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四肢骨牵引的护理体会

点赞:5673 浏览:197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关 键 词】四肢骨折,牵引,护理

骨牵引是治疗四肢骨折的一种常用方法,临床运用较多.常见的骨牵引有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尺骨鹰咀牵引、前臂牵引等.由于牵引时间一般较长,患者需长时间卧床治疗,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如果护理工作上稍微疏忽,或放松警惕,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或生理的疾病,也容易发生诸多并发症.现将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对骨牵引患者65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5例,男35例,女30例,报告年龄最大99岁,最小18岁,平均59岁,股骨髁上牵引9例(男5例,女4例),胫骨结节牵引41例(男20例,女21例),跟骨牵引15例(男10例,女5例),牵引时间最长105d,最短20d,住院时间最长199d,最短24d,平均70d.

1.2护理措施①牵引前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是进行护理工作的首要内容.应向患者解释牵引对治疗骨折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牵引的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增强治疗疾病、战胜困难的信心,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思想顾虑,②积极配合医生参加牵引手术,通过参加手术,一方面可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取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可了解牵引进针的位置和方法,为今后护理做到心中有数,③牵引术后第1周患者由于刚开始牵引,往往存在不适及饮食,大、小便不习惯等情况,容易产生躁动,对牵引治疗骨折产生不信任.因此,这段时间应着重对患者生活上进行重点护理,正确指导患者主动配合,④牵引术后1个月左右以预防并发症为主.除常规针眼护理及观察牵引情况外,应告诫患者宜保暖,防止受凉感冒,每日作咳嗽及深呼吸运动,予侧身并轻轻给患者拍打背部,还可利用牵引架上的拉手,抬起身躯,以保持患者的良好情绪,增进肺活量,预防坠积性肺炎,患者饮食采用软性食物为主,以增加胃肠蠕动,嘱患者宜进食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油腻、煎炸之品,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多排尿,防止泌尿系统疾病及便秘的发生.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帮助患者活动其他没有固定的肢体及患肢关节,用自制伤科外用药酒按摩尾骶部及全身各骨突处等受压部位,预防关节僵硬及褥疮,⑤牵引术后,对牵引针眼及牵引装置的护理及观察是维持长期牵引及稳定患肢的必要手段.要求每日对牵引针及牵引装置至少巡视3次以上,检查牵引力和反牵引力是否平衡,牵引角度和方向是否符合要求,牵引弓有否松弛,观察牵引针眼周围有否红、肿、热、痛等,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请医生帮助解决,⑥牵引拆除后患者多遗有患侧关节功能的受限,采用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并加强髋、膝、踝关节屈伸活动,同时采用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热敷、理疗、手法理筋按摩等方法,以尽快恢复患肢活动功能.

骨伤科四肢骨牵引的护理体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护理工作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3治疗效果本组65例患者,入院后经过我们积极、细致的护理,均能乐意接受骨牵引术,牵引期间所有患者均能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虽然大部分患者入院早期出现便秘,个别合并感冒,但均无1例发生褥疮、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在5%以下.牵引拆除后,患者一般在1~2周恢复关节功能.

2体会

2.1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护士容易忽视患者受伤后的思想情绪.我们观察发现,所有患者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有的受伤后存有悲观消极心理,有的出现焦虑、不安心理,有的对手术产生恐惧、多疑,有的还夹杂着家庭矛盾等,因而须在手术前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使患者隐藏心理发生转化,及时解除顾虑,对正确引导患者接受治疗很重要.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首先着手解决患者的各种情绪波动,处处关心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取得患者信任,耐心解释骨牵引对治疗骨折的重要性,以及术后注意事项,同时积极做好家属工作,请患者家属配合.通过我们的努力,患者大部分能以乐观情绪接受骨牵引治疗.

2.2积极参加医生的骨牵引术.骨牵引术均为医生操作,有些护士不太了解牵引术,我们认为参加骨牵引术是指导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手术中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也知道克氏针进针的位置、牵引力应负重量等,而对护理观察很有帮助.

2.3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我们对牵引1周、1个月及牵引拆除后制定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因为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病情均不一样,若不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护理措施,则可能造成差错,所以我们应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谈心,掌握病情动态,及时问寒送暖,使之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况能一一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