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医学免疫学教学的与实践

点赞:4973 浏览:165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以其广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层次性,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当代医学免疫学为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认识;为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它对构筑医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医学免疫学在内容上由于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严谨的逻辑性,学习过程中孤立理解时会感到比较抽象深奥、枯燥且难理解,众多的免疫学教材中名词概念、英文略语新颖繁多,同时医学免疫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等特点,使得大多数初次接触免疫学的医学本科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为适应当代医学免疫学发展的需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教学中的几点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1 把握全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免疫学第一章的内容为绪论,在整个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讲好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整个免疫学的学习情绪.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人们只要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因此,笔者在首次授课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事先准备数个分别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需要接种疫苗,通过多次接种后为什么可以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感染同学们在以往的体检中“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其阴阳性有何意义再有为什么个别同学在食堂打饭时不写虾或螃蟹等我们大家均喜好的美味通过以上数个例子使得同学们对免疫学在临床实践的实用性产生浓厚的兴趣,迫切通过在往后各章节的学习找寻答案.在接下来的免疫学课程教学中除要坚持系统性和完整性之外,在首次授课时注意把握全局,进行免疫学的概要介绍,使同学掌握免疫学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在初步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同时,认识到免疫应答可分为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两大类,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适应性免疫又根据参与的细胞类型和效应机制的不同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两种类型,通过树枝状总体框架结构的介绍,让同学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把握这一全局观,进行扩展和深入,起到提纲挈领,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常态,如何充分利用好该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确是一个需花费大量精力思考的过程.多媒体课件是将动画、图像、声音等形式结合在一起,以清晰、生动的画面将抽象的问题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抽象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这一手段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减少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免疫学中较多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其机制复杂而抽象,如果仅是通过简单的线条图进行口述讲解,学生往往会感到抽象,理不出头绪.笔者在制作免疫学多媒体课件时,通过多种手段把这些过程制成动画,或采用英文原版书配套的flash动画以及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形象生动的机制图,将这些元素重新整合,力求使讲授内容更生动活泼,更形象具体化,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讲解到淋巴结的功能时,如果只是根据教材从头到尾将功能叙述一遍,学生常难以理清其发生部位及相互关系,甚至感到茫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能够清楚地显示T、B淋巴细胞如何以淋巴结作为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进行应答:即抗原通过什么途径进人淋巴结,APC在何处捕获、处理抗原,并提呈给Th细胞,效应性T细胞到何处发挥效应,以及效应性Th细胞如何协助B细胞活化,进而产生抗体.该动画从时间与空间等几个方面描绘了T、B细胞应答的过程,提醒同学们通过动态的观点去理解问题,并使复杂的过程变得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将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的兴趣,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对学生掌握淋巴结的功能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科医学免疫学教学的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医学免疫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教学

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困难之处是其理论深奥,机理复杂,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长期以来“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初次接触者难以掌握其基本知识和理论.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错综复杂的免疫学知识,把握住根本,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本来的科学思维活动,使由单纯讲授知识本身转向同时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前后多联系、多引导,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超敏反应”前,先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知其机理的现象进行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吃海鲜后会腹痛、腹泻为什么给不同血型的患者输全血后会发生输血反应为什么右眼贯通伤后需及时摘除,否则左眼也会发炎应该如何进行防治这些启发性提问方式会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迫切地探知这些现象背后的奥秘.同时也引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阐明现象的本质,从而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讨论式教学则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由于医学免疫学抽象深奥而且逻辑性强,较难理解,为此笔者在每次课结束前预留部分时间,对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在课堂内进行针对性讨论,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例如在学习完“免疫应答”后,布置一道综合讨论题,“细菌感染人体后如何引起细胞免疫应答,详述其过程”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同学们去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在基础免疫学所学的内容去思考、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讨论.针对同学们的答案,教师逐一分析讲解,指出答案的立论依据,分析其优缺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去思考、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设计、思维引导、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基础性知识展开联想,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质疑批评和发表独立见解,教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将学生引入“会学习”的境界,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紧密联系临床,构建通往临床的桥梁

医学免疫学虽然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但其内容与临床各学科联系尤为紧密,归根结底还是要为临床课程怎么写作,要与临床相结合.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讲授免疫学各章节时适时与临床实践、与自身机体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免疫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为以后走上临床岗位打下基础.例如,讲到“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时,可以结合临床上异型输血所导致的溶血现象进行讲授;当讲到“异嗜性抗原”这一知识点时,可联系临床上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体所导致的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针对“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这一知识点,提问为什么血清中检出IgM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并且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而对于“细胞因子各论”的教学,提出为什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用于肿瘤化疗后的辅助治疗,其机制是什么等与临床联系紧密的例子.由此,使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通过联系以往所学知识给出相应答案,也许有些想法过于简单或机械,但是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同学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热情,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启发研学生用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问题.医学免疫学其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其知识环环相扣、难以理解,通过联系临床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相关临床内容本身又是对教材的说明和补充,临床实例具有鲜活的真实性,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临床实例分析,会对学生产生强化和巩固基本知识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5 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医学免疫学实验是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动手”操作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免疫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也间接影响学生将免疫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能力与水平.我校的“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为16学时,以往所开设的实验过于陈旧,与学科新进展有所脱节,最大的缺陷是实验准备时间过程长,而同学所能动手操作的内容过于简单、快速,更多的时间在忙于书写实验报告,严重地制约了同学们将免疫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能力与水平,近年来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实验课教学的改革,通过精选实验内容,以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项目为基础,强化实验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直接凝集反应的玻片法,让同学自己采集指尖血,完成血型的鉴定;对流免疫电泳实验中以临床用于原发性肝癌早期辅助诊断的甲胎蛋白试验为例,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琼脂板的制备、打孔、加样,电泳条件的选择及结果分析;E花环实验中则以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掌握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单个核细胞的分离、计数以及观察活性E花环形成细胞的形态特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则让学生自己从包被反应板开始,继而完成洗涤、加样等步骤,由于包被物的浓度对最终的结果有影啊,选择不当会使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由此,提供了一个让同学比较、分析、判断的机会.因为每次试验通常用的是学生自己的样本,并且每个实验提供了学生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及结果观察的全部实验过程,所以学生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性,他们往往积极地多途径地查阅资料,以求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知识,通过实验既训练了学生对临床常用免疫实验诊断项目基本原理与主要操作步骤的掌握,又引导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正确记录与有效分析,尤其注重其在辅助诊断常见、多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学科,其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及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笔者在本科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对此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加强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3方面的培养,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