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护理专业的课程特点和趋势

点赞:6308 浏览:219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3-0051-03

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课程设置在教育学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哲理的形成、概念框架的制定、培养目标的确立、教与学的方法、评价过程这5个连续的过程.护理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在字面上理解卫生部制定的护理教育目标而简单地贯彻执行,还应是现代护理观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当今国内外护理课程设置现状以及趋势等方面内容,对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提出建议和对策,供我系和其他院校参考.

1研究背景

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和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使人们也希望在没有生病时得到健康指导,寻求健康保健的群体扩大,这样大大增加了医疗怎么写作体系的怎么写作范围和任务.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卫生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原本已经不足的卫生资源更加紧张,同样也使护理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丰富和扩展,对护理人才的数量、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教育也出现新情况.面临新任务.因此,要求护理教育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顺应社会的需求,其中护理课程设置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2.1国外现状 国际上护理教育的改革已经为我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总的来看,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护理独立的和具有明显特色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都明显少于我国,而有较大比例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基本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设置,并体现在综合课程体系中,这同医疗专业的分类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护理专业知识的内容都是按照护理程序组织的,在内容的确定方面,注重对怎么写作对象(包括患者和尚未生病的人)的全面评估,评估侧重的是人对健康和疾病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对患者患病时的护理,还包括对尚未生病的、但有高危因素的人和家属的护理和教育;护理课程中均有较大比例的精神、心理卫生的内容,以及社区和家庭护理的内容.

2.2国内现状 护理教育的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整体的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但国内一些院校护理专业课程目标主要是掌握各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仍以疾病为中心,没有突出现代护理的观念.仍着眼于传统的纯生物医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健康怎么写作的需求;课程体系陈旧,多数院校一直延用公共必修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技术的“老三段结构”;护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医疗加护理,较少涉及人的心理、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内容,对人的关怀性学科涉及更少,未能体现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也不能体现现代护理专业化特点;除此之外,中专到大专,大专到本科各层次的课程互不衔接,致使各层次毕业生的再提高教育重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3国内外课程设置特点

3.1国外课程设置特点 (1)课程设置理念:美国护理课程的哲学概念、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非常明确.强调人权、个性和隐私.美国护理协会联合会(从cN)对其护理学院的护理教育规定了标准,具体的课程教育计划由各护理学院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专业行为能力和概念框架自行规定.同时成立许多护理团体、组织,经常召开工作研讨会,每个学院组成专门的课程设置委员会.进行两年一次的课程评价.(2)课程设置目标:在护理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专业知识、操作技术与蕴涵于专业基础教育中的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其解决问题和评价事物的能力.(3)课程设置依据:在课程设置上有较大的自主性,制定课程设置的依据主要有教育理念(实际是对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关系性质的认识和定位)、毕业生的特色(各校都力求使自己培养的学生与众不同)、理论模式(美国中、南部学校一般都选择一种护理理论模式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而东、西部往往是多种模式互补)和学校资源.(4)早在上世纪60年代,护理教育中就引入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上世纪80年代就更为加强,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生在医学生涯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尤其强调加强对学生经济学、学、计算机和判断力、管理技能的培养,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了有关这方面的课程.(5)发达国家课程设置也随不同层次学制而侧重点不同.大专:着重基本护理技能、责任制护士的职能,毕业后获得准学士学位.本科:着重专科护理、重症监护,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着重学习护理理论和护理科研,毕业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6)多数护理学沿用传统与综合的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建立核心课程体系,采用学分制.但学科之间进行适当的综合.充分重视在护理课程设置中体现当前卫生保健的重点与护理实践的变化.(7)课程设置中除了体现各级护理教育课程的系统性,还根据专业需要、社会需求的改变及时开设特色的护理课程.如家庭护理课程、远程教育课程、跨文化课程、护理学发展史课程等,课程中反映时代的变化.(8)在课程设置上自成体系,体现护理学的特色.美国、韩国、泰国大多数护理院校的护理专业课程基本不按临床分科设置,而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或者根据人的生长发育阶段设置,与护理学的实践对象相吻合,例如,泰国的护理专业课程包括:精神护理、家庭护理与助产、意外事故与灾害护理、营养与健康、社区健康护理、护理职业发展趋势探讨等;韩国护理专业课程分为儿童护理学、青少年护理学、成人护理学等.(9)课程发展趋势:在未来的10年里,美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卫生保健和教育改革、与医生和其他卫生保健人员的合作、学生毕业后所能取得的成就、人力财力资源的严重缺乏,护理教育者的年龄老化等,这就急需培养出一批稳定的、高层次的和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护理人员和护理学专家,也使得课程设置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下:从侧重临床转向社区,从侧重护理管理疾病转向预防疾病,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人类整体本质的认识,重视学生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工作能力的培养.

国内外护理专业的课程特点和趋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护理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2国内课程设置特点 (1)课程设置目标: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较为重视,但是,我们往往将总的目标定位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至于如何将这种思维方式转化为护理专业中解决问题和判断问题的思维能力则缺乏具体目标和详细内容.我国的护理课程设置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往往强调传统的“双基”,较少意识到当代社会的需求及必须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2)课程设置依据:我国的课程设置的依据基本上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要求和基本一致的护理专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当前有部分学校尝试用国外护理理论模式构建课程.(3)课程理论体系、课程设置不完善:我国现有的高等护理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理论体系不完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本科课程设置不合理(医学专业化),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及护理实践涉及较多的人文学科、行为学科等内容方面显得较为贫乏.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学历教育(三年脱产大专、电大、夜大、自学考试等)设置的课程与中专教育重复内容较多,对帮助在职护士知识更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个人专业方面的课程教为缺乏.护理教育基本上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4)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目前大多是沿用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按照医疗学科设置课程,基础医学课在课程内容上沿用医学教育的内容体系而且比例较重(尤其是五年制本科教育),护理专业课程(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的内容组织基本上采用疾病加护理的模式.突出地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护理;重学科,轻应用;重专业,轻人文;重形式,轻实质.(5)课程发展趋势: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应按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及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来设置,围绕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摆脱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据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和使用性来设置课程,以适应护理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培养的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当缩减某些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增加社会、人文学科;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有护理专业特色的新课程;增加实践课时,早期接触临床.

4建议

4.1强化培养目标 根据对人、健康、环境、护理、教育、学习的概念来指导课程设置,突出护理,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淡化学科界限,增强课程间联系.教材应紧随临床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护理知识体系,应用国外护理教材必须结合我国护理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广泛推广应用,促进护理教育的发展.护理课程的选择和组织应从培养目标出发而不是过分考虑原有学科的完整性.应根据培养目标,根据“整体和综合”的原则,按照护理专业的特点将原有的课程进行有机的重组,使之融合为新的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同时必须注重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各个环节的一致性.

4.2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护理课程安排应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注意处理好学科理论教学与临床、社区实践教学的关系,适当增加专业课课间见习时数,使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培养其探索意识,提高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建立和加强学生对社会和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在社区实践中与人和谐相处与合作,培养健康的心理及情绪.

4.3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 (1)构筑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目前的高等护理教育并未形成独立的专业化的课程体系,而是依附于普通医学教育,使得护理课程未能符合护理实践的需要.要革除这一弊端.就必须改变现有的以医学知识为主干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护理知识为主干的课程体系.以整体护理的理念,护理程序的架构,构筑专业课程的框架.所谓以护理知识为主干的课程体系,即以护理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为线索、为重点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强化护理课程知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2)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人文、社会、法律、心理、行为科学方面的比例,教学方法除传统的讲授以外,还应增加情景教育、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虑现代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既要看到目前的需要,又要考虑到长远发展;既要着眼本国、本省、本院的实际,又要吸取和借鉴国外护理教育模式及经验,以适应护理教育国际化的趋势.(3)减少必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门类及学时.我国目前的课程体系中仍然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比例很少,任意选修课更少.在对18所医学院校五年制护理学专业教学进程的比较中,只有3所医学院校开设了选修课(北京医科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而且选修课门数所占比例很少(分别为全部课程门数的6.12%、21.28%、15.38%).而在美国,选修课比例大,任意选修课和指定选修课占全部课程的1/3,选修课开课的门类众多,选修课自由度大.因此,在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结构上,应适当减少必修课的时数,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和门类.(4)设置符合现代专科护理特色和社区护理特点的专业课程.社区健康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护理怎么写作机构将由医院为主转向社区、家庭、个体和自我保健为主;护理工作由为病人怎么写作扩大到为健康人群怎么写作,并正向社会居民提供社会健康护理和康复护理怎么写作项目,帮助人们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为此,高等护理课程改革中,要适时开设老年专科护理、精神康复护理、家庭特殊护理、护理保健和个案管理,以及符合我国社区医疗特点的社区综合护理课程.(5)对于本科护理教育,由于倾向于学科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所以课程设置可采用综合课程的设置模式,把不同学科的内容按照护理学处理的不同问题领域或人的不同阶段进行组合,实行跨学科的综合,形成与新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的课程结构体系,体现护理学的特色.主要倡导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为达到培养目标,在课程上推行3个“交互”,即基础、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交互”,理论课程和临床见实习课程的“交互”,确立以人体系统为主的临床护理教学,实现内、外、妇产、儿科护理学的“交互”.(6)对于专科护理教育,由于定位在培养从事临床第一线护理工作的职业性护理人才,课程设置应采用核心课程的设置模式,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护理课程体系.以社会需要为中心,根据社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体现护理人员在I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各学科知识的特点.(7)在课程设置的概念框架中.还应分析学校所在地区的人口结构、主要健康问题及健康需求,结合学院宗旨、护理培养目标以及当地学生的个人经历、教育背景及学习护理的目的,设置护理课程相关内容,起到人尽其才的作用,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8)建立特定的课程设计小组.课程设计小组成员应包括护理教育的领导者、高级护理教师、护理专家、高级护士、病房护士长、实习护士等,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具体课程内容.要广泛、系统地收集来自护理教育管理者、护理教师、护生对课程设置的意见,以及社会、政府和医院的反馈意见,对课程设置全过程进行主观、客观评价,及时调整或修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总之,护理教育者应从“统治”课程数十年的生物医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适应现代社会对护士提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以新的护理模式和护理哲理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使护理教育更有效地为护理实践怎么写作.从根本上说,护理工作是以人为本的工作,从人本主义立场上设计的护理专业,需要把医学基础、护理和人文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创造出与临床医学专业不同的课程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对护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