村地理范围内,以农村人口为参与主体所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包括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鉴于现状的复杂性和研究的必要性,有研究者提出“农村应该有广域农村、中域农村和狭域农村之分”[4],应根据不同研究需要对农村的范围进行界定.

(2)关于农村体育发展地位研究.

学者们对农村及农民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比较趋同,农村体育涉及到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多方面.体现在“提高农民体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有利于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能够缩小城乡的差距及有利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5];“有利于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等方面”[6];“农村宗教与体育活动具有相互促进、健康发展的作用”[7].

(3)关于农村体育管理研究.

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问题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多数学者认同“县级政府要依法治体、统筹安排;县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抓好农民体育协会;镇乡要建立健全文化体育站;村要建设好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室;农民体育协会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管理模式,采取“以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各级行政组织的主渠道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处理好行政组织和农民体育协会的互补作用”[8].从研究者的观点可以看出目前农村体育管理主体为农村基层政府,农村体育社会化远未形成.

(4)关于小城镇体育研究.

小城镇体育也是农村体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与我国小城镇理论研究及小城镇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具有密切的联系.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城镇体育的性质、小城镇作为推进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依据、小城镇体育的作用等方面,如小城镇体育与社会控制的关系、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乡镇体育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小城镇体育是寻求农村体育发展突破口,发挥小城镇相似度检测地位优势,实现农村城市化的需要”[9].有研究者提出乡镇体育发展应建立在初级阶段理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现代体育的发展目标等多重依据上.

(5)关于农村体育消费研究.

农村体育消费是近两年学者们开始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农村体育消费所持观点各异,如“农村体育消费是基础性、根本性消费,具有丰富生活内容、娱乐身心,增进身体健康;活跃体育消费市场,促进相关体育产业发展等,是体育消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10];“农村人口几乎没有体育消费”[11];“农民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后,体育消费数量将更多地依赖于体育观念、意识和周围体育集体化环境”[12].

(6)关于农村体育现状研究.

有关农村体育现状调查是所有研究成果中比例最高.

农村体育人口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人口现状、体育人口偏少的因素等方面,如“农村体育人口为0.63亿,只占农村人口总数的7.13%,且农村体育发展术不平衡,死角多,是群众体育的难点”.农村体育人口偏少的主要原因“体育意识与健康观念的制约;经济收入的制约;政府投入与组织措施的制约”[13].

对场地设施调查也为数不少,89%的研究成果表明农村体育场地存在相对量较少,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如“政府投入少与组织措施不完善”[14];“我国农村人口占70%,仅有20.2%的体育场(馆)建在农村”[15];学者对农村体育现状“总体上看我国农村体育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体育文化需求”[8]及“锻炼时间多集中于春节、集会等节日;锻炼项目单一,以篮球、跑步、棋类占97.2%”[12]的观点趋同.

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的观念4个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的体育观念淡薄是核心影响因素,以经济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最为显著;农村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县以下的行政机构中管理体育的部门甚少,且许多县区和乡镇撤消了体育部门,挂靠在门、教育部门或卫生部门”[16].

(7)关于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学者们对农村体育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体育的发展的策略与原则、管理模式、农村体育消费等方面,分析总结后可归为3种类型.

第一类为内驱型,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农村体育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增强体育锻炼观念为前提,只有农民自身有强烈的体育需求与科学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发展农村体育,是必要的先决条件;如“要想真正解决农村体育问题,不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那无异于痴人说梦”[17].

第二类为依赖型,此类观点主要表现在农村及农民体育的发展依赖于国家各级政府的扶持、各类政策法规的完善、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就农村体育内部环境而言,主要依赖于农村体育的物质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经费资源的丰富程度,如村、屯的体育应依赖小城镇体育的发展;如“立足乡村本土体育事业的建设将是和城镇化并行不悖的两条发展道路”[2];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发展思路为“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体育;大力开发农村体育资源;发挥地区特色和民族优势;强化政府职能,健全组织机构;推进农村教育和体育的社会化进程”[18].

第三类为综合型,指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中,依据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情况,适当融入农村体育建设,逐步地转变农民的体育观念,在农村各方面发展较为成熟时,农村体育也建设了与农村社会融为一体的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如“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乡镇以小城镇为切入点,并首先从县城有条件的建制镇实现突破”[19];“农村体育发展的动力要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计划推动;二是农村居民自下而上的需求拉动,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农村体育发展的整体动力”[20].

以上3种类型无优劣之分,重在于适用性,如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应以第一、二种类型为主,发达地区以第三类型为主,3种类型之间不是绝对与孤立,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此外,卢文云提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小城镇体育发展模式、民族体育发展模式、体育旅游发展模式、体育扶贫发展模式”;李会增提出冀东小城镇体育发展的旅游体育型、企业体育型、园区体育型、家庭体育型4种模式.

可以看出,关于农村体育未来发展上,学者们趋于多样化和多类型的观点.

2新世纪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评价

2.1农村体育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研究队伍初步形成

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已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成果数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新世纪以来,参与农村体育问题研究的作者已多达237人,参与的单位已有54个,可见,农村体育已成为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以各类高校为主体的农村体育研究队伍正在形成并不断壮大,国家体育总局增设的25个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加强了对农村体育发展的研究力度,研究中心研究所及体育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对农村体育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社科规划立项中有关农村体育研究的项目逐渐增多,一些项目甚至被列入国家重点规划课题,农村体育研究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2研究内容广泛,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农村体育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多集中于农村体育现状、管理、运行机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等层面,总体覆盖率较高.从发展趋势上看,研究领域正从集中于小城镇体育、农村及农民体育现状调查向农村体育人口、农村体育产业及农村体育基本理论等方面渗透.

归纳分析发现,研究还具有相当大的初级性、重复性,描述型、总结性的研究成果偏多,表面性观察和定性类、论述类文章较多;农村体育研究中甚至出现对某些问题一哄而上的现象;由于积淀和储备不足,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研究体系尚未形成,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模糊,基本术语界定不一;对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背景理解不透,对农村体育的历史、性质、特点和功能等定性的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多数研究成果仍局限于原有体育理论知识的运用;科学的、具体的定量研究很少,多半是宏观地、笼统地论说农村及农民体育的意义和现象.如在各自不同的调查标准下,反映各我国、省(市)自治区总体农村及农民的体育现状研究较多,约占成果总数的62.7%.

2.3远离农村研究农村,深入的实证研究不够

现有的农村体育研究中,以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为主,实地研究法运用不充分,由于调研的时间不一、地域和农村层次不同、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及统计调查变量差异难于掌握等因素的影响,调查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因而成果的说服力不强.由此而提出对策建议显得乏力.

我国南北地域差异显著,东西经济发展差异悬殊,农村县、镇、乡、村的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因而,农村和农村体育的地方性特点突出,研究必须深入实际,进行扎实的、具体的实证研究.这其中,对广大农要聚集地的村落体育研究更显重要,因为他们的情况更具农民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最为薄弱,统计结果表明,以往的论文中,真正深入具体的村落体育实地个案研究几乎没有.此外,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比性研究成果极少,特别是缺乏对历时性纵向对比和现时性横向对比研究,如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对比研究,同一地区不同时段的比较研究等.

2.4发展对策研究较多,但可操作性较差

多数研究成果在文献资料和大范围抽样调查情况下,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对策与建议,如加大国家投入力度,政策扶持与导向,加大农村体育宣传等等,也有提出利用农村学校体育资源优势、与农村文化站相结合发展农村体育等开发性建议.但是,总体而言,多数研究成果仍围绕农村体育开展的重要性,在体育活动开展的经费、场地设施、管理等方面,根据城市社区体育模式推理农村体育的发展,提出有创见的、具有实施可行性的对策措施较少.而对特定地域农村体育的具有实际价值、可操作性强的针对性的对策较为鲜见.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人员多数按照上级的指令和布置来开展农村体育,自主开发意识和能力较为缺乏,急需在对特定地域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因此,转变学风,脚踏实地地为农民怎么写作是目前农村体育研究中的突出问题.

2.5农村体育研究地域分布呈现非均衡性

对论文的统计可知,从经济与社会发展层次分析,社会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研究好于落后地区的研究;国家扶持力度大的农村地区体育研究好于其它地区的研究;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农村体育研究好于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研究.科技文化发达、研究机构集中的地区研究好于资源缺乏地区的研究.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的农民体育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以及社会体育研究机构的分布不均等原因,形成我国农村体育研究对象以华东地区和西部地区农村为主,农村体育的研究者也集中于华东和华中两个地区,这种不平衡性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科研力量要优越于西北地区,而农村体育的研究数量却大大落西部,这其中尽管原因不一,但是,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量不多,不能不是重要原因之一.

3对农村体育研究的建议

3.1要将农村体育置身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研究

新世纪以来,关于全面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等国家相关方针政策陆续出台,指明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方向、路线和步骤,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根本保证.所有这些构成了农村体育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农村体育研究者必须改变就体育谈体育的积习,认真学习和领会党和国家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洞悉农村社会发展的动向、潮流与时机,把握不同地区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总体上把握农村体育发展的态势,才能开拓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农村体育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针对相当数量的体育工作者不太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的实际,强调关于农村改革方针政策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提高农村体育研究质量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体育科技队伍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的需要.

3.2运用多学科知识,对新农村体育进行综合研究

随着农村发展观念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的演变,农村体育作为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整个发展体系的一个环节,必将与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卫生、教育、医疗融为一体,必将由单纯的开展体育活动逐步深入到农民的思想、观念、身体、心理、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因此,对农村体育的研究必须改变从单一的学科角度进行分析、从表浅的笼统的观察分析上入手研究的现状,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出发,综合运用与农村、农民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实行多学科的渗透与交叉,其中要特别强调自然科学的共同介入,强调必要的、精确的定量研究,这样,才能全面认识与把握新世纪农村体育的特殊性,才能开拓出农村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领域.

为便于农村体育调查数据的普遍适用性,对农村体育研究涉及的调查变量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与规范,统一界定下的基本术语与概念是建构农村体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能促进农村体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为农村体育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托.

3.3以农民研究为中心,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

农民是“三农”的主体,也是农村体育研究的主体.无论是村落体育研究还是小城镇体育研究,最终的落脚点均应为农民.我们的一些农村体育研究,农民的核心地位不突出,往往只见活动,只见过程,而不见农民,不见农民的身心变化.一些研究的出发点是如何提高农村体育工作的业绩,如何培养出尖子运动员等等.因而,脱离了研究的主旨,背离了农村体育研究的方向.要特别强调通过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农民的体质、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从而为推动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怎么写作.因此,对农村体育组织、农村体育政策、农村体育管理以及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的研究必须围绕农民进行,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农村的特点与农民的实际需要来切实地研究农村体育,把农村体育这一“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21],并以物衬托人,怎么写作人,突出农民在这一社会事实中的主体地位.

3.4适应新农村建设,开拓农村体育研究的新领域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作为“全民健身体系”组成部分的农村体育肩负着新的重要使命.农村体育研究应当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体系,学习的战略部署和基本要求,并结合农村实际适时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展农村体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探索出不同于城市的自己的发展道路”.随着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学者们对农村体育问题研究的深入,农村体育研究领域将不断拓宽,一些新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如农民文化的充实与体育观念的更新,农民心理与农村体育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体育发展地位,农民T外出现象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农村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结合,农村文化组织与体育组织的协作关系,以及分散布局下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等问题等都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农村体育理论成熟所必须经历的研究过程和必须探究的研究领域.【编辑:李寿荣】

新世纪我国农村体育述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体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