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概念到实践

点赞:5044 浏览:186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74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7-0470-01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7.004

与五十几年前“谈心色变”不同,如今中国无论学术界还是民间社会,均以“心理”为时髦,连带本应该按照国家规范的学科设置建在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也纷纷以“心身医学科”、“临床心理科”、“医学心理科”、“心理咨询科”、“心理康复科”等面目出现,从业人员专业背景复杂,但开展的业务范围却大同小异.

心身医学:概念到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身医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这一现象的出现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界接纳、宣传“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心身医学作为新医学模式的典型范例得到精神医学界及其他学科专业人员的重视,研究活动越来越活跃的可喜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部分医学专业人员和管理者概念不清、对“精神科”存在耻感的尴尬现实.

Psychosomatic一词最早来自1818年德国的Heinroth.这是他生造出来的词汇,用于描述某种病因特殊的失眠症.此后他的同胞Deutsch在后面添加上了medicine.心身医学概念发展和推广的主力是美国一些信奉精神分析的精神科医生,FranzAlexander的心理冲突对身体作用的理论对其影响很大.它的另外两大理论支柱分别是Cannon的应激理论和FlandersDunbar的个性类型与特定疾病的关联(Dunbar也是美国心身医学会的创始人,她曾预言精神科大夫很快就会走进病房与内科和外科大夫共同工作,可惜这个预言太过雄心勃勃了).


心身医学一直作为一种概念存在,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德国出现了心身医学科和心身医学医师.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情况.在当时德国心理治疗特别是精神分析普遍为内科医师所接受,而精神科医师根本不承认心身医学的概念.结果就是以心理治疗为主的内科医师拉出一队人马做起了“心身医学”,其主要怎么写作对象是进食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如焦虑和躯体形式障碍,甚至成立了自己的专科医院,既获得了政府对新医学专科的认可,也说服了保险公司付费.在德国的综合医院,精神科往往与心身医学科并存,怎么写作对象互有交叉,取决于患者是愿意服药还是愿意接受心理治疗.美国很早就在精神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纳入了联络会诊精神病学的内容,并逐渐成为强制性培训核心课程之一.在2003年,美国精神科与神经科专科医师委员会正式将“心身医学”作为亚专业,而修完联络会诊精神科培训课程就成为心身医学亚专业的附加条件.

心身医学演进到今天,已经远远不再是当初Heinroth创造这个词时原本的含义了.它提倡健康领域的整体观念和系统思想,关注大脑、心理和躯体的相互作用,研究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之间的“心身关系”,成为超越精神病学与综合医院各临床学科的医学思想体系.我个人的看法是,比起更加泛泛或者更多偏向怎么写作设置等管理层面的“综合医院精神卫生(generalhospitalmentalhealth)”或者“医院心理卫生(hospitalmentalhealth)”,心身医学这一名词更能接触到“心理过程、社会活动与生理功能的互动”这一疾病模式的实质.同样比起“联络-会诊精神病学”这一仅仅从技术角度描述精神病学同主流医学连接过程的术语,心身医学更显出其理论上的考量,并有着某种哲学意味.从事心身医学工作的人,当然可以是临床精神病学医师,但更有可能是接受过系统的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精神病学、心理治疗培训的内科医师.所从事的工作包括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层面理解患者当前的疾病状态并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对这些因素有相应的考虑,识别患者合并或者主要存在的精神、心理及人格问题,给予恰当处置.

至于在现有专科里是否设立心身医学亚专业,或者是另立山头单独建立心身医学科,我建议最好先把培养目标、培训大纲、课程设置、考核程序等等做出来,按照相关程序得到认可之后再说.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也有几十年了,估计应该走完这段过程了,还是一切按照规矩来更好.

致谢:赵旭东、施琪嘉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