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和进展概况(综述)

点赞:19720 浏览:847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关 键 词超声检查妇产科诊断治疗

超声检查作为妇产科临床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尤其在产科方面是唯一,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作用,为妇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产科胎儿畸形的筛查、胎儿发育的评价提供可大量信息,也是监测优生优育的重要方法[1].它的应用推动了妇产科检查和诊断的发展,合理正确应用这些技术是超声临床医师的新课题.

妇产科超声检查途径的发展

超声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包括超声探头的进步和晶片制作工艺的改善,使得超声探头逐渐缩小.因此,妇产科超声检查途径也从原来的单纯腹壁超声检查发展到目前的多种检查途径,包括经超声检查、经宫腔超声检查和腹腔镜超声检查.

检查前患者准备:经腹部超声检查时,膀胱需适度充盈;经超声检查是,需排空膀胱;经直肠超声检查,需排空大便;经会阴超声检查无需作特殊准备.经超声检查对完整的女性、严重炎、月经期、老年性萎缩以及畸形者受到限制.盆腔肿块>10cm者因TVS显示范围有限,需联合应用经腹部超声检查方法方能获得充足的诊断信息.经直肠超声:常用于未婚女性或老年性萎缩、畸形等,其特点类似于经超声.由男医师操作时,应有1名女性医务人员或患者亲属在场[2].超声检查也从原来的单纯诊断检查,发展到日前的治疗超声(介入性超声)和超声协助治疗的目的.如腹腔镜超声探头的临床应用,其主要的目的是协助临床手术中的治疗、发现脏器中微小病灶、增强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手术损伤.

实时三维超声临床应用对妇产科疾病诊断产生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已开始探讨发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应用于临床的新的超声诊断技术.其发展过程包括早期仅在屏幕上呈现3个不同的平面图像(C型超声),即分别表示脏器的纵切面(A平面)、横切面(B平面)和冠状切面(C平面),到F切面的建立(F型超声).目前,应用在临床的实时三维超声不仅具有上述功能,而且组织器官超声图像切面的立体数据库在计算机的帮组下进行三维重建可获得组织器官的任何超声切面图像.

三维超声最大的优点是:①超声扫查的标准化:三维超声通过对某一脏器的扫描,获得器官的立体超声图像数据库,可使超声扫描程序化、标准化,将超声诊断专家从繁忙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淡化超声检查手法的差异,从而简化超声扫描的培训要求;②三维立体超声图像数据库的存在,有利于超声远程会诊、资料回顾性分析及教学;③不同超声图像切面的获得,消除了绝大部分超声检查的死角,从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三维超声是建立在二维超声基础上的,其不足之处是图像的质量同样受二维超声的限制.三维重建功能目前仍不完善,仅表面重建技术较为完善,其他重建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

实时三维超声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中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是通过超声医师在临床实中不断发现和发展的.根据三维超声形成的原理,目前实时三维超声的应用一定要建立在二维超声基础上,通过三维超声显示弥补二维超声检查时的空间关系显示不足等情况,从而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更好地怎么写作临床工作.

应用三维超声测定容积的方法,可准确测量子宫内膜癌的容积大小.该指标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而在三维超声出现之前,尚无一种方法能准确测量子宫内膜癌的容积.文献报道以子宫内膜容积>13ml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准,其敏感性高达100%,特异性98.8%,阳性预测值91.7%,均明显高于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时上述三项指标的值.三维能量多普勒对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判断及浸润程度的判定也有与二维比较非常有意义的临床价值.曲侠等报道的32例患者中[3],发现子宫畸形12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子宫内膜癌5例,1例宫内置二节育环.

三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在产科的应用是最为广泛和成熟的领域,通过胎儿面部等体表三维超声显示,可以弥补二维超声检查的空间关系不强的缺点,同时可以减少因为二维超声过快造成的漏诊,扩大超声的观察视野.诊断胎儿畸形:胎儿面部观察是高危妊娠超声检查的重要部分.其次先天性面部异常,通常是染色体异常或胎儿其他异常的一个指征.李丽娟等对143例胎儿进行颜面部三维超声成像[4],获得胎儿颜面表面三维图像133例,成功率93.4%,133例已成像胎儿中,颜面正常儿115例,颜面畸形儿18例,其中颜面单发畸形11例,颜面多发复合畸形7例,经三维成像正确诊断,颜面畸形16例,漏诊2例,三维表面成像诊断胎儿颜面畸形的敏感性88.9%,特异性100%.多平面三维超声和胎儿心脏三维超声的应用,为胎儿内脏器官的全面评价和观察提供了条件,尤其在产前诊断和胎儿发育异常的筛查中,利用三维超声可以快速、全面地对胎儿各检查脏器进行评价.关云萍等对263例胎儿心脏三维超声研究[5],263例胎儿中,179例成功获得心脏的三维立体图像,成像率68.1%,其中发现胎儿心脏畸形9例(单心房1例、单房单室永存动脉干1例、单心室2例、法四2例、房缺1例、室缺2例).

目前,三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在产科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临床和超声医师的认可.但随着对该技术应用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会不断的被发现,从而在产前检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介入性超声的发展

介入性超声已经广泛应用在妇产科领域,其特点是在创伤极小的情况下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为临床提供了不可低估的使用价值.介入性超声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在妇产科领域已有较大的发展,经超声引导下穿刺又为妇产科介入性超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妇产科领域,超声诊断作为穿刺定位的工具已有较长的历史.早在60年代,超声定位已应用于羊膜腔穿刺、注药等方面.目前,介入性超声的应用范围较广,在超声监视下可完成各种穿刺活检、抽吸、注药等操作,经宫腔手术,羊膜腔穿刺等等.超声检测卵泡发育及超声引导下穿刺卵泡取卵,是“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超声引导下盆腔肿块穿刺,不仅可用于明确诊断,还可用于治疗,如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和宫角妊娠的胚囊内穿刺注药;卵巢内膜样囊肿、中肾管囊肿、盆腔腹膜囊肿(即包裹性积液)等的穿刺注药;恶性肿瘤瘤体内穿刺注入化疗药等.在超声引导下羊膜腔喘息取羊水已普遍应用.在此基础上,可对胎儿作宫内介入性诊断或治疗,如脐血管穿刺取胎血或输血;对胎儿脑积水、肾积水、胎儿胸腹水等作羊膜腔内引流;对胎儿皮肤、肝脏的活检以诊断某些疾病.超声引导下经宫颈吸取绒毛或经腹壁、穿刺取绒毛,是产前诊断的一个方法.宫腔内超声近年来亦应用于临床,发挥了它的优势[6,7].

超声造影技术对妇科疾病诊断的影响

超声造影剂和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为超声观察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和微灌注创造了条件,超声造影已经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应用,其在妇科领域(尤其卵巢肿瘤)的应用也已经起步,必将在二维超声基础上为妇科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检查手段和更加丰富的信息.

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和进展概况(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超声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以SonoVue为代表的超声造影剂是一种含氟烷气体包绕磷脂的微气泡造影剂,微泡直径2~5μm,通过静脉滴注可以通过肺循环和微循环.因此,可用来评价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和组织血液循环.在妇科的应用主要为评价子宫和卵巢的良恶性疾病,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研究发现在静脉滴注造影剂后,正常情况下子宫肌层快速充盈,并向内膜层延伸,卵巢在子宫肌层充盈的同时显影.造影剂在子宫和卵巢内正常充盈和廓清的时间序列有一定的规律,从而为诊断或鉴别疾病提供了依据,而且充盈强度的变化在不同疾病状态下也会产生一定的区别.在二维超声和彩色超声的基础上,超声造影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对肿瘤的鉴别能力,该技术的优点表现为可显示组织器官的微灌注:彩色血流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简便易行的影像检查,已广泛用于评价肿块的血管,其主要观察指标为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肿瘤内血管的分布,但彩色血流血流成像对肿瘤内小血管、低速血流、或较深部位肿瘤内血流的显示仍有一定局限性.而造影剂微泡可以增加超声的背向散射信号,提高微血管内的回声能量,显示微血管内血液灌注.


虽然通过评价造影剂在组织中的显示序列、持续时间、廓清时间和充盈强度等在鉴别妇科良恶性肿瘤中有一定的价值,但目前临床上应用超声、彩色超声等技术对鉴别该方面疾病的价值已经较大,应用超声造影以后并不一定能增加诊断价值.而且,超声造影区别卵巢良恶性肿瘤时,所选择的病例可能二维超声和彩色超声已经能做出诊断.因此,作为超声医师应该寻找该技术的更大应用价值.如卵巢恶性肿瘤时大量新生血管的形成,超声造影可以显示该血管的存在,但在恶性肿瘤时并非每个实质性区域都有大量新生血管的存在(坏死区域),超声造影可以发现富血管区域,对指导临床医师术中选择组织活检或冰冻病理检查的部位可能有一定的价值,是值得临床探讨的问题.

由于受到造影剂的物理性能等影响,关于造影技术在产科的应用,应该十分谨慎.从造影剂本身的限制而言,除受造影剂不能通过胎盘循环经母体进入胎儿血循环的因素外,造影剂本身是否对胎儿有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姑且超声造影技术在妊娠时期的应用仍未开展.对在妊娠期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发现和诊断妊娠疾病或胎儿异常的研究,应进行严格的科研论证和药物毒性研究,并应该注意问题[8].

总之,三维或实时三维超声、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更多的应用价值有待广大的超声医务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发现,相信随着这些新技术在临床的不断应用,其可使用的领域会不断地扩大,并提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人类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为进一步推动母婴保健及计划生育的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