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循证护理体会

点赞:27638 浏览:1294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措施对肩周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用药方案基本相同,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0天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0天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促进病人的康复.

【关 键 词】肩周炎;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3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56-01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它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以致产生广泛的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肩周疼痛和(或)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1].目前,中医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方法也较多,例如穴位按摩、推拿手法、中医药物内服外敷.我科于2010年2月~2010年12月对35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入选的70例均为在我院疼痛理疗科住院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49.15±4.42)岁;病程1年~8年,平均(5.31±2.63)年;单侧患病27例,双侧8例.对照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43~58岁,平均年龄(50.25±2.36)岁;病程1年~9年,平均(4.99±2.88)年;单侧28例,双侧7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高年职主治医师主管,均根据情况予西药止痛、中药辨证论治等对症治疗,用药方案大致相同.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慢性肩关节劳损、外伤损伤筋骨、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或外感受风寒湿邪所致.②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稍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③肩周疼痛,夜间加剧.常因天气变化或劳累而诱发,伴随肩关节的活动障碍、功能受限.④部分患者肩部可见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明显受限,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⑤肩部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3护理方法

3.1对照组:予临床常规护理,积极执行医生医嘱,详细介绍一般情况,如病房环境、医院规章制度、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积极治疗原发基础疾病.

3.2观察组:予循证护理方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疼痛程度、活动受限程度、有无合并原发的基础疾病及护理需求等制定一套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分为初期护理、中期护理和后期护理三期,每期10天,30天后观察疗效.

3.2.1初期护理治疗.

3.2.1.1中药外敷:中药包(由本院药剂科提供)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活络、理气止痛之功.其药物组成:伸筋草30g,木瓜30g,路路通30g,海桐皮30g,草乌20g,防风12g,川乌5g,川椒30g,桃仁15g、川芎15g、红花15g,独活20g,白芷12g,乳香15g,鸡血藤15g.将上述药物装入纱布袋中,加水浸泡30分钟,文火20分钟蒸热后敷于患肩,2次/d,20~30min/次(反复加温),1剂/d.

3.2.1.2隔姜灸:取穴:大椎、肩井、肩三针以及阿是穴.将鲜姜切成片(厚度0.4~0.5cm,面积大于艾柱的底面),在其穿刺数个小孔后放在穴位上,再把蚕豆大小的艾柱置于姜片上,灸10~15壮,每天1次.

3.2.2中期护理治疗:推拿可疏经通络,柔筋活血,滑利关节,不仅可缓急止痛,还可立即解除病人紧张不适.嘱患者坐位,自然放松.术者立于患侧方,先用轻柔手法按、摩、揉等放松肩关节周围组织,然后用双拇指依次按揉肩部的穴位、弹拨肩部肌肉组织.手法要轻重适宜,由轻渐重.对于粘连较重的患者,术者要尽量推拉做外展经脑后摸对侧耳,内收摸健侧肩峰,后旋摸脊,牵拉患侧腕尽量被动上举,尽量大范围画圈等,活动范围要尽可能大,以患者能够忍受为限度,切忌用力过猛.最后在牵拉下轻轻抖动患侧臂,用掌根轻提患肩,合掌由肩到腕对称揉搓挤压患侧臂,使其充分放松结束治疗,每天1次.

3.2.3后期护理治疗.

3.2.3.1中药外用:冰痛消(由本院药剂科提供)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理气止痛之功.由川芎、丹参、伸筋草、路路通、乳香、没药、土鳖虫和冰片各30g研末,浸入75%的乙醇500ml中,浸泡1周后回流提取,外用于相应的体表疼痛部位,每天3~4次.

3.2.3.2功能锻炼:急性期症状基本消失后,应积极指导患者开展自主的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长期锻炼的原则,从而达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的作用.如持重甩臂:手2~4kg重物,身体略前倾,前后左右甩臂;背后拉手:在背后尽可能牵拉患侧臂;爬墙运动:立于墙边,用患侧上肢沿墙上爬,在最高点留下记号对比,力争每天增高1cm,直至与健侧等高.

4疗效观察

4.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阳性体征转阴,肩关节各项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阳性体征基本消失,上肢抬高1400,叉腰搭肩正常,后弯手指端能触及第11胸椎.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仍有阳性体征,上举幅度达1300以上,手后伸触及第2腰椎棘突.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4.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3结果:治疗30天后,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5讨论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又称“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中医认为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气血不足,运行不畅,筋骨失其所养,不荣则痛,日久,营卫失调,筋脉拘急而不用;或外感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经络、关节,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循证护理就是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制订出一套有顺序性的、有时间性的和最适当的临床护理计划,安全地促速患者的康复,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使患者获得持续跟进病情需要的最佳照顾[4].初期主要病理改变以充血、水肿、浸润、渗出为特点,以局部的广泛性炎症引起的肩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故采用中药外敷及隔姜灸为主要治疗手段达到温经散寒,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热敷的中药包中生川乌、生草乌、桂枝、川椒等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之功,现代药理学证实:生川乌、生草乌具有抗炎、镇痛、麻醉神经等作用,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红花、桃仁、川芎等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效果.药力与热力共同作用可使肩关节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淋巴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的吸收,消除水肿,减轻肌肉疼痛,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隔姜灸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等功效.中期以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治疗目的就是能进一步缓解肩部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此期治则是舒筋活血,剥离粘连,滑利关节为主.采用以一指禅、滚法、按揉法、点压阿是穴并运动类为主的推拿手法.后期进一步巩固治疗疗效,采用的冰痛消中川芎、乳香、没药、土鳖虫可以行气通经,活血止痛,气血兼调;冰片则取其芳香之气,引药直达病所.《本草经疏》:“芳香之气,能辟一切邪恶;辛热之性,能散一切风湿.故主心腹邪气及风湿积聚也”.外用可避免口服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某些毒副作用.同时,应积极鼓励患者自主进行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促进病人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