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能力为核心构建新型医学生培养模式

点赞:6691 浏览:223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创新观念淡薄、平台建设不足、培养目标单一、培养模式封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设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基础与临床长期稳定的开放性、协作式发展的研究生培养合作机制,提高了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了医学教育的发展.

[关 键 词]创新能力;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5(a)-0130-03

Establishmentofanewcultivatingmodelofmedicalgraduatestudentocusingontheinnovativecapability

CHENGQingqing1LIUFang'e1QUPing1XINGJinliang1CHENYunhong2▲

1.ExperimentalTeachingCenterofBasicMedicine,the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anxiProvince,Xi'an710032,China,2.CenterofEducationalTechnology,the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anxiProvince,Xi'an710032,China

提升能力为核心构建新型医学生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教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Abstract]Facingonseveralproblemsduringthecultivationofmedicalgraduatestudents,suchasweakviewpointofinnovation,lackofplatformconstruction,singletrainingobjectives,closedtrainingmodeandsoon,anewcultivationmodelformedicalgraduatestudentocusingonthepromotionofinnovativecapabilityisestablished,openresourcesharingplatformisbuilt.Thelong-term,open,andcollaborativedevelopmentcooperationmechanibetweendepartmentsofbasicscienceandclinicalmedicine,sharingofresearchresources,whichcaneffectivelypromotetheinnovativecapabilityofstudents,andthusgreatlybenefittoadvancetheeducationofmedicine.

[Keywords]Innovativecapability,Medicalgraduatestudents,Cultivatingmodel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此,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研究生培养规模也迅速扩大.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以创新为目的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创造高水平创新性成果的任务[1].而医学研究生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培养大批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存在着多种培养模式,但各种研究生培养模式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探索符合医学研究生全面素质提高、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模式,通过对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具有“创新性、开放式的基础与临床医学协作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分析

1.1研究生创新观念薄弱,科研实践参与度低

在基础医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多是观察、观摩老师实践,大部分研究生的创新观念淡薄,习惯于理解、接受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而很少主动思考和实践,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据统计,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的研究不够广泛,如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的研究生据统计仅占当年在校研究生总数的21.73%,参与科技怎么写作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3].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讨论,有些指导教师也没有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将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去,无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1.2研究生培养平台的不足与落后

教育部在“质量工程”中一直强调:加强教学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环境和条件[4].然而国内很多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硬件、软件等条件严重不足.现有实验室仪器仅仅能满足一些常规实验,实验设备陈旧,有些仪器多年未得到检修,高精尖实验仪器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实验室为节省成本,大多使用廉价试剂、耗材,而这些也大大影响了实验结果和效率.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的缺少及精力所限,往往由学长传帮带教给实验技术,缺乏正规的指导与培训,实验室管理水平及实验技术的掌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1.3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单轨制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学校和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过度看重科研工作,同时把科研成果的产出量作为评价一名好医生、好学生的主要标准[5].医学各类研究生培养标准整齐划一,缺乏个性,培养目标展现出极大的单轨道性,临床科室过分追求手术台数和就诊量,基础实验室又过分强调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因子,追求基金项目的资助等等.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单一性,直接导致了医学特色资源的浪费,忽视了学生对科技进步的贡献.

1.4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封闭

封闭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有关研究生培养的制度体系、机构设置、课程与方法的取舍均突出其强制性、区隔性和固定化的特色,其最终的实现方式则是不断促成并强化着研究生培养环境的日趋封闭[6].很多医学院校和医院各成一体,互不相干,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比如很多医院培养的学生即使能解决多种疑难杂病,却很难用科研知识解释临床结果,科研院所培养的学生能发表高水平论文却往往受实际动手能力贫乏的困扰.科研与临床之间的脱节严重阻碍了我国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建立一种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基础与临床长期稳定的开放性、协作式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好地顺应时怎么发表展要求,对培育更多更好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创新性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措施及成效探讨

2.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生培养观念

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已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和自学能力,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三维研究生培养体系.所有的教师都是导师,导师引导学生在互联网、学校图书馆数据库、杂志、新闻等多种渠道发现新知、启发学生思维方式,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查阅文献,收集最新技术和最新进展,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在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开展的研究生技术培训和每周六召开的研究生学术讨论会上,导师及时引导学生修改实验设计,解决实验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2.2建立了以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为基地的研究生创新平台

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欠缺,应积极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以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第四军医大学(简称“我校”)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在继成功建立本科生创新实验室之后,在国家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再建研究生创新实验室,合理预算,添置发展前沿的实验仪器与设备,并由专人负责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我校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建立了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管理系统,并邀请多名留学归国人员实际指导实验室管理,如建立了研究生管理制度、实验数据管理系统、试剂和耗材、保管、领用系统等.我校请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对新下科研究生进行公开授课、示范及实际指导,就试验中遇到的经常性问题等进行一一解答和实际演练.仪器设备、专业人才、经费及管理系统的到位和合理使用,保证了研究生创新平台的广泛开展及顺利进行.

2.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由于教育目的的不同,我校医学研究生按照培养模式有科研型和临床型之分,按照学习方式有脱产和在职研究生之分,在军事医学院校更是有部队生和地方生之分.不同的知识和经历背景必然要求多元化的教育培养方式.对于科研型研究生,一般都经历了多年的知识积淀,拥有较好的科研基础,但由于受校园文化的束缚,学术味过浓,而部队研究生又长期受部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服从命令是天职的影响,很难有大的创新思想产出,针对这两种情况指导老师更多的是鼓励他们通过细微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反复的实践和认真的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7];对于临床型研究生,由于拥有丰富的临床经历,往往能提出更注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想法及新观点,但由于对科研知识的生疏或欠缺常常导致他们很难提出完整的实验设计及实施方案,所以,在实际中指导老师应及时引导他们仔细阅读书籍和文献,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等;对于在职研究生和地方生,拥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社会阅历,但往往不能平衡工作与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此注意帮助他们寻找各类关系之间的平衡点,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相辅相成的一面,从而寻找提升工作效率的新方法,达到创新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本研究采用优势互补原则,建立由不同类型研究生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每组4~7名,每周内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组内讨论,这样既加强了科研知识和临床应用的融合,又促进了创新灵感的碰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4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开放

开放性是该模式的核心原则.所谓开放性原则,是指开放式研究性培养模式的目的、内容、方法、评价都是开放性的[8].首先,培养目标的开放.努力跨越医学界要么培养提着手术刀的“屠夫”要么培养满腹经纶的“砖家”的鸿沟,争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既懂科研又会临床的复合型医学研究生.其次,培养内容的开放.打破以往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设计及实践方法主要是来自于导师或往届研究生经验的局面,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建立开放型的课程选修体系,在实践阶段实行自主选题、自主实验、自主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要求学生一入学即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从而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再次,培养方式的开放.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模拟实验、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录像、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多元方式的组合进行直观、立体教学,从而提高实验效率.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国内外专家学术论坛、交流会、沙龙等,获取最新技术,启发思维,碰撞灵感,从而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发挥最大潜能,力争有所创新.最后,评价方式的开放.着眼于研究生未来潜力及个人发展的需要,在评价手段上,采取多种方式如个人汇报、论文写作、实验操作、实际应用价值等方面综合测试和评价.

2.5构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协作式培养机制

协作式培养模式即高等学校和担负培养研究生任务的科研机构在与产业共同从事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起来共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9].我校基础实验室有长期的科研工作经验,实验技术条件良好,课题经费充足,但在课题的设计中往往局限于基础机制研究,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换不足.临床科室拥有丰富的患者样本资源,能够通过长期的医疗工作经验,提出具有较强临床应用价值的科学问题,但是在课题的基础研究方面缺乏硬件与软件条件.因此,本研究建立跨学科课题小组,成立基础和临床导师联合培养组,分阶段举办导师组成员共同参与的讨论会.讨论会一般包括:解读与讨论国内外一些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最新医学研究成果的论文,对一些重大的医学事件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阶段性成果进行集体讨论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不同导师的学术专长优势,整合基础与临床工作的优势资源,将基础的实验条件与临床资源相结合,从而获得全方位的帮助和教益,创造性地解决研究生学科及实践中的问题[10-11].

我校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已相继与国内外多家临床科室如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美国杰佛森大学、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多家医院及我校附属一院、二院的疼痛科、肿瘤科、普通外科、骨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中心等多个科室相继派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课题合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构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协作式培养机制建设贡献力量.在项目实施的两年多时间内,我校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与临床科室累计合作培养研究生20余名,发表医学SCI论文17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项.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综上所述,加强基础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研究生培养合作机制,构建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对于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和临床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开放式教育模式的探索积累了经验,总结了方法,并以小型试点带动以后的推广应用,为医学高等教育走向教育国际化尽一份绵力.

[参考文献]

[1]李红枝,毛建文,陈宏远,等.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2013,(2):272-273.

[2]王青山,金光春,李言君,等.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策略研究[J].研究生教育,2013,(6):272-274.

[3]吴绍芬.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四个表现[J].中国高等教育,2005,(24):42.

[4]张家栋,房海蓉.加强开放实验平台建设,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9,(7)132-134.

[5]张海斌,付雍,杨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改进策略[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5):478-481.

[6]操太圣,雷万鹏.从封闭走向开放――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构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15-19.

[7]雷娟,薛声能,严励,等.21世纪新的医学目标与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12-13.

[8]钟启泉.课堂评价的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10-16.

[9]田晶.专业式与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13,(1):286-289.

[10]孙晓云,吴玉章.全球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12):18.

[11]唐瑛,王鲁娟,于丽,等.关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43-144.

(收稿日期:2014-01-20本文编辑:任念)

[基金项目]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编号YJS201136).

[作者简介]程青青(1985.11-),女,第四军医大学2012级教育技术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条件下多元学与教方式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