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水肿的中医护理经验总结

点赞:5600 浏览:193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水肿因外感风邪或邪度内侵,使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溢于肌肤所致,以肌肤浮肿及小便短小为主要临床表现,属西医肾病综合症.以2~8岁男孩多见,其中以2~5岁为发病高峰[1],部分患儿因多次复发病程迁延.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患儿186例,男155例,女31例,经精心治疗和有效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护理

1.1病室内阳光充足,冷暖适宜.

1.2高度浮肿时应卧床休息;阳虚水泛者取半卧位,以改善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者适当抬高患肢,水肿减轻后可适当活动;阴囊水肿者,可用棉垫托起阴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小儿水肿的中医护理经验总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医护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3记录24小时尿量,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1.4遵医嘱定期测量血压、体重、腹围.

1.5水肿部位不宜针刺,以免流水不止,导致感染.

1.6注意口腔清洁,饭后、睡前用温盐水或银花、甘草液漱口,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预防口腔炎症.

1.7保持皮肤清洁,会阴部应每日清洗,预防破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1观察水肿消长、尿量、血压等情况,如尿量有所增长,颜色转为清淡,是病情好转的标志.


2.2使用利尿剂后应观察低钠低钾表现.

2.3出现精神萎靡、呕吐、烦躁、胸闷气急、心慌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4用激素治疗后出现胃痛、出血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

3.1治疗期间应观察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用药反应,观察血压变化,应用激素时不可随意停药,遵医嘱坚持按计划用药,并补充钙剂.

3.2对病情稳定的肾病患者,应鼓励他们多活动,因为这样有利于预防激素的高血凝副作用和骨质疏松并发症,但请注意不可活动过度,以免因劳累而诱发加重肾病.

3.3中药汤剂宜浓煎温服,如有恶心、呕吐时,采用少量多次频服.

4饮食护理

4.1严格掌握饮食宜忌,忌生冷、油腻及海腥等发物.

4.2由于“咸入肾”,故应少盐.浮肿尿少期间可给予无盐饮食,肿消后可给予低盐饮食,每天用盐1―1.5g(1g盐等于1/5茶羹盐等于6/5茶羹酱油等于1茶羹味精),限制高钠食品,如加工罐头,腌熏制品,咸菜等.在浮肿和高血压消失后,才可进普通饮食,但也要清淡,不可过咸,控制激素治疗期间的饭量.

4.3每日蛋白质的摄入应根据尿中蛋白质的多少来确定,一般以每日1.5~2.0g/kg为适度[1],以高生物价的动物蛋白为宜,如乳、鱼、蛋、牛肉等,因植物性蛋白在体内利用率低,代谢后产生较多含氮废物,所以不可任意食用,如豆类(红豆、绿豆、毛豆),豆制品(豆腐、豆干、豆浆),干果类(瓜子、花生、核桃、腰果等).

4.4尿少者可选食西瓜、冬瓜等利水之品,也可用苡仁、大枣、莲子煮粥食用,以健脾利湿.

4.5饮食有节,不可过饥或过饱,过饱,运化不及,易伤脾胃之气,过饥,机体得不到水谷精微之品,易导致正气不足,无以驱邪.

4.6饮食有方,应软硬相宜,冷硬适宜,晚上睡前不可进食,饮食有洁,食物要新鲜干净,不食变质污染的食物.

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关心患儿,做好生活护理.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感受,主动听取患儿及家长的意见.讲解此病的临床表现、治疗的重要性.激素治疗引起的肥胖会随着药物剂量的减小而恢复,使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临证施护

5.1风水相搏者,在服解表剂时,需热服,药后盖被使其汗出,以助药效,若有呕吐、发热时宜补充水液,可吃些清热利水之品.

5.2水湿浸渍者,若水加剧,适当限制水量,汗多时及时擦汗,避免受凉.

5.3湿热内蕴者,应将下肢抬高,使局部气血流畅,以减轻水肿.

5.4阳虚水泛者,可取半卧位,可灸肾俞、三阴交、命门等穴位[2].

5.5湿毒下泛、恶心呕吐不止者,可服热糖水或针刺内关穴.

6并发症护理

6.1心力衰竭:取坐位或半坐位(下垂),给予氧气吸入,掌握静脉输液速度.保持大便通畅,观察洋地黄类药物的疗效及中毒症状.

6.2高血压脑病:保持病室安静及呼吸道通畅,观察神志、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瞳孔,以及恶心呕吐、头痛、躁动情况.

6.3急性肾功不全:限制蛋白质及钾的摄入,可给予高生物效价的优质、低蛋白饮食,如蛋(蛋白)、猪肉、牛奶等.少尿期,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多尿期,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7健康指导

7.1小儿脏腑娇嫩,腠理疏薄,表卫未固,冷暖不能自调,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所以应注意保暖,积极预防感染,保持皮肤、口腔及尿道的清洁,防止皮肤及尿道感染.

7.2尽量寻找病因,若有皮肤疮、疖、痒疹、龋齿或扁桃体炎等病灶应及时处理.

7.3慎起居,避风寒,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即起居有常、作息定时、睡眠充足、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防止感受外邪.

7.4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7.5注意安全,避免奔跑、打闹、摔伤,防止骨折[3].

7.6推荐适宜饮食,掌握饮食宜忌.

7.7定期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