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临床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

点赞:16045 浏览:699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人们对于小儿肺炎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虽然病机并不复杂,但由于小儿患病传变迅速,加之某些药物的不吸收,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中医以其无毒无副作用在治疗上有着较高的作用.本文探讨中医对小儿肺炎的认识、以及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经验.

关【关 键 词】小儿肺炎;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86-01

前言:

临床上,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病,在一年四季的发病率都比较高,尤其是在冬春季节交替时发病较高.小儿肺炎如果治疗得不彻底,可能不断反复发作,从而对幼儿的发育和成长产生制约.中医上对小儿肺炎有着长远的认识,并有相应的安全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临床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中医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中医对小儿肺炎的认识

1.1中医对小儿肺炎病名的思考

小儿肺炎相当于中医儿科病名中的“肺炎喘嗽”,为儿科四大病症之一.肺炎喘嗽的命名首见于清代医家谢玉琼的《麻科活人全书》,是作者对小儿麻疹病程中出现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肺气闭塞证的命名.谢氏在叙述麻疹时指出,若出现“喘而无涕,兼之鼻煽”,称为“肺炎喘嗽”.《儿科心鉴》中“气促原因肺未清,开口出纳喘候真,鼻煽痰鸣肺将绝”,亦是描述肺炎喘嗽.不过,根据小儿肺炎的主证来追溯文献记载,早在《素问通评虚实论》中就提到了“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等类似小儿肺炎的描述.在唐宋之前,各医家对于小儿肺炎的描述多为“喘鸣”、“肺胀”,如元代曾世荣的《活幼心书》中提到的“胸高气促肺家炎”,正是指小儿肺炎.本病病情重,加之传变快,因此古人又称之为“马脾风”,如明朝万全在《幼科发挥.五脏诸病》中提到“马脾风者,肺胀也,上气喘急,两邪煽动,鼻张闷乱喘喝声嘎,痰涎壅塞”.

1.2中医对患儿的临床表现的分类认识

中医将小儿肺炎临床表现分为两类:常证包含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毒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变证包含心阳虚衰、邪陷厥阴.其中,常证中的痰热闭肺证较为常见,且由于其变化多端、传变迅速,引起了儿科临床研究方面的广泛重视.在近二十年间关于“儿”、“肺炎”及“中医”的700多篇文献中,有160余篇提及痰热闭肺证,虽然具体描述略有不同,如“痰热壅肺证”、“痰热阻肺证”,但其症状描述都是一致的.同时,可查询的提及具体用药的文献约140余篇.由此可见,现代中医学对于痰热闭肺型小儿肺炎的重视程度.


1.3中医对于小儿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诸位医家对小儿肺炎的病因病机研究和看法不尽相同,如《婴童宝鉴》中说道“小儿客风伤肺即气促”,以及《巢氏病源》中提到的“肺气有余,即喘咳上气,若又为风冷所加,即气聚于肺,令肺胀,即胸满气急也”.中医学认为,小儿肺炎的致病因素分为内因外因,外因是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为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小儿外感风邪,外邪由皮毛或口鼻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不利,导致肺被邪困,肺气郁闭不宣,故化热灼

津,炼液为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从而出现气喘、咳嗽、痰鸣、鼻煽等肺气闭塞的证候,发为肺炎.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中提到“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指出了痰饮壅肺是小儿肺炎病机的关键.

现代中医学对痰热闭肺型小儿肺炎的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与发展.在病因方面,以热为主.小儿脏腑娇嫩,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且肺居上焦,六淫之邪入里易速化热,故以感受风夹热邪为多见.在病机方面,邪阻于肺,肺气郁闭,化热生痰,痰随气逆,所以咳喘多痰;痰热互结,痰热郁闭于肺,则肺气壅塞,宣降清肃不利,发为痰热闭肺型肺炎.

2中医小儿推拿疗法

2.1中医理论依据

在发病初期有高热的情况下,着重于清热手法,涤痰手法次之;发热且热势不甚、以咳嗽为主者,则清热手法、涤痰手法参半;低热、以痰多音重为主者,则涤痰手法为主,清热手法次之.一般在热势逐渐退去时,也会酌情减少清热手法的用量而逐渐倾向于涤痰手法.

2.2清热推拿手法机理及作用

清热推拿法主要有清肺经、退六腑、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清大肠,其作用分别为:

清肺经:清肺泻热,止咳化痰.

退六腑:清热,主治实热证,为大凉要穴.

水底捞明月:大凉清热,善清三焦之热.

清天河水:清热解表,除烦.有清热不伤阴的特点,善治一切热证.

清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肺经郁热,可通过清大肠来达到清肺热的目的.

2.3涤痰推拿法机理及作用

涤痰推拿法主要有清脾经、揉掌小横纹、运内八卦、开璇玑、分推膻中、按揉乳根和丰隆、天突、乳旁、肺俞.其作用分别为:

清脾经:化痰涎,清热利湿.

揉掌小横纹:化痰涎,消郁热,开胸散积,为治疗肺炎的要穴.

运内八卦:止咳化痰,宽胸理气,降气平喘,清热发汗,平衡阴阳.

开璇玑:理气化痰.

分推膻中:虽然开璇玑包含了分推膻中的手法,但在这里仍单独列出并应用,主要是为了加强膻中宽胸理气,宣肺止咳的作用.

按揉丰隆、天突、乳旁、乳根:丰隆是祛痰要穴;乳根、乳旁、天突位于胸腔,有良好的止咳化痰作用;揉肺俞用于止咳化痰,补益肺气.

患儿往往伴有食欲不振、饮食难消、肠热便秘等情况,加之有些患儿素体虚弱,可佐以清板门、推下七节骨和足三里.抗生素的应用常常对患儿胃肠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上方的基础上,可酌情加用逆时针摩腹、揉天枢.其作用分别如下:

清板门:消食化滞,健脾和胃,清热止泻.推下七节骨:泻热通便.

揉足三里:健脾和胃,强壮身体.

逆时针摩腹: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揉天枢:疏调大肠.

结语:

中医上通过清热涤痰推拿法配合中西药物进行治疗小儿肺炎,以清热推拿法清肺内邪热、涤痰推拿法祛除痰邪.中医上讲,热退痰消,意味着郁闭肺气之邪被祛除,肺气宣发肃降功能恢复,水液得以输化,则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得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