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现代医学高科技的最前沿

点赞:25963 浏览:1197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学者从来没有在我们的欧洲核医学年会上担任分场主席,你是唯一一个.”欧洲核医学大会主席DierckxRA教授在2005年欧洲核医学年会上这样说道.这是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荣福教授的称赞,更是对我国核医学在国际学术地位上的认可.2006年,王荣福教授作为中国核医学专家,再次受邀担任第18届欧洲核医学年会放射性药物分会场主席,并作了大会报告.核医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年轻而富有特色的学科.它的出现,对现阶段许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王荣福教授作为近代核医学科发展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功不可没.

从无心插柳到悬壶济世

20世纪60年代末那个特殊的时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与不学都无所谓,但王荣福始终坚持勤奋学习,并在中学老师邱世骥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品学兼优的王荣福报考了厦门大学化学系,但事与愿违,发来的《录取通知书》赫然写着“福建医学院”.当时的王荣福对医学毫无概念,但既然被录取了,就是求学的好机会.于是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地踏上了学医的道路.

大学期间,王荣福潜心修学,为后来学习核医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临床基础.在毕业前的留校考试中,他的成绩名列前五名.他本来要选当时很热门的外科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被学校比较冷门的核医学教研室留下了.刚开始,王荣福难以完全接受这个专业,直到他的老师马顺元开导他说:“别看现在核医学没有什么可做的,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核医学在医学领域中必会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简短的一番话,使王荣福隐约看到了核医学的未来.当时的闽南肝癌患者比较多,他们通过运用扫描机显像和核医学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甲胎蛋白,由此发现了很多肝癌患者,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闽南也是甲亢的高发地区,在核医学临床实践中,他们运用放射性核素碘疗了很多内科药物治疗后复发和/或外科手术禁忌证的大量甲亢患者,核医学放射性核素显像和治疗得到了病人的认可和临床的肯定.渐渐地,王荣福热爱上了这个在当时很冷门的核医学专业,并开始为核医学的发展默默奉献.

正确的时间做明智的选择

1990年,王荣福有幸成为福建医学院唯一一个国家公派至法国的留学成员,学期一年.学成后,他并没有立即归国,而是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中.在巴黎第五大学心血管医院导师的指导下,他考取了巴黎卫生局的工作执照.于是他利用值夜班挣钱,半工半读,又报考了巴黎第五大学核医学博士学位,学习了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疾病的诊断.同时,他还到巴黎第五大学的西部医学院法国原子能科学院奥尔赛核医学中心学习了PET药物基础和临床研究.期间先后应邀参加了欧洲放射学年会、欧洲核医学年会、英国核医学年会等,写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文章,这些经历为他的核医学基础、科研思路及撰写和发表英文论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时,知识渊博的他已经可以回国报效祖国了,但是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不肯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他来到图卢兹第三大学Purpan医学院,半天做临床,半天做课题,在法国国家药学毒理学研究所从事受体显像剂研究,1995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药学博士(PhD)学位.学成之后,王荣福教授有很多机会可以留在国外,对此,他在与记者的谈话中回答道:“在国外确实能真正学到东西,而且有实现学术价值的环境,但是要发挥作用还是得回到祖国.”就这样,1995年7月4日,他离开图卢兹,在巴黎没待几天便返回祖国.并且选择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1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后改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从此走上了核医学研究道路.


当时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人才队伍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核医学设备陈旧,工作条件有限,学科发展相对滞后,这对他这个通过国家人事部引进人才的留学归国学子来说,无疑是个挑战.“核医学靠什么增加与临床学科之间的协作如何让患者和临床医生真正理解核医学”自从进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王荣福就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首先,他通过各种方式的临床疑难病症会诊和巡诊,结合实例阐述核医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核医学肺血流灌注和通气显像诊断肺栓塞,为临床医生提供这样一个信息:核医学果真能给临床提供诊治疾病的客观依据.其次,他积极应邀参加“好医生”等网络继续教育授课,展开了对疑难病的分析讨论,更让临床医生对核医学刮目相看.另外,在王荣福主任的带领下,他们科室还做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院演讲.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了医疗怎么写作的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在全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病人的好评.从分子水平上真正识别疾病

站在现代医学高科技的最前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核医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核医学自1956年引进我国以来,先后经历了闪烁扫描机、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几个阶段,尤其是近几年来PET/CT的发展,将核医学推向了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在谈到核医学的基础运用时,王荣福教授这样说:“例如对甲亢的治疗,有的患者用内分泌药物治疗可能会复发、产生皮疹、肝功能受损等,这就需要手术治疗,但有些甲亢患者不愿意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针对这些患者,就可以运用核医学的1311治疗;又如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治疗,可以再次外科切除,很多情况下,病人难以接受;即使第一次手术医生认为是切除干净了,但有的患者仍然复发,很多患者二次手术的手术路径不明确,这时候选择用1311内照射治疗非常有效.这就是目前很多病人求助我们的地方.也是核医学治疗的独特之处.”

“目前,到医院诊断的肿瘤病人,大部分都已经到了中晚期,这时候,患者的预后就比较差,因此,未来核医学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从分子水平乃至基因突变及时进行监控、预警和早治,控制致癌基因,及时纠正癌变,使抑癌基因占优势.”在谈到未来核医学分子学研究方向的时候,王荣福教授说,“在分子细胞有癌变苗头的时候.或者肿瘤标志物在某一阶段产生出来的时候,运用分子影像学进行检验,从细胞水平上发现其病理生理的变化,而不是在其产生症状或出现肿块的时候才发现它,进而研制出一些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比如恶性肿瘤骨转移,如果常规的化疗药物静脉点滴容易使患者产生脱发、肝功能损害等全身毒副作用,这时候,就有必要运用治疗骨痛的药物.通过靶向治疗,高度选择亲骨转移灶,从而减轻患者的其他全身症状.这就是分子核医学将来研究的重点.”王荣福教授还认为,核医学是分子影像学的核心内容,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不可分割.分子影像技术架起临床疾病诊治的桥梁.近年来,在分子影像技术的关键问题上,如研发具有特异性或靶向性分子探针、各种实现分子影像可视化的精细设备包括光学,CT、MRI和核医学SPECT或SPECT/CT、SEPCT/MRl.PET、PET/CT及PET/MRI等方面.各国学者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部分研究项目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临床前研究,尽快将这些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造福人类.

“PET的出现使得医学影像技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使无创伤性的、动态的、定量评价活体组织或器官在生理状态下及疾病过程中细胞代谢活动的生理、生化改变等获得分子水平的信息成为可能,这是目前其他任何方法所无法实现的.”王荣福教授介绍说,在发达国家,PET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这三大威胁人类生命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的最有效手段.PET/CT是从细胞分子水平上进行人体功能代谢显像最高端的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也是国际上生命科学(脑功能、基因蛋白质功能影像诊断)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的最重要高新技术之一.PET/CT可对患者进行全身显像,一次PET/CT全身显像可提供脑、肺、淋巴结、肝、肾上腺和骨骼等全身各器官有无转移的信息,有利于对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进行精确的临床分期.“研究发现,PET/CT技术在指导穿刺活检、辅助肿瘤放射治疗期间监测治疗反应、监测小细胞肺癌手术和(或)放化疗疗效、早期探测残留病灶或复发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通过PET碳标记蛋氨酸显像,对近50%脑肿瘤患者改变了治疗决策,采用早期和延迟显像获得滞留指数fretentionindex,RI)和标准摄取fstandarduptakevalue,SUV)值,其在脑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7.5%、61.0%和75.0%.在我国,这项技术仍相对落后,目前它的运用也是一个瓶颈.”但王荣福教授认为,PET/CT作为一种新技术,临床上对它的应用关键在于它能解决问题,为病人解决疾病的痛苦,发挥它真正的、潜在的临床价值,而不是作为医院赚钱的工具.

医德求厚.医术重道

“对医生来说,每诊断一个病人都是一次考试.”王荣福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有精湛的技艺.医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医学模式也已经从‘诊断一治疗’发展为‘保健一预防’,因此医生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搞核医学的不能只精通核医学,还要精通临床上的其他知识,了解相关学科,进行学科交叉,只有不断扩大知识面,才能在诊断、治疗中游刃有余.”另外王荣福教授认为,医疗怎么写作也很重要.他说:“病人来到医院,目的就是要看好病,因此.让病人感觉像在家里一样,并对治疗充满信心,这点很重要,这就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教学上,作为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教授,一直以来,王荣福教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这促使他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2004年12月,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第一个北京大学医学部核医学系组建成立,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他高度重视核医学精品课程建设,并主编核医学特色教材.出色完成各种教学任务.为此,2010年王荣福教授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核医学科获得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此期间.他主编了五年制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核医学》、《核医学要点与自测》和北京大学医学部长学制《核医学》教材,《核医学教学实习片》、《核医学助学课件》和《核医学网络课程》;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七版《核医学》、《核医学教师用书》、《核医学实习指导》、《核医学学习指导和习题集》和《教学光盘》配套教材;主编《符合线路探测正电子成像与临床》和((PET/CT肿瘤诊断学》两本专著,,参加编写了教材和专著30多部.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大学《核医学》精品课程、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等荣誉.连续5年成功举办了符合线路SPECT学习班,并被北京大学医学部收录为网络课程.1996年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以来共培养了14位硕士研究生,2001年王荣福教授获得核医学博士生导师资格,填补了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点中核医学专业的空白,并于2001年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至今指导博士生15人,已毕业10人.

在科研上,王荣福教授更是一丝不苟,1996年拿到国家留学回国基金,1998年到现在连续6次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受体、新的放射药物、肿瘤血管生成现象(包括端粒酶).多次获得国家级、部委级及“973”计划、“985"H2程I、II期科研课题基金资助.2007年、2010年发表在本专业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美国核医学杂志《JNuclMed》的两篇论文,获该杂志最佳基础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自2007年以来,他所带领的核医学科连续三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先进奖.现在,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功能影像的诊断、早期诊断、靶向治疗.目前,新型的诊断和靶向治疗的药物已经研制出来,而已经获得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