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国外

点赞:11629 浏览:5364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去年暮春三月,我访问了泰国、美国和加拿大三个国家.主要活动有两个内容:一是讲课,传道授艺;二是诊病,析疑治难.在改革开放中,各行业大都以向先进国家靠拢为目标,但中医中药则不然,凡涉及中医中药的领域,是向中国看齐.他们需要我们,他们尊重我们.在国外会深深感受到中医的自身价值.

这次访问的第一站是泰国,旧名暹罗,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这里有不少中国血统的泰国籍人和华人.上海市名中医门诊部认识到中泰文化的渊源,在中泰两国卫生界的领导支持下,率先在曼谷成立了分诊所,私办公助.中方负责提供技术怎么写作,每月支付一定的工资,3个月轮换一次,供往返机票、膳宿.诊所内从挂号、诊疗、配药、煎药一条龙怎么写作,态度热情,疗效又好,不仅受到旅泰华侨的热忱欢迎,也深受泰国人民的热爱.开办仅3个月,又在中心地带再次设立分支诊所,因中华文化渗透到泰国各个阶层,上至朝野皇室,下至黎民百姓,对中医颇为信仰,业务历久不衰.市名中医门诊部的医务人员已轮换了两次,时间短,效益好,参与者乐此不疲.

中医走向国外,不仅是以独特的中医技术为病人解除痛苦,还为沟通文化、增进友谊起到积极作用,兹有两事可证:

我两次去泰,找我的多属疑难杂症,门诊门庭若市,寓邸户限为穿.泰国空军司令玛纳陆卡宗上将,有一儿子阿拉亚,年方十二,患有大脑发育不良合并“癫痫”,言语不停,手舞足蹈,多方医治均无效果,合第甚以为苦,央我诊治.患儿形貌正常,多言语,好动作,我辨证为痰瘀阻于清阳之巅,因脑为清窍之府,纯者灵,杂者钝.治疗应该化痰祛浊.处方以鲜橄榄1000克,文火熬糊,去核,入白文冰500克,明矾250克烊化收膏,每服1匙,1日1~2次,仅1月,病竟大瘳.我第2次去泰时,上将全家都来机场迎接,将军夫人声泪俱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随来的有官员、士兵.除了没有仪仗队外,可称“国宾”待遇了.医病也能医心,此言不检测.在泰仅几日,将军供车,供导游,供保镖,临别还在机场设宴欢送,有十几位文武官员作陪,将军在宴会上说“我要发扬中泰友谊,我要发扬中华文化.”心悦意诚.中医走向国外不仅是医病,还为政治带来影响,此事可作佐证.

还有一事可记,泰国著名首席歌星坤嘉闲先生夫妇,因冠心病经治缓解,产生友谊.适他为曼谷希望工程举行义演音乐会,邀我坐贵宾席,登上舞台互赠鲜花,他将我介绍给观众,称我为“伟大的中医,来自伟大的中国.”并以我的名义为希望工程赠泰币10万元,为曼谷媒介热情赞扬.

这次去美,是应第3届传统医学大会之邀,在大会作《血液病的中医治疗》专题发言.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傅世垣院长与朱杰同志也出席了这个会议,分别作了介绍祖国医学近年所取得进展的报告.我与他们都分别获得了荣誉奖状.执行主席、美国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罗志长博士告称,近年来美国中医界利用国人向往出国的心理,纷纷筹办“传统”“世界”“国际”等五花八门的会议,以大奖、优秀、世界名医等奖品、奖状作诱饵,向国内大肆招徕.以加州为例,4月份竟有五个会议同时举行,鱼龙混杂,尽管收费高昂(每人包括来往机票收取美金3000元左右),参与者不乏其人,已引起美国移民局的注意,签证控制从严,故其中一个会议到会者仅十几人,不得已改座谈会.根本没有学术交流可言,最后招待他们参观了几个游乐场所而告终.这种畸形现象,希望国人切莫上当受骗.

中医在国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血压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美国加州执照医师,有个再教育的良好传统,即每位执照医师规定每年需接受再教育30个学分.我这次携去两个讲题:《血液病的中医治疗》与《痛症的辨治》,均为授学分的题目,听者踊跃,座无虚席.他们因业务的需要,学习态度认真,热情高涨,这种再教育的方式,也值得我们国内学习.为了了解学校教育的情况,我曾经去加州一家最大的中医学校――萨姆拉东方医科大学讲了一课.当我对一例高血压病案从体质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气血论治,理法方药等方面层次分明的剖析后,学生们口呆目瞪,因为他们理论结合实际不够,对正确的诊疗决策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还搞不大清楚.课后一位老师即要求我同意她带学生来上海实习.我也感觉到罗院长之所以要办学校、办医院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美国所设立的中医学校大都存在一定缺陷,即课程设置不够全面、系统,师资力量单薄,实习不到位,教课侧重针灸等,主办的也不全是中医从业人员,纯以营利为目的,学费高昂惊人,一般每月需美金2000元左右,但参加的学生仍不少.基于中国医学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学校毕业即能取得执照考试的资格,故美国人就读的比例也很多.这类学校毕业的是不是算中医起码不能说是个完整的中医.从维护中医的全体思想出发,在美国能筹办一所较完善的大学是完全必要的.

60年代的入室弟子丁和君医师,是杏林泰斗丁甘仁的第四代传人,在美国开业颇具影响.她也认识到中医教育的重要性,有志在美增复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原为丁甘仁氏创办,该校学生均为一时硕秀),为振兴中医作出贡献.我将全力支持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