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血压的预防

点赞:22456 浏览:10531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血压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流行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其影响因素中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较为突出,然而其致残、致死率较高,并伴有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们应该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预防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人群健康管理等环节入手,构筑预防高血压的全面战线,进而降低发病率,有效保护人民健康,降低疾病负担,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关 键 词:高血压;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危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99-02【背景】:

1.国内研究: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3次(1959年、1979年、1991年)较大规模的成年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1%、7.73%与11.88%,总体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1980年到1991年的10年间,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长了54%.

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资料相比较,患病率又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人.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仅为30.2%、24.7%及6.1%,农村的相应各率明显低于城市,男性低于女性.


2.国外研究:

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有资料表明,在世界范围内,2000年大约有26.4%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6.6%,女性患病率为26.1%,预计2025年总患病率将达到29.2%.

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别,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美国黑人约为白人的2倍.

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资料显示,人群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为60%,服药率为40%,控制率达25%;2000年以上三率分别达70%,59%和34%.高血压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流行的疾病,鉴于其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治疗达标率均较低,因此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变得尤为重要,若认识到位,措施得当,不但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而且可以减少患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等疾病的风险,从而有效保护人民健康,降低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血压主要决定于心输出量和体循环周围血管阻力,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主要是总外周血管阻力相对或绝对增高.目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集中的有:(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其可使血压身高,参与高血压发病并维持;(3)胰岛素抵抗,指必须以高于正常的血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持正常的糖耐量,表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减退.约5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近年来认为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但其如何导致血压升高,尚未获得肯定解释,多数认为是胰岛素抵抗造成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后者是肾脏水钠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动脉弹性减退,从而血压升高.

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一般认为在比例上,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1)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高血压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近年来关于高血压的基因定位,在全世界进行的20多个高血压全基因组扫描研究中,共有30多个可能有关的染色体区段,分布在除13和20号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上.(2)环境因素:<1>饮食: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有关,摄盐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钾摄入量与血压成负相关.饮食中钙摄入对血压的影响尚有争议,多数认为饮食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高蛋白质摄入属于升压因素,动物和植物蛋白质均能升压.饮酒量与血压水平线性相关,尤其与收缩压,每天饮酒量超过50g乙醇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2>精神应激: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3>体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约1/3有不同程度肥胖.血压与BMI呈显著正相关等等诸多外界环境因素.

刘涛等人对吉林市4个社区356例高血压患者问卷调查结果基本证实上述结论,356例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史100例,占28.1%,无家族遗传史256例,占71.9%;≥40岁者占94%,<40岁者(20~40岁间)占6%;肥胖者占40%,非肥胖者占60%;盐摄入量均在10g/d以上;有吸烟史者达45%,有酗酒史者达30%;体力劳动者占35%,脑力劳动者占65%;全部高血压患者几乎无一例有正规、规律的体育锻炼.

危害:

1998年,我国脑血管疾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根据WHO调查每年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高血压.与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中中风发生率增加2.6~2.8倍,心绞痛发生率增加2~2.2倍,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增加3~4倍.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成人高血压的预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血压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最近发表的我国40岁以上17万人群8年(1239191人/年)随访结果表明,总死亡人数为20033人,总死亡率为1345.21万人/年.前3位死亡的原因(死亡率/10万人/年)分别为心脏病(296.3)、恶性肿瘤(293.3)、脑血管疾病(276.9).总死亡的危险因素第一位是高血压(相对危险:RR等于1.48),其次是吸烟(RR等于1.23)和缺乏体力活动(RR等于1.20).心脏病占总死亡的23.1%,恶性肿瘤占22.3%,脑血管疾病占21.3%,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占总死亡的44.4%.参考文献

[1]刘涛.分析外界因素对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1月第5卷第32期.

[2]韩祖亮,王大会,陈国栋,张惠君.高血压、糖尿病治疗率和治疗达标率的调查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8年4月第15卷第4期.

[3]王志萍.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外医疗2010年第27期,1674-0742(2010)09(c)-0045-03.

[4]王争力.高血压病的非药物疗法.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7年7月第29卷第4期.

[5]赵秀丽,陈捷,崔艳丽,武峰等.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4月25日第86卷第16期.

[6]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姚崇华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7月第26卷第7期.

[7]SoucekM.Hypertensioninpatientswithdiabeteellitus.VnitrLek.2010Sep;56(9Suppl):995-9.

[8]王培玉,刘爱萍,刘宝花.高血压的健康管理.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7年10月第1卷第1期.

[9]张坚,王春荣,付萍,李艳平等.2002年中国城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状况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1月第41卷第1期.

[10]李子凤,向红丁.糖尿病的防治.医师进修杂志2002年11月第25卷第11期,1002-0764(2002)11-0012-03.

[11]郑少雄.糖尿病研究2007年回眸: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年1月第28卷第1期.

[12]郑少雄.糖尿病研究2007年回眸:诊断、分型、预防和治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年3月第28卷第2期.

[13]向红丁,刘蓉.中国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医师进修杂志2001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14]杨玉麦,班博,孙琳,王微等.2型糖尿病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ChineseJournalofBehioralMedicalScience9(1),2000.

[1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5月13日第88卷第18期.

[16]陈彬(综述).Ⅱ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第22卷第3期.

[17]顾东风,吴锡桂,甘文奇,刘东海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3月第37卷第2期.

[18]李秀钧.2型糖尿病防治策略的革命―从降糖治疗到全面防治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华内科杂志2002年4月第41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