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学硕士生培养的体会

点赞:20395 浏览:935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及在生物高科技领域和医学市场竞争中人才储备的关键,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非常重要.在研究生培养中,应该强调掌握专业知识包括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人文素质及导师队伍的建设.

[关 键 词]医学;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127-02

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这一关系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特殊领域,研究生培养更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培养具有独立承担专门技术的工作能力,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的医学硕士研究生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目标.“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调整,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类型日趋多样化.伴随这一变革,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但目前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仍处在相对单一的状态,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培养质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级医学人才的需要,因此探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该加以重视的几个重要环节作一浅析.


1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技能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扎实的理论基础是研究生自我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应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包括研究生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创新,考核工作的完善创新.研究生的基础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除了本学科基础理论还要学习交叉学科的知识,要以新理论、新知识为重点,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专题讲座、最新进展报告、病历讨论等.此外,研究生还必须熟练掌握英语,能娴熟阅读外文文献,及时了解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开阔思路.

临床医学的本质是实践医学,对于临床医学研究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从事临床工作的能力,使之在毕业时达到高年资住院医生的水平.良好的工作环境、充足的实践机会以及医生的言传身教,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成长十分重要.研究生本人也应该自觉努力掌握临床技能,提高诊疗水平.临床技能首先体现在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准确性上.当前有的研究生认为这种临床技能培养并不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先进的检查技术上,如活体组织检查、内镜检查等,殊不知临床技能是诊疗工作的基础,是临床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训练.对临床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的进一步检验是评价其对病人的处理过程及病人的转归,估计经研究生处理过的每个患者的预后,对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者分析其原因,对发生出乎意料之外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更应注重分析,找出临床技能与知识的欠缺,通过评价病人的转归是否符合发展规律来衡量诊断处理是否得当.

2初步培养科研能力,重视创新能力

研究生培养区别于大学本科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包括科研的洞察力、科研的创新能力、科研的动手能力、科研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以及英语论文写作能力[1].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科研基本功的训练上[2].科研是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或解决临床问题为前提的,要求研究生在繁杂的临床工作中,随时随地保持敏锐的科研洞察力,从临床细微处入手,找出具有临床与科研价值的线索,并思考、实践和总结.

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基础,是科技创新和创新能力提高的始动力.有了创新意识,创新思想方可形成并可能发生创新行为从而产生创新效应,取得创新结果,实现自主创新.积极创新的人,应该勇于突破,在借鉴前人优秀成果的同时,又不拘泥于旧有的条条框框.因此,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一时无法解析的现象时,要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被忽略了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敢于革新常规的思维模式,小心求证,以事实为基础,科学研究才可能有创新性的突破.应注重利用各自的优势培养科学的思维,不仅是参加科研工作,更要了解所参加的科研课题的立题过程、意义及现阶段实验在整个课题中的作用等[3].

在科研实验期间,不应单纯地跟踪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方法,要鼓励研究生不完全迷信他人的工作基础,俗话说“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有“疑”,才有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另一方面,可借鉴其他医学专业,甚至其他学科如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验新技术.鼓励研究生与他人进行团结合作,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科研氛围.科学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往往都出自于一个团结合作、积极活跃的科研群体.除了埋头苦干于实验室外,积极参加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也非常重要.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一方面聆听同行们的综述性和研究进展性报告,便捷地获得信息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科研结果展示给同行,通过同行提出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

3兼顾培养人文素质,恪守职业道德

医学是一个以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为对象的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汇渗透的综合学科,医生是以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工作对象的特殊职业,这种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而且应具有严谨、诚实、负责、谦逊、随和等中华民族数千年流传的传统美德.因而,决定了作为从事医疗事业的医学硕士生应成为不仅具有医学专业素质,而且要具备人文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尚职业道德的建立源于对工作、生活和学习细节的严格要求.所以医学研究生应该进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训练,明白一些基本的问题:如面对病人何种穿着是得体的;如何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如何平等对待富裕和贫穷的病人;如何形成对病人和对研究对象的尊重;如何形成严谨诚实的科学态度.

对医学硕士生培养的体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文素质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4管理建设导师队伍,完善创新培养机制

加强导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提高导师队伍素质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中心环节.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导师的知识构成、学术水平、思维方法和治学风格,既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又直接作用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导师是完成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最重要执行者,必须担负起创新教育的责任,引导研究生进入这一全新的领域,及时让他们体会到医学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青年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导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具备奉献精神,定期检查研究生的论文进度,重视课题的实施,加强监督指导工作,并乐于进行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能力是硕士生导师在其教学实践过程中,以自身及自身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反映对象,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回馈、调节与控制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学反思既可提高导师自身研究、创新能力及进行再反思的能力,又可促进导师不断走向成长、成熟,还可以确保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合理作用得到实现[4].导师还应及时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在思想上多予引导,学习上多予指导,生活上多予关怀.

总之,加强研究生的专业、科研技能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导师队伍素质,是圆满完成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条件,对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我国的医疗水平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蒋吉英,姜红心,李磊,等.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1):34-36.

[2]肖昕.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3,2(2):47-49.

[3]杨俊慧,姬长友,杜光,等.高素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2,16(5):26-28.

[4]张锐.勤于更新乐于反思善于互动―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作用合理实现的“动态要素”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6,4:64-66.

(收稿日期:200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