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脑外伤的护理

点赞:14882 浏览:674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小儿颅脑外伤在临床上多发病骤然,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若能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疗效远比成人满意.因此,做好颅脑外伤患儿的护理,对愈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小儿颅脑损伤的的特点,我院自1995-2010年共收治颅脑外伤患儿194例,进行科学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132例,女62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4岁,1~6岁90例,7~10岁75例,11~14岁29例.GCS13~15分104例,GCS9~12分56例,GCS3~8分34例.

2观察和护理

2.1意识状态

意识的变化与成人比较,临床表现不典型.小儿多不具有成人颅内血肿常出现的二慢一高的特点,而往往表现为脉搏快,血压轻度偏高甚至偏低.儿童颅内血肿大多数无中间清醒期,可剧烈头痛、呕吐后迅速转入昏迷.由于小儿的表达能力差、好动,所以如好动的患儿突然变得安静,哭闹不安突然变为无声音都是反映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

2.2瞳孔

瞳孔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对重症患者应15分钟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观察时用快速的闪光照射瞳孔,不可缓慢或持续照看.应注意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眼球活动的变化.如一般受压部位与散大瞳孔同侧,双侧瞳孔大小多变,或出现眼球分离,提示有脑干损伤,瞳孔不等大,或一侧进行性散大,呼吸深快,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提示脑疝的发生,如果双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呈深昏迷,是病情危重接近临终的表现.

2.3生命体征

小儿神经系统功能稳定性差,全身血容量少,颅内血肿及颅内压增高导致的生命体征变化不显著,因此更需密切观察.伤后如果脉搏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不规则,应考虑休克或酸巾毒,如果血压波动大或逐渐上升,而脉搏、呼吸减慢,则提示颅服升高、脑疝形成,做好抢救准备,颅骨骨折后呼吸突然变慢,提示有颅后窝血肿,枕骨大孔疝形成,应予急诊抢救,体温伤后轻度升高,见于损伤热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迅速出现39℃以上高热或伴深昏迷,常为丘脑下部及中脑损伤,1周后持续发热应考虑伤口感染.

2.4四肢肌张力和偏瘫的观察

小儿脑挫伤后,并发脑水肿,因代偿空间较成人小,易出现肢体偏瘫、去大脑强直、痉挛、抽搐.对肢体活动障碍的患儿,应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褥疮,抽搐烦燥不安者,除按医嘱使用镇静剂外,还应做好安全保护工作防止发生意外.

2.5保持呼吸通畅

颅脑损伤的小儿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影响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及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应及时叩背,吸痰,加强雾化吸入,吸氧,密切观察病人血氧情况.如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吸出且昏迷较深,及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2.6发热

小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伤后如体温于轻度升高,见于损伤热或蛛网膜下腚出血,伤后迅速出现39℃以上高热或伴深昏迷,常为丘脑下部及中脑损伤,1周后持续发热应考虑伤口感染.外伤后如引起高热、惊厥,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以减轻脑耗氧量,物理降温时头部应先置冰袋,同时全身温水或酒精擦浴,擦浴降温后应及时擦干皮肤,中枢性高热如一般降温措施疗效不佳时,可用冰毯控制.

2.7控制补液量及补液速度

脑外伤患儿补液时应按患儿年龄、体重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婴儿10滴/min,幼儿15滴/min一20滴/min,儿童30滴/min一40滴/min,脱水剂60滴/min(限制入量为l00ml/kg),一般滴速10~20滴/分钟,防止小儿自行调节开关而造成不良反应.应用甘露醇及剂量较难控制的药物,最好用输液泵控制.

小儿颅脑外伤的护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皮肤护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8恢复护理

小儿颅脑外伤愈后一般较成人好,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给予神经营养脑代谢活化剂,高压氧等治疗,进行认字、认物、唱歌、等训练,并加强肢体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按摩、理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