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介入治疗护理

点赞:24619 浏览:1164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91-01

介入治疗是当今医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广泛运用于肿瘤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利用X线、CT定位、B型超声仪等医疗影像设备做导向,也可以进行造影摄片获得影像学资料,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并对其治疗护理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对151例肿瘤病人实施了介入治疗.男98例,女53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9岁,平均54岁.肝癌109例,子宫癌42例.

2护理体会

2.1治疗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在介入治疗前首先应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护士用和蔼的语气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及手术全过程,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告知患者治疗中可能出现少许不适感,使患者情绪稳定,精神放松,积极配合治疗.

2.1.2皮肤准备: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去除皮脂,指导患者洗浴时勿用力擦洗.改善局部情况,避免局部感染.

2.1.3胃肠道准备注意营养调配,治疗前一天清淡食物,术前常规禁食12h,禁饮6h.

2.1.4介入治疗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2.2治疗中护理

2.2.1心理护理:治疗中护士始终在患者身边,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绝对制动;在治疗的间歇随时为患者调整体位,使患者得到休息,利于治疗.


2.2.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定时测生命体征,若出现心衰脑梗、心梗等出现时,应立即停止治疗,采取积极抢救措施.

2.3治疗后护理

2.3.1穿刺部位及生命体征护理:术后6h内严密测T、P、R、BP、神志意识的改变,24h内平卧,手术侧肢体制动12h,注意肢体血供、皮温、颜色、感触觉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动脉搏动是否减弱甚至消失.如有肢体循环障碍,应行正确肢体功能锻炼,可抬高患肢予以热敷、按摩,并观察症状有无改善,如疑有股动脉栓塞,出现肢体发麻,则禁忌按摩,以防栓子脱落.

瘤介入治疗护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3.2发热的护理: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热大多是由于肿瘤坏死产生吸收热,一般在38.0℃-38.5℃,不超过39℃.术后1周左右,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应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范围,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

2.3.3胃肠道反应护理:介入治疗后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注意腹痛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呃逆频繁者可予以利太林20mg肌内注射.其中3例出现严重呕吐,予以塞格恩、奥克治疗,呕吐时嘱患者深呼吸,头偏向一侧,观察并记录呕吐物,排泄物的量、性质、颜色,及早发现消化道出血先兆,及时清理呕吐物,更换被污衣被.

2.3.4饮食护理:术后先以少量流质温凉为宜,第2日可以半流质,第3日起可以恢复正常饮食,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少量多餐.

2.3.5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要及早发现重新包扎处理,以防隐患发生,术后患者应卧床24h,穿刺侧肢体平伸,穿刺处压沙袋,嘱患者在咳嗽或移动身体时用手压迫穿刺部位,防止穿刺点包扎敷料松动移位.在此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患者精神状态,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出,观察该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即肢体远端皮肤温度、色泽、脚趾动度和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作者单位: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