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与检验医学相关性的概况

点赞:8507 浏览:327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纳米技术(NT)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很有前景的新兴高科技学科.它是以长度在0.1~100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进行材料深加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也可对某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学科.用途非常广泛,就检验医学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果的有:在磁性纳米粒方面有,生物活性物质和异生质分析与检测以及生物活性物质或细胞的富集等;在纳米粒子方面有:可作为定量标签用于生物分析,作为信号的转导物等.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检验技术也将随着发展,两者相关性极为密切.

【关 键 词】纳米;检验医学;纳米技术;磁性纳米粒;纳米粒子

作者单位:256617山东省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孙本海);滨州职业学院(金仲品)

纳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又称为毫微米(10-9m).纳米技术(Nanoscaletechnology,NT)是一门在0.1~100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某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高技术学科.NT领域不仅包括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制造学、纳米生物学和纳米显微学、纳米机械加工技术,而且是多学科交叉的横断学科[1].NT产生的基础是现代化学、物理学和先进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与高技术紧密结合的一门新型科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是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工程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它与信息、材料、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密切相关.Zhongguo[2]研究发现NT的发展正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界所关注的焦点,谁能在这一领域取得领先,谁就能占据21世纪科学的制高点.NT可以为生物医学工程中的诸多方面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Song等[3]总结了快速发展的纳米微粒和生物分子轭合物的制备方法,已逐渐将生物连接制备的纳米粒子商品化,并对检验医学产生深远影响.

1磁性纳米粒

Li等[4]认为磁性纳米粒(magicnanoparticle)已广泛用于生物分子固定化的载体和有机固相合成,其中磁性材料主要有铁、钴、镍等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和混合材料等.磁性纳米粒具有超顺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固液相的分离非常简单,不需离心、过滤等繁杂的操作,撤去磁场后没有剩磁残留,并在外磁场作用下可以定位.磁性纳米粒可通过共聚、表面改性赋予其表面多种反应性功能基,可连接各种基团或DN段而用于不同的检测.

1.1生物活性物质和异生质分析与检测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方法虽然很多,但以抗体为基础的技术不多而且是最重要的.目前采用免疫分析加上磁性修饰已成功地用于检测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异生质(如药物、致癌物等).在纳米磁球表面固定上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并以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或化学发光物质为基础所产生的检测,与传统微量滴定板技术相比,具有更简单、快速和灵敏的特点.Helden等[5]将抗体连接的纳米磁性微球与高效率、快速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相结合的自动检测系统,已成功地用于血清中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抗体的检测.还创建了用于人胰岛素检测的全自动夹心法免疫测定技术,其中亦用到抗体蛋白A纳米磁性微粒复合物和碱性磷酸酶标记二抗.

1.2免疫磁性微球检测生物活性物质或细胞的富集是在检验医学中一项重要内容,亲和配体技术在分选和回收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Taubert等[7]采用白细胞分化抗原单抗标记的IMMS除去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从而实现癌细胞的富集,随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癌细胞.如果将寡核苷酸(dT)链交联到纳米磁性微粒上,即可用于真核细胞mRNA的分离纯化.Nagy等[8]已用胎儿红细胞抗原标记的免疫磁性微球很容易将母体外周血中的极少量胎儿细胞富集,该方法简便,并能通过进一步荧光PCR检测确定,进行非创伤性产前诊断.对癌症的早期诊断是医学界极为关注的难题.从理论推测,利用免疫磁性微球进行细胞分离技术可在早期癌症患者血液中检出癌细胞,实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

2纳米粒子

纳米粒子表面积大而直径很小,偶联容量高,悬浮稳定性较好,便于发生各种高效反应,常用于各种不同的生物分析系统.与传统的生物制剂相比较,纳米粒子作为一种试剂有很多优越性.

2.1纳米粒子作定量标签用于生物分析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或放射性元素的标记相比,纳米粒子作为生物分析不仅可以代替,而且克服了它们的缺点.纳米粒子的主要两个领域是:金属纳米粒子和量子点(quantumdot,QD).

2.1.1金属纳米粒子金属纳米粒子可用于包括光学、电化学、显微学和质谱等多种检测途径.Rojas-Cha-pana等[9]将胶体金用于电子显微镜检测,如用扫描隧道显微镜通过检测DNA的表面密度而用于目标序列的检测,在此系统中先将胶体金标记的dT探针与被测DNA序列杂交,使目标序列带上胶体金标记链.Leary等[10]将纳米金属粒子标记到dT探针上,与样品中的目标DNA序列杂交,然后在金属纳米粒子上沉析出银,通过电势测定法检测目标序列.Huang等[11]则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法(inductivelycoupledplaamassspectrometry,ICPMS)和夹心免疫测定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免疫检测方法.在这个系统中,他们将胶体金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作为ICPMS的分析物间接检测兔抗人IgG.这个系统还可通过在分析物上标记不同无机纳米粒,而达到同时检测不同物质的目的.

2.1.2量子点利用量子的限制作用,赋予纳米粒子独特的光学和电子的特性,也称为半导体纳米微晶体.这是一种最新的荧光材料,QD能够克服荧光分子重要的化学和光学局限性而具有多种特性,如根据QD的大小,可产生多种颜色,在同一激发波长下,不同长短直径的QD可发出不同颜色的激发光,利用这一特点,可同时检测多种指标的要求,这是传统染料分子根本无法实现的;QD的荧光时间较普通荧光分子延长数千倍,并便于长期追踪和保存结果.QD技术可用于检测活细胞里多种蛋白质活动[11].Leary等[9]在QD上包被一层迪羟基硫辛酸(dihydroxylipoicacid,DHLA)后,则易与亲和素连接,再针对不同的QD给予不同的蛋白质抗体,制备出具有蛋白质专一性的一批QD.

纳米技术与检验医学相关性的概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检验医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2纳米粒子作信号的转导物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NPs)在检验诊断中作为信号转导物,可免去标记生物样品的需要,就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免去样品制备的步骤,使检验技术变得更简便和价廉.在这个系统中,纳米粒子对生物复合物的干扰作用或纳米粒子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都可成为一种检测信号.Hirsch等[12]根据以上原理建立了一种其他金属纳米粒子信号转导的应用,包括金纳米粒子介导的荧光淬灭,凝集反应检测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方法.2006年Li等[4]这个系统中开发了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核为直径2.5nm的金微粒,外面包裹一层dT分子,该分子的一端为巯基,一端联有荧光分子,由于纳米金微粒是一种有效的能量受体,能够作为荧光的淬灭物,当这种传感器与样品中的目标分子杂交后,引起传感器构像的改变,导致淬灭的荧光分子复原.再则,由于此系统荧光背景极低,与传统的有机淬灭物相比,该类传感器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光学特性.

3小结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NT近年来被应用于医学领域刚刚开始,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就已显示出将推动检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潜能.从含有纳米微粒的各种实验方法来看,纳米微粒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价值与现有技术相比,它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速度等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随着NT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新纳米材料出现,并被应用于新的检验医学的检测方法中,检验医学将出现划时代的进展.

sayontheBayerADVIACentaurimmunoassaysystem.ClinLab,2004,50(1):83-90.

[6]TaubertH,BlumkeK,BilkenrothU,etal.Detectionofdisseminatedtumorcellsinperipheralbloodofpatientswithbreastcancer:correlationtonodalstatusandoccurrenceofmetastases.GynecolOncol,2004,92(2):256-261.


[7]NagyGR,BanZ,SiposF,etal.Firstattemptsofdetectingfetalcellsinthematernalcirculation.OrvHetil,2004,145(11):2231-2236.

[8]Rojas-ChapanaJA,GiersigM.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sandmetallicnanoparticlesandtheirapplicationinbiomedicine.JNanosciNanotechnol,2006,6(2):316-321.

[9]LearySP,LiuCY,ApuzzoML.Towardtheemergenceofnanoneurosurgery:partII-nanomedicine:diagnosticsandimagingatthenanoscalelevel.Neurosurgery,2006,58(5):805-823.

[10]HuangJM,WangXX,DongY.Electrochemicalallylationreactionsofsimpleiminesinaqueoussolutionmediatedbynanoscalezincarchitectures.AngewChemIntEdEngl,2011,50(4):924-927.

[11]JaiswaJK,MattoussiH,MauroJM,etal.Long-termmultiplecolorimagingoflivecellsusingquantumdotbioconjugates.NatBiotechnol,2003,21(1):47-51.

[12]HirschLR,JacksonJB,LeeA,etal.Awholebloodimmunoassayusinggoldnanoshells.AnalChem,2003,75(12):2377-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