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3720 浏览:114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关 键 词]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卫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10-02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时代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是不但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在中等卫生学校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据有关部门进行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医护工作者素质要求的需要.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

1卫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原因

1.1生理与心理成熟度不一致的矛盾

卫校学生正处于通常所说的“心理断乳期”,年龄一般在15~20岁,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而心理上的成熟度却远未跟上.这个时期充满了活力,也蕴育着矛盾,容易带来智慧,但也带来迷惑,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而导致不适应的行为.于是出现了学生情绪的忽高忽低不稳定,易感情用事,冲动,行为过激,早恋等.

1.2独立意识与依赖性的冲突

现在卫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学习独立生活.一方面对“自由”充满了欣喜,另一方面又欠缺独立生活、自我约束的能力.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崇尚自主意识,却又离不开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独立意识与依赖性的冲突常常困扰着学生,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混乱或退缩,容易产生偏执、敌对情绪.

1.3现代意识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

当今的社会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意识的冲突常常困扰着学生.大多数学生在理智上赞同社会中曾经倡导和仍在倡导的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在面对现实生活时,随波逐流,对传统观念不屑一顾.他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社会环境,受社会变革中产生的各种消极现象的影响.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虽然很关注,但又往往感到困惑.这些矛盾心理,常使学生感到痛苦和迷惘.


1.4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卫校学生学历偏低,就业压力大,这种压力自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顺利就业的职业心理,如依赖心理(认为找工作是家长的事)、自卑心理(认为中专生没有什么前途,努力也没有用)、职业定势心理(认为自己只能在医院找工作)和勉强心理(反正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学校推荐的工作即使不满意也接受).某些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对学业、前途、未来感到没有希望,情绪低落,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

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素质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开展积极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助自助者”.作为教育者,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受到教育后要积极主动地正确看待自己和外界事物,培养积极乐观态度,控制不良情绪.

2.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培养正确的自我观念

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与其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而世界观和人生观又处于人心理的最高层次,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的世界观、认知模式影响着他的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会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正确的认识,才不会陷入心理误区.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达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武装学生头脑的目的,使其自觉主动地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待和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自我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朱智贤指出,青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其心理变化是迅速而充满矛盾的.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念,使其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和承受能力,熟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特点,为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心理教育环境

环境对人具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调节情绪等功能.健康向上的氛围、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能够增强集体凝聚力,磨炼意志,健全人格品质,深化自我认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3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

课程应从符合卫校生青春期身心发展年龄特征出发,应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如青年期心理卫生知识,新生适应问题,人际交往技巧等内容.

2.4建立心理咎询和心理辅导专门机构

应在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专门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等个性特征,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筛选,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

2.5心理教育与课堂活动相结合

作为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蕴育着丰富的心理教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安排适当的教学形式等活动,达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情感等一系列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使心理教育走进课堂,渗透到学科课程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姜乾全.医学心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7.

(收稿日期:2008-02-21)