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身心疾病

点赞:3965 浏览:137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心身疾病与身心疾病这两个名词乍看起来,似乎没有很大区别,其实,这两个概念完全是两回事.

人类的疾病从心身因果关系看,病变实质有两大类:躯体疾患和精神疾患.躯体疾患中又可分为心身疾病和非心身疾病.精神疾病中则分为精神病、非精神病性精衬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

心身疾病,其发“病”的过程正好与身心疾病相反.心身疾病是由于当事人对于发生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中的各类事件的价值观发生冲突,而对自身的自我认识发生了改变,导致心理状态不平衡,心理状态的不平衡最终又影响了身体的生理变化,出现了心身转换.

心身疾病≠身心疾病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血压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身心疾病,是因人的机体发生了生理改变而引发了个体心理、行为上的变化,例如:老年性疾呆、经期精神紧张、更年期综合征等等.这些由生理变化而导致的心理、行为的变化与当事人的社会认识无关,也与当事人对自身的认识无关,其心理、行为的变化不受自我意识控制.

心身疾病不同于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例如肺炎、骨折、烧伤等,也不同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疾病,如神经衰弱、焦虑症等.20世纪以来,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表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地球生物化学性地方病的减少,而现代文明病、心身疾病、癌症的增加,实际上主要是各种心身疾病的增加.

目前哪些疾病应该列入心身疾病呢意见不一致.心身疾病研究者十分强调,心身疾病必须具有三个必不可少的临床特征:明确的心理因素致病性,一定的性格缺陷易患性和一定要发生的情绪障碍.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的代表性经典性疾病.以高血压病为例看心身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因素、性格缺陷和情绪障碍三大临床表现又是紧密相连的.压抑、敌意、攻击、依赖的性格和焦虑、抑郁、强迫的素质,必然会产生心理矛盾和情绪障碍.矛盾的心理和情绪障碍又必定会加重性格缺陷.因此,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病,必须同时从心理因素、性格缺陷和情绪障碍三个方面着手,给予心身综合治疗,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又如:冠心病、心律不齐、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厌食症、甲亢症、糖尿病、月经不调、肥胖症等;皮炎、瘙痒症、牛皮癣、痤疮、湿疹等多种皮肤病;青光眼、白内障等及癌症.在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有1/3以上患心身疾病.


人们为什么易将身心疾病和心身疾病混为一谈呢一是因为身心疾病也会出现精神问题,如医学上所说的神经系统损伤所附有的精神现象,有的时候,这些人附有的精神现象与正常人精神不佳时的情况相类似,例如:好发脾气、不理人等.患身心疾病的人还有一个特点是由于无法摆脱自身生理上的痛苦,所以就对自身的人格产生否定的认识,此时,这个病人的精神表现同心身疾病的精神表现就似乎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反过来心身疾病因社会刺激和自我意识问题而导致心理状态不平衡的时候,也会出现与神经系统或其它生理系统损伤病变时相似的生理痛苦,这个时候真的感到自己生“病”了.

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深感普及心身医学在防病、保健、养生、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40岁时患了严重的心脏病,有些人断定他的日子屈指可数,但他并不完全依赖药物,而是进行身体锻炼,做操、打拳、跑步、游泳、爬山等立足于身心的全面调整,结果战胜了病魔,享年84岁高龄.这说明,除看病吃药外,自我调动身体内部抵抗力战胜疾病也是可以获得高寿的.心身医学是针对过去难以诊断的疾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对难以治疗的疾病能得以综合治疗,医生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心与身同治,从而使临床医学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旧窘境,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