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点赞:2573 浏览:64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法:从分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与成因着手,通过定期开展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经常性的文艺、体育活动;改革“见花浇水”的教育方式,实现公平教育;发展良好的家庭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等方法来解决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结果:在分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与成因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可达到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需要的目的.结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依然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而艰巨任务.

【关 键 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12-01

高中生处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发展阶段,是人的心智发育、人格与自我同一性形成并开始正确认识自己、认知自我与环境关系的关键时期.因而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今后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选择职业、接受人生挑战的基础.为此,《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学德育大纲》在前言中也提出:“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的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我国,由于社会、历史、家庭及教育体制等内外因素的影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依然是困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因此,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而艰巨任务.

1高中生心理健康主要问题与成因

由于高中生生理发育和心理素质的不完全成熟,社会阅历缺乏,易受环境的影响,加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学业紧张,他们相对脆弱的心理往往难以承受这样或那样的压力,进而难免会各种心理困惑和矛盾.这些困惑和矛盾一旦得不到及时疏导或疏导不当,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高中生心理问题有许多,但笔者以为,最主要、最易发生的不外如下几种:

1.1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导致产生“逆反心理”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是随着高中生主体意识觉醒,思想独立性增强,自我意识地发展,加上对社会多元化的认知缺乏而导致其对同龄人认同,对社会排斥;二是家庭、学校教育方式方法不当而引起心理对抗.“逆反心理”表面看来是青少年的一种正常心理表现,但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普遍性和对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起高度的关注

1.2自负与自卑心理

自负就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自负心理就是盲目自大,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相反自卑心理则主要的表现在于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

高中生产生自负或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社会贫富分化、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异导致的优越感或自卑,学习竞争失败导致挫折感.学校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如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嘲笑式批评或冷落等导致的或盲目自大,或极度失落、自暴自弃.主观上,青少年身上存在有他人的盲目攀比心理,比家庭父母、比学业成绩、甚至比自身生理条件,攀比心的泛滥往往因极度的悲观失望而失去了自我奋发、改变环境、创造美好人生的动力.


1.3焦虑情绪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焦虑情绪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由于高中生处于开始独立思考人生前途命运的生命发展阶段,但尚不具备把握自身命运的能力条件.对他们而言,命运中总是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而通往现人生理想的道路却是那么狭窄.学业上一旦出现挫折,就会产生莫名的紧张、恐惧心理.

1.4人际关系障碍

人际关系障碍(interpersonalrelationdisturbance)是人在交往过程中阻碍人际关系建立的各种因素,又称又称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要表现在异往、同学关系、老师关系、父母家庭关系等方面的交往障碍.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理性思考.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公平、不关心均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对抗;父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也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异性朋友的不正确的交往方式不仅会荒废其学业,有时甚至会带来人生的创伤和悲剧.

2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

2.1定期开展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高度重视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帮助学生发展和建立健全人格、促进其全面成长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学习的各个学期,通过安排一定的课时数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课堂,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起自我保健的意识;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面临的各种矛盾由专业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授和心理行为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应包括知识传授和学生心理训练活动的设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从亲历的活动中体验和领悟各种收获,掌握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和技能.2.2开展经常性文艺、体育活动

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开展的各种活动对高中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中教育阶段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均面临升学的压力,由此对学生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人格的培养、唯学生的学习成绩论而轻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奖惩体制的不健全等都会对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影响;通过经常性地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可以一方面为具备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个人能力与才艺的舞台,让他们从中了解自己的长处、优势和特点,并从中获取各种积极的体验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宿感,另一方面各类文体活动客观形式上的多人参加也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团结合作意识,有效改善人际关系.

2.3改革“见花浇水”的教育方式,实现公平教育.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思想.高中生随着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建立与发展,对公平的要求和意识更是非常的敏感和强烈.教育不公极易导致心理不平衡,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实现教育公平不仅不会影响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恰恰相反,只会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宽广的人生舞台.

2.4发展良好的家庭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是孩子第一个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孩子行为特征的形成,是父母各种心理行为特征不断渗透的结果.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家长应主动学习教育科学知识,不只充当传统的养育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教育者的职责.家庭要对孩子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就要提高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学校要大力倡导和指导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必要条件.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对教师的工作提供良好氛围,还需要学校采取措施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7).

[3]刘琼.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