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混淆医学概念

点赞:2740 浏览:81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见过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在购写保健品乃至食品时,常迷信其所谓的治疗和保健功能(如降糖、降脂、降压等).有些慢性病病人甚至擅自把医生开的治疗药物停掉,转而去购写那些宣称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保健品甚至食品.

实际上,药物,保健品和食品,有着完全不同的属性,不能混为一谈.要正确认识事物,首先要把握其概念.所谓概念,就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要鉴别是非和对错,必须先从概念开始.

所谓药物,其本质是要有肯定的疗效,且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药物试验证明.同时,药物还应有明确的适应证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通过国家药物管理部门的审批.药物,尤其是处方药,需由医生处方,方可应用.药物必须应用于适合的病人.同时,其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往往是并存的.此外,药物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即疗效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当药物达到一定剂量后,疗效不再增加,不良反应则会出现.医生在给病人用药时,不但要考虑病人是否适合用这种药、该用多大剂量,疗效如何,而且还要观察其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便随时调整和更换药物.上海人称“看病”为“看医生”,其实是十分形象且正确的.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如此,在他们的观念中,看病必找医生,不会去找非专业人士,不论他冠以“神仙”“超人”或其他“吓人”的头衔:治病也不会去尝试什么“灵丹妙方”“祖传秘方”或保健品.笔者认为,“看病找医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医学概念和常识,也是一种对科学和医学应有的敬畏.

不要混淆医学概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药物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保健品.说到底,就是一种营养补充剂,它不是药物,自然也无任何治疗作用.想要通过吃保健品来治疗疾病,绝对是搞错了方向、混淆了概念.保健品是什么呢笔者的认识是,保健品是能为人体提供一定营养成分的商品.比如,蛋能为人体提供一些蛋白质;膳食补充剂能为人体提供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实,健康人只要能做到不偏食、不挑食,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就已经完全能满足需要,无需额外补充.当然,某些特殊人群在特定时期(如手术后、大病初愈等)适当服用一些保健品,也是可以的.但必须牢记一个原则:保健品的作用是有限的,绝对不能代替药物.

食物是为人类生存提供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可食形式.一般地说,大多数食物的营养成分是复合型的.比如.大米中含有糖类、维生素及植物纤维等;水果中含有糖类、植物纤维、维生素和某些矿物质等.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一.健康的摄食原则是,食物多样化,合理均衡.为了便于理解和执行,营养学家根据食物的主要成分将其分为6大类:谷物、蔬菜类、水果、奶类,蛋白质(肉、鱼、蛋及家禽等)和油脂糖盐.谷类摄入量应最多,排列在底部:水果和蔬菜次之,置于第二层;奶类及肉类再次,置于第三层:油脂糖盐应摄入最少,置于顶层.如此形成的“膳食金字塔”,若各层比例不当,则金字塔不稳固.尽管部分食物可能有一定的食疗作用,但要靠食物来治疗疾病,是不现实的.

如果大家都能正确认识上述基本概念,做到“有病找医生,治疗用药物:摄食合理均衡,不过量不偏食;保健品作用有限,有条件适量应用”,就能避免许多误区,少犯或不犯低水平的原则性错误.

如果有一天,保健品不允许出现任何暗示疗效的字眼,只准标明食品成分和含量,如果有关部门能加大对违规者的惩处力度,那将是万民之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