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点赞:15921 浏览:696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已成为治疗缓慢型心律的主要手段.它适用于各种严重缓慢心律失常伴有症状且已不能恢复或有加重发展趋势的患者,是治疗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功能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随起搏术的快速发展,接受起搏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本科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20例,现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感悟报告如下.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内科学护理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本科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20例中,男76例,女44例平均年龄28岁―59.2岁,其中心脏传导阻滞5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64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昏厥、黑朦、心悸、疲乏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多采用国外产品.

1.2方法在导管室常规消毒病人右头静脉区,经皮穿刺头静脉,X线下,电极均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做两房同步起搏的电极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及冠状静脉窦中部;做双室同步起搏的电极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及冠状静脉窦的右心室后分支.电极植入后测试起搏阈值.按常规方法做好起搏器囊袋,囊袋要略大于起搏器体积,便于转接器、电极导线及起搏器的植入.起搏器植入后摄X线胸片显示导线位置良好.

1.3结果120例患者均经过锁骨下静脉成功将电极植入到理想位置,未出现并发症.体外起搏器测试:电极导线起搏器功能、感知功能、阈值均正常.

2护理感悟

2.1术前护理为患者宣教安装起搏器的意义、心脏病变性质、起搏器植入的方法及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思想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据病情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心律、心率的变化.术前6h禁食、药敏试验、备皮、清洗手术视野皮肤;准备急救药品,校对除颤器性能和生理记录仪的准确性,装备好术后监护仪等设备;术前停用活血化瘀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潘生丁等,以防术中出血及皮下囊袋内形成血肿,训练患者在床上排泄大小便;完成手术前各项检查,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等.

2.2术中护理调整好患者体位,仰卧于介入室手术台;开放建立周围静脉输液通路;检查起搏器分析仪电池电量,如频发晕厥需配合医师安置临时起搏器;正确连接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护装置;配备肝素盐水以用于冲洗穿刺针及导丝,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袋;测试起搏电极参数.

2.3术后护理术后监测及时接诊患者,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运回监护病房,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以备急救和术后用药.术后一般监护2~3天,观察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患者心律、心率和临床表现.每30min测血压1次,如有异常及时做出相应处理,术后常规描记体表心电图.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30-60°2-3d,适当限制手术上肢运动,翻身动作要轻柔,避免剧烈咳嗽,以防电极移位.密切观察患者体温,4次\d,加强饮食,促进身体恢复,保持大便通畅;.动态观察心电图的p波、QRS波群时限,以判断起搏器电极是否脱位及工作模式是否改变,以利于医师及时处理.在患者伤口局部压迫500g沙袋6h以利皮下囊袋内止血.每天对手术局部进行观察,检查切口敷料有无渗血,皮下囊袋附近有无淤斑.并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每天用75%酒精擦拭伤口及周围皮肤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术后一般用抗生素3~5天,术后7天拆线,视伤口状况可延长拆线时间.


3出院指导

3.1保持情绪稳定,指导控制情绪的方法.保持安置起搏器位置的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术后一个月应避免激烈咳嗽、深呼吸及大幅度的身体活动.

3.2应避免强电磁场,如磁共振、超短波理疗.部分家电应正确连接地线,使用手机需与起搏器保持20cm以上的距离.

3.3建立出院指导书,定期随访起搏器和电极功能,叮嘱患者术后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反院检查测试起搏器功能,及时调整各项指标参数,以便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减少副作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随访的意义及起搏器失灵的临床特征,每日应自测脉搏3次以上,根据电池耗竭情况更换起搏器.

3.4详细记录随访测试内容,包括起搏器工作方式、起搏功能、感知阈值及电池消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