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高龄打网球

点赞:6985 浏览:30644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半个世纪以前,清华大学蒋南翔校长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激励了无数的清华学子.直到今天,黄克智院士已经健康工作60余年了.

80高龄打网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清华大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勤于锻炼,增强体质

每天清晨天刚微亮,在清华大学南面的中老年网球场上,就有不少老同志开始打网球,如此的运动,他们风雨无阻地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在这个健康、团结、快乐的集体中,有一位白发长者:他是这个老年团队中年龄最大(82岁)、球龄最短(10年)、球艺进步最快(这是球友们公认的)、坚持最好的(几乎不请检测)的好队员.要问这位长者是谁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黄克智先生.

黄克智院士今年82岁,他从40岁开始坚持每天清晨跑步,一跑就跑了26年,累计里程估计已绕地球好几圈了.当他66岁时,有人劝他老年人锻炼方式以太极拳最适宜,于是他66岁开始学习太极拳,并把杨氏、陈氏等各式太极拳都学了一遍,这样坚持了几年,他又发现太极拳对他来说运动量不够,虽然自己已到70高龄,但精力还是非常充沛,体力也比一般同龄人要好.于是黄克智又想给自己加码,换个运动量大些的锻炼方式――在古稀之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初级游泳班,和一批孙子辈的小学生们在同一个游泳池内接受从零开始的训练;游了2年,他又感到不满意,这次可不是锻炼的方式,而是时间不合适(因为清华游泳池只有中午对老年人开放),游泳一次几乎要花掉他3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这让他觉得时间上付出太多,必须另找出路.于是在72岁高龄时,黄克智又干了一件让人吃惊的事―学习打网球.从那时起,他每天坚持,至今已10年有余.按照黄克智自己的说法:“这是我最后一次选择,网球给了我极大的快乐,那就是健康与友谊.打网球,这也是我最满意的一次选择.”

自从坚持打网球以来,黄克智自己觉得受益匪浅.体重减轻了,大肚子消失了,原有的三高老年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都控制住了.虽已82高龄,但他精力充沛,目前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满负荷地工作.当黄克智尝到了坚持锻炼的甜头,他就觉得必须把这件事告诉年轻人,让他们认识到坚持锻炼,注重健康要从年轻时做起.于是他一方面教育自己在国外的两个儿子,要求他们每天锻炼.现在在美国当教授的儿子,也和他一样带着妻子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黄克智自己早晨和夫人(77岁)每天打网球1小时,他们真可称得上模范的锻炼之家了.另一方面,黄克智动员工作组里的年轻人参加锻炼.介绍他们参加网协,帮助他们联系球场;起步时,帮他们配置球拍、网球;亲自上场检查他们出席情况,有时他自己也会充当教练.

自从打网球以来,黄克智夫妇感到晚年生活十分充实.这是一个非常快乐、和谐的团队.真如他自己所说:“打球增强了我的体质,增加了快乐,增进了友谊,保证了我精力充沛的一天工作.”

健康是工作成就的保证

现在许多同志,人未老,心先老,只要一退休,就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快结束,手脚懒了,不愿动了,头脑懒了,不再考虑问题了,于是真的很快出现老态了,并且各种老年病也相继而来了.在黄克智身上永远看不到“老的心态”――他自己从不服老.黄克智的一生,是不停学习、不停研究新科学技术的一生.

他的生活十分规律:清晨4点半起床就开始工作1.0~1.5小时,然后迎着晨曦前往球场锻炼1小时.出一身大汗,回家洗澡,吃早点,然后休息半小时,上午9~12时开始工作.午睡1.0~1.5小时后,下午3~6时工作,傍晚6~7时散步.晚上除了特别任务,黄克智一般不工作,弹1小时钢琴,晚10点开始准备休息.目前他的生活非常单一,除了工作就是打球,对于社会上的花花绿绿新闻,从不关心.他常劝有些年轻人,要看准目标,努力地、安心地工作;要做到功到自然成,不要太刻意地去追求回报,否则自己活得很累,别人还不见得对你很认可.


由于黄克智一生不懈地努力,他的工作成绩显善培养了77位研究生(两位已当上中科院院士,两个学生获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过40余项国内外学术奖;出版过7部教材与专著,300多篇学术论文.他自己在学习上从不满足,永远要向新的学科领域进军.平均每10年他都要更换一个新的学科方向(而且在每一个学科方向都作出了出色的成果),紧紧跟上国际先进水平.在上世纪60年代,黄克智主要研究壳体理论;70年代研究压力容器;在改革开放后,他主要研究断裂力学、宏细观力学等新领域;80年代黄克智研究智能材料相变力学,成功地与他的学生根据热力学、细观力学和材料相变物理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相变本构模型,解释了屈服应力依赖于温度曲线在转变温度处的异常现象,并应用于陶瓷的相变增韧.70岁以后,他转向了微米力学和纳米尺度力学的研究,并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中,与合作者发现或创造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理论.他在国际顶级力学杂志中发表的论文,多次在每年超过9000篇力学论文中被引用率位列前10名,获得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E)2004年唯一Melville大奖.80岁以后的他,又开始转向可伸展电子元件的力学,我们相信他在这方面也一定会取得好的成果!

由于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的突出表现,黄克智连续获得了多项奖励,包括清华大学2004―2005年度首届突出贡献奖,“首届孺子牛金球杰出奖”,“国家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三等奖(各两项)”等奖项.在80华诞之际,黄克智荣获“2007年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称号,2008年11月5日,黄克智又荣获第四届全国老教授协会“科教兴国贡献奖”.

以上提到的是他个人的一些成果,但正如黄克智自己说的:“我认为我最主要的成果是我以一生的努力,和其他老师一起,带出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水平、团结向上的学术骨干队伍,在清华大学形成了一支实力比较雄厚的固体力学博士生指导力量.”

黄克智所说的这个集体,现有正副教授23名(平均年龄在40~50岁之间),他们是1993年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唯一的一项工科教学特等奖(《固体力学重点学科建设与高水平博士生规模培养》)获得者.连续两届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力学创新群体奖励.他们为我国的教学、科技领域输送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每年培养输送50多名硕士和博士,发表上百篇的SCI学术论文.年轻教师每年都获不少国际及国家级学术奖励.全国每年评出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以来,力学领域总共18篇.清华固体力学占其中9篇.年轻人才不断涌现,他们的成员个个都是干劲十足、蓬勃向上.黄克智常说:“有了这样一支强大、团结的队伍,我们力学学科已经后继有人,在我退休告老的时候,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黄克智的成果,绝大部分是50岁以后得来的.这是因为他一生从未中断过学习,也没有浪费过时间,平时的涓涓流水、点点滴滴终将能汇成江河.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保证了现在82岁还能全负荷地工作.黄克智说:“我这一辈子值得自豪的是: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我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科学和祖国.”他还奉劝大家,重视锻炼,行动起来.老年朋友们,中青年学者们,锻炼不分年龄、不分早晚,只要你有决心,一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