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

点赞:13083 浏览:563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0-3153-02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

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新技术革命的潮流正冲击着所有学科,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1世纪,实施护理教育的改革,其核心问题便是课程的改革[1].

1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1.1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冲突:目前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仍以疾病为中心,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医疗专业课程的压缩,没有体现护理专业以人的整体健康为护理对象的特点;对学生的素质、职业责任感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课程设置甚少[2].高等护理教学从整体护理的理念出发只是走出第一步,如何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切合实际进行教学,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高等护理教育中的本、专科课程存在重复、彼此封闭的现象,各层次课程无明显差别,与专业培养目标发生冲突.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学历教育(3年脱产大专、电大、夜大、自学考试等)设置的课程与中专教育内容重复较多,对帮助在职护士知识更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适应个人专业方面的课程较为缺乏[3].

1.2课程设置人员的非专业化:由于以往参与护理课程设置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正规高等护理教育,对护理工作的实质缺乏整体认识,因此课程设置没有体现护理哲理,仍然沿用生物医学模式及医疗专业来设置护理课程,重视医学理论,轻视护理及人文学科,不能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临床脱节.同时近年来由于高等护理院校大量增加,有些高校和民办职业技术学院看到国内外市场对高层次护理人员大量需求而仓促办学,由于师资匮乏,在课程的设置和研究使用非护理专业甚至是非医学专业出身的人员,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护理专业教育,没有接触过护理实践,对护理专业缺乏深刻的认识,对课程设置及修订容易出现偏差.例如:重医疗轻护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或完全效仿其他院校等,造成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特点,无专业特色.

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护理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3教材方面:以学科为基础的护理课程大多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忽视了除病人以外其他人群对护理的需求,从“人本护理”的角度来说,缺乏连续性和实用性.综合性护理课程设置虽然强调了护理哲理及护理教育理论的应用,但教材内容大多为国外护理课程的译文,有些内容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目前的护理现状,需要进一步完善.

1.4课程安排:基础医学多于护理学,理论多于实践.以护理本科4年制为例,基础课占用2年时间,护理学及相关学科仅为1年半时间,实习半年,护理部分的教学及实践相对较少.

1.5同行之间缺乏沟通:1988年之前的护理教育层次均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至今具有高等护理教育专业的院校(包括民办高校)已经发展较快.面对这种发展的形势,高校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非常重要.然而,有些院校把自己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作为知识产权完全保护起来,形成了彼此封闭的局面,这非常不利于高等护理教育研究的健康发展.

1.6学科间缺乏横向联系:如果课程结构的调整仅仅局限于对各个学科课程做简单的增减,而不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壁垒森严的学科界限,增强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那么学生的创造潜能是不可能得到释放的[4].在减少教学科目的同时,可以把几门学科的内容有选择地、有机地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专业概念.

2改革高等护理课程设置的建议

2.1明确护理培养目标:一个专业开设的课程是为培养目标怎么写作的.明确培养目标是搞好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课程结构的前提,结合国情,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1)能提供整体健康护理的临床护理人才;(2)能提供健康教育及咨询的护理人才;(3)能从事初级科研工作的人才;(4)能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的人才;(5)能从事预防保健及家庭护理的人才;(6)新概念、新信息的传播者及护理模式转变的积极推动者.根据对人、健康、环境、护理、教育、学习的概念来指导课程设置,突出护理,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淡化学科界限,增强课程间联系.教材应紧随临床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护理知识体系,应用国外护理教材必须结合我国护理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广泛推广应用,促进护理教育的发展.

2.2课程设置应体现整体优化原则和灵活性:整体优化原则,就是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强化全局观念,构成一个具体紧密的内在联系的整体.在课程设置上,既要看到目前的需要,又要考虑到长远发展,既要着眼本国、本省、本院的实际,又要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使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临床护理、教学科研,以适应市场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及护理教育国际化的趋势[5].加强护理人员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进行科研方法的初步训练,并贯穿在全部必修课和选修课之中.课程设置上要增加社区护理、文献科研设计、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学、营养护理学、美学形体、艺术、音乐、舞蹈、文学、公共关系、人生哲学与成长修养等内容.

2.3建立特定的课程设计小组:课程设计小组成员包括护理教育的领导者、高级护理教师、护理专家、高级护士、病房护士长、实习护士等.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具体课程内容,护理教育的领导者在课程设置上应拥有决策权力,这种权力不仅限于行政管理和现有系统的有效运转,而且还涉及新观点、新政策的革新.同时,要广泛、系统收集来自教育系统内部,来自护理教育管理者、护理教师、护生对课程设置的意见,以及社会、政府和医院的反馈意见,对课程设置全过程进行主观、客观评价,及时调整或修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2.4优化课程设置,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应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制定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完善新的课程体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提高人文内涵和人文品位.近年来,在护理教育中人文课程虽然有所增加,但总的比例少.从接受高中毕业的大专、本科层次的护理教育应是通科教育,为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应增加选修课的比重,让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有更多的选择课程的空间.同时,依据课程体系与结构的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调整.统筹设置普通本科、普通专科、成人本科、成人专科等各层次、各类型的课程,兼顾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的衔接,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6].研究生教育应遵循学生的从业方向进行课程设置,如教学科研型可适当增加与教学、科研有密切相关的课程;临床护理型可适当增加预防、保健的理论与护理技能训练的课程.

2.5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护理专业是一门具有特殊执业要求的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主张使学生尽早、尽快地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转化为专业实践能力和从事护理职业的本领,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实践教学、病例分析教学、讨论法、角色扮演、电化教学、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在操作技能训练中,加入设计性实验(教师给出实验要求及目的,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自主能力.另外,学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实践社会活动,进行健康宣教,如为社会人群测量血压、血糖、化验血型等,既可回报社会,也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各种专业实践能力.

2.6注重本地区人口特点及学生情况:在课程设置的概念框架中,还应分析学校所在地区的人口结构、主要健康问题及健康需求,结合学院宗旨、护理培养目标以及当地学生的个人经历、教育背景及学习护理的目的,设置护理课程的相关内容,起到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现代护理教育课程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护理教育首先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熟练的工具[7].目前,影响和阻碍高等护理教育质量和发展的因素仍困扰着许多院校,我国高校的高等护理教育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丞待解决,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还处在不成熟阶段.护理教育者应从统治课程数十年的生物医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适应现代社会对护士提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以新的护理模式和护理哲理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使护理教育更有效地为护理实践怎么写作.只有加快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摸索,勇于创新,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才能推动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1999,14(12):36.

[4]王兰兰,张红菱,陈劲.从课程体系改革谈创造型护理人才的培养[J].中华护理教育,2004,1:22.

[5]黄玲,田连珍.改革现行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设想[J].护理研究,2001,15(2):115.

[6]尤黎明,汪建平.对中国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43.

[7]沈宁,梁涛,黄宝延,等.对现代护理教育思想中基本概念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4,(1):10.

收稿日期:200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