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英医学教育的现状

点赞:5225 浏览:187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医学教育具有精英教育的特点.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存在重规模、轻质量的问题,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需求.医学和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决定了我国医学教育必须走精英化的道路.

[关 键 词]精英教育;医学教育;八年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5(b)-0142-02

中国精英医学教育的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现代高等教育逐渐迈入了大众化阶段,使得教育产业化的特性愈加凸显.高等教育院校通过扩大办学规模以提高效益,这一趋势也波及到了仍需保持精英化教育品质的医学人才培养领域.

1精英教育的概念

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了所谓的“精英教育”.他在“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精英(大学在校人数占适龄人口15%以下)、大众(15%~50%)和普及(50%以上)[1].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代精英教育所蕴含的内容更加丰富.首先,现代精英教育依旧强调其所占人口的比例,特指经过精心挑选的少数人才能够就读的一种教育形式,这样就与大众化教育完全区别开来[2].除了在受教育人数上严格控制以外,精英教育还具有以下的特点:①精英教育的对象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大众化教育在选择学生时考虑的是如何满足更多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精英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高标准严格选拔人才,仅向一部分具有相当能力和资格的人才开放,满足特定行业专业教育的需要.②精英教学的理念倾向于研究高深的学问.精英教育专业性强,培训教学过程相对较长,对受教育对象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与大众化教育强调的“教育机会人人均等”存在很大的差异.③精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型、研究型、学术型的专门人才,使其在各个专门领域从事专业性强的工作.这与大众化教育培养“高素质公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大众化教育更倾向于“闲暇型”教育或“消费型”教育.

综上所述,可以把精英教育理解为具有某种特征和要求的、特殊的高等教育,这种特征和要求可以表述为:从适龄人口中精心挑选,在教育过程中精心培养,毕业时成为高质量人才,并在此后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3].

目前的精英教育培养模式有两种.一种为美国式――竞争流动模式:将选择的过程尽可能的推迟,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公开竞争,最后仅产生少数精英.一种是英国式――庇护流动模式:在学校期间实施早期淘汰机制,胜出者接受专门的精英教育.因此,只要符合了精英教育的某些特征与要求,包括医学教育在内的众多专业性强的教育都应该纳入精英教育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过去的高等教育都可以算作是精英教育.

2在医学教育领域实施精英教育的意义

无论从社会对医疗行业的要求看,还是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看,医学教育从本质上讲应当成为精英教育[3].首先,医学教育的属性是精英教育.医学教育本身的特点具有“专业性”和“精英性”.医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教育的成本大,培养周期长,社会的关注高,因此,从本身特性上就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有明显的区别[2].其次,医生的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医学教育必须是精英教育.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医学是生命科学,“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极高的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社会和医学在飞速发展,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医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质量高于数量”、“质量决定成败”应当成为医学院校办学的基本理念[3].此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精英教育更适合医学教育的发展,是世界医学教育的主流.从19世纪开始,大部分著名医学院校逐步改变以往的简单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的做法,开始有意识地打造精英人才.19世纪70年代,医学院校相继提高了招生标准,实行本科毕业后教育即医学预科教育,要求进入医学院的学生必须持有正式认可的大学授予的文科或理科学位,同时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医学教育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医学预科教育制度,要求学生通过为期2~4年的预科课程后才能正式进入医学院学习,此举大大提高了医疗工作者的素质.纵观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做出重大贡献或在临床为患者提供良好怎么写作的医学家和优秀医生们无一不是精英教育的受益者.

3精英教育对中国现阶段医学教育的重大意义

3.1精英医学教育更适合中国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实施精英医学教育是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有力保障.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患者越来越多,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医疗的需求迅猛增长,群众对健康水平和医疗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但是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体系对好医生的有效供给量却在逐年下降,供求矛盾突出,人民渴求有高素质的医生.

精英医学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现有的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完成从要求数量到重视质量的转变.根据政府部门统计,中国并不缺少医生,但是严重缺少好医生.2001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数量趋于饱和,特别是医生在每千人口中的数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要求.因此,我国医学教育不宜再单纯追求教学规模的扩大,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上来[4].提示精英教育更适应当今中国医疗卫生的发展.

3.2中国医学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精英教育概念的植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医学教育必须采用精英教育模式.一项有关医学生对当前医学教育看法的调查显示,86.8%的医学生认为医学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但仅有4.4%的医学生认为国内的医学教育达到了精英教育水平[5].现实的差距促使我们寻找深层次的原因:

3.2.1盲目扩大招生规模,造成生源质量下降据统计,2009年我国高等医药类专业的招生数达到了499582人,在校生人数达到了1788175人,是2000年的3倍以上,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6].这样一来,“精心挑选优质生源”就成为一句空话.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生人数虽然有一定的增幅,但毕业率在20多年间(1955~1983年)仅增长4.3%,其规模始终保持着精英教育的特色.美国现有医学院127所,平均每所医学院年招生量为130人,在校学生400~500人.澳大利亚共10所医学院校,每年培养医学生人数为1300人,平均0.72人/(年万人).因此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医学教育已经沦为大众化教育,完全不符合医学教育本身的属性.3.2.2医学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医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医学生的教育成本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可在中国与巨大的招生规模相比,医学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美国哈佛大学2001年学费标准为28000美元/年,而这只占培养一名医学生所需经费的12%.澳大利亚医学院校收费标准为每年5870澳元.除了学费以外,这些国家的医学教育经费来源非常多样化,如怎么写作性收入、联邦研究基金和政府拨款等[7].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成本为1.5万~1.8万元人民币/(人年),与医学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不仅如此,一些医学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在校医学生培养成本下降到3000元/(人年),师生比大于1∶9,甚至超过1∶16(国外一般都在1∶2~1∶3或者2∶1).如此一来,不但减少了医学生的操作实践机会,而且由于临床实习的床位数难以保证,大大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8].

3.2.3学制和人文课时不合理,不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国外的医学教育大体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本科教育,学制6年左右,包括2年预科和4年医学基础和临床学习;另一种为研究生教育,即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再进入医学院学习,学制4年左右,包括2年基础课程和2年临床课程.而我国的医学教育学制则为3、5、6、7、8年不等,主体为3年制和5年制.国外的医学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三大部分组成,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其中,哲学、人文等课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10%~26%,英国、日本最低,德国最高.中国医学教育的人文社会课程仅占总学时的4.0%~9.3%[9].非精英教育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医学生毕业后人文素质差,专业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创造性思维,综合素质低,在与患者的沟通方式、技巧、同情心、保护患者知情权、隐私权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7].


3.2.4对继续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保证医学人才培养的持续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在校教育早已不是教育的终点.重视医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一个国家整体医疗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有一个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7].因此,国外形成了以医学院校教育为基础,以毕业后教育为核心,并且通过继续教育把教育培训同持续终身的职业生涯统一起来的完整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但因为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经费的原因,中国的医学院校教育常常就是临床医学的最终学位教育.同时,因为我国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不健全,无法保证医学人才的可持续性培养.

综上所述,中国医学教育的大众化、国外医学教育的精英化,是造成我国与医学教育发达国家医学成就巨大差异的关键原因之一.为了缩小差异,改变现状,提高国际科技核心竞争力,必须还原医学教育的精英面目,这是我国医学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值得庆幸的事,中国的一部分医学教育改革者正在做有意义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梅人朗,陈刚.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2]孔祥清,轩辕秋艳.大众化背景下维护医学教育精英属性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07-108.

[3]郭永松.关于“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辨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1-3.

[4]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S].卫科教发[2001]212号.

[5]段徐,郑明华,张宁.高校医学生精英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52-53.

[6]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2-19.

[7]梁茜,张万红.浅谈中外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其差异[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432-435.

[8]郭永松,王家兰.德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医学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1-3.

[9]赵宏亮,许劲松.美国医学精英教育的历史成因及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273-274.

(收稿日期:2013-01-15本文编辑: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